专栏名称: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官方认证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10年了,厉害的人更厉害了! ·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设计师偷偷在用!6个DeepSeek指令助力 ... ·  2 天前  
ZaomeDesign  ·  C.D.A | ...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80后死亡率,瞎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创新故事汇 | 从Deep Seek认知进化与宇树人形机器人,探寻医疗器械创新之路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5-02-07 08:00

正文

春节,阖家欢聚、共叙亲情的温馨时刻。走亲访友间,大家的话题常常会谈到蛇年春节前后新奇的科技动态。“Deep Seek太牛了!”“春晚那个机器人也太帅了!”诸如此类的感叹不绝于耳。

的确,无论是展现出强大智能实力物美价廉的Deep Seek,还是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宇树人形机器人,都足够吸睛,类似的众多创新在未来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模式。

这些前沿科技,对医疗器械创新,同样有着不可忽视鼓舞和启发,也是医疗器械创新更好的工具和目标,我们也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思考,欢迎争议讨论,共同启发智慧。



此前,故事汇中各类资料已对医疗器械市场及其发展数据进行了详尽呈现,在此便不再赘述。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身边的行业现状。

如今,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 “剩者为王” 成为众多企业无奈却又必须坚守的生存策略。

近百家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林立,数十种近乎雷同的结构性心脏病产品充斥市场,几十家企业纷纷角逐球囊、支架领域,PFA(脉冲电场消融)、震波等新兴技术与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 市场竞争 愈发残酷,每一轮交锋都如同短兵相接, 招招致命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创新 无疑成为企业的生存命脉,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 核心动力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探索创新的征程中,如何精准界定创新行为与目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由此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分歧。

有人觉得当下开发 First in Class(FIC,即全球首创)产品的时机尚未成熟;有人则认为 fast fallow(快速跟随策略,即快速跟进市场上已有的成功产品或技术)是较为稳妥的选择;还有人笃定物美价廉才是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 “渐进式创新” ,即对现有产品或技术进行小幅度的改进和优化,成为医疗器械创新的主流方式。据统计,目前医疗器械公司 90% 的研发资源都投入到现有产品的微迭代中,而涉及颠覆性技术突破的投入占比不足 5%。



这种 “渐进式创新”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助力成熟的大公司优化产品,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一曾经屡试不爽的创新范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视角 来看,诸多案例都凸显了这一问题。


  • GPS是大型影像设备 的引领者,在CT(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领域曾是重要的参与者。过去,通过渐进式创新,在探测器技术上进行逐步改进以提高图像质量,在扫描速度上进行小幅度提升等。然而,当人工智能和光子技术在影像领域突破发展时,导致不同公司在竞争中出现分化,市场份额有所变动,在一些新兴市场的拓展也受到阻碍。



  • 著名的国际公司在 注射器等常规医疗器械领域 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通过渐进式创新,对注射器的材质、外观设计、刻度精准度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但在安全注射器这一细分领域兴起时,没有及时进行突破性创新,没有迅速推出具有创新性安全防护机制的注射器产品,比如防针刺、防回流等功能的产品。结果在安全注射器市场上,被一些专注于安全创新的新兴企业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 外科吻合器是 外科领域 重要创新产品,多年来,不断改进吻合器的钉仓设计、击发手感等。但随着微创手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吻合器的精准度、多功能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需要吻合器能够适应更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手术场景。需要有突破性的产品来满足新的临床需求,导致在一些高端微创手术吻合器市场上,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开始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 一直以来,认为 心脏起搏器 行业是不可以被超越的,不断创新提高心脏起搏器的电池续航能力、增加一些的心率调节功能、核磁共振兼容功能等。但当无线充电技术、更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以及与智能手机的深度互联等新兴需求出现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能与手机APP实时连接并进行个性化设置的心脏起搏器产品,在部分年轻患者群体和追求高科技体验的患者市场中,收到了关注。



  • 监护仪 ,长期以来在显示屏的清晰度、测量参数的丰富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但在智能化监护、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以及远程监护功能等方面,缺乏突破性创新。当创新产品推出能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远程实时会诊和多参数智能分析预警的监护仪产品时,传统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 口腔医疗 器械企业在传统牙钻、口腔正畸器材等产品上,一直进行着创新,如改进牙钻的转速稳定性、正畸器材的舒适度等。然而,在数字化口腔技术兴起的浪潮下,如3D打印口腔模型、数字化正畸方案设计软件等领域,这些企业没有及时投入资源进行突破性创新,导致在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进入高端口腔医疗市场。



具体器械视角

药物涂层球囊(DCB)

技术路径:紫杉醇涂层浓度从2μg/mm²提升至3.5μg/mm²,添加不同抗增殖辅料(如雷帕霉素);

临床价值衰减:高浓度紫杉醇D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12个月再狭窄率(22.1%)与标准浓度(24.5%)无统计学差异(p=0.37);

专利内卷:2020-2023年申请的436项DCB专利中,63%涉及药物配比调整,核心输送技术突破性专利不足8%;

市场反噬:带量采购,某DCB价格从2.8万元降至3200元,企业研发投入回收周期延长至9年。



外周血管支架结构微创新

技术演进:镍钛合金支架从闭环设计→开环设计→混合结构,支撑点从6组增至8组

行业困境:

临床收益停滞:新型开环支架治疗髂动脉闭塞的5年通畅率(68%)与传统闭环支架(65%)无显著差异;

成本失控:某品牌混合结构支架生产工艺复杂度提升40%,但市场溢价仅维持6个月即被仿制品侵蚀;

国际认证受阻:国产外周支架至今未获FDA PMA批准,欧盟CE认证通过率较5年前下降17%;



神经介入导管柔韧性竞赛

创新路径:导管远端硬度从72D降至55D,头端过渡段从3段式优化至5段式

手术效率悖论:最新一代神经导管的到位时间(平均8.7分钟)较前代(9.2分钟)仅缩短5%,但价格提升120%;

并发症转移:超柔导管导致血管痉挛发生率从1.8%升至3.2%;

创新回报率下降:某公司神经介入部门研发投入强度达22%,但2022-2024年营收增长率从15%降至4%。

上述这些从行业和具体器械角度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医疗器械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尽管许多企业通过渐进式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陷阱。


  • 临床价值衰减曲线: 冠脉支架等成熟产品已逼近技术天花板,附加临床效益逐年递减;

  • 同质化竞争惨烈: 全球骨科植入物领域专利重复率高达68%;

  • 医疗成本失控: 原来体系的维护费用增加,某设备在美国年均维护费用超过购置成本的30%。


在医疗器械创新这条波澜壮阔却又荆棘丛生的漫漫长路上,每一位从业者都宛如夜空中独一无二的星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却也独自面对着无边黑暗中的未知与挑战。渐进式创新是盏微弱的灯, 在一定阶段里照亮过前行的一小段路,比如那个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型项目,靠着对现有技术的一点点打磨,收获了荣耀,可很快转瞬即逝,就被无尽的黑暗再次笼罩,陷入了发展的泥沼。积跬步为至千里 ,前期的沉淀和打磨让创新具有基本要素,在安稳前进时审视危机,补充创新模式和方向的多元素,向着那片充满未知却又满是希望的创新深海,勇敢地扬帆起航!

学习 Deep Seek 的认知进化,还有宇树机器人的惊艳亮相,看似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流星,划过创新的苍穹,闪耀在我们面前。它们的诞生,也是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进化过程中的创新。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在原有的基础上注入了灵魂与创意 ,才让它们从不平凡走向卓越不凡 ,收获举世瞩目的成功。在我们所处的医疗器械创新领域,是第一珍贵的启示。让创新的火花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让每一次的努力都能换来丰厚的回报,同时巧妙避开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陷阱,让医疗器械创新更具生命力。

在创新的洪流中, 跟风就如同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 ,在波涛汹涌中随波逐流,最终只会被无情的浪潮吞噬,彻底丧失迷失自己。回首医疗器械领域那些曾经的困境与伤痛,我们应该深刻地明白,哪怕只是在毫不起眼的角落,取得那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 个人独特智慧的突破 ,哪怕一个小小的新方法,都可能成为我们在这片领域 独一无二的标签 ,成为我们在创新浪潮中破浪前行的利刃。当我们站在创新时代的浪潮前,静心思考目前医疗健康行业每一处的难点和痛点,让思维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 深入剖析每一个难题,融合科技发展的元素,以第一性原理 为指引,在前行中寻找更光明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融入这汹涌澎湃的创新浪潮,绽放出属于自己的万丈光芒,甚至站在浪潮之巅,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前行的灯塔。

在如今这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创新生态环境中,深入地叩问自己的内心,思考创新所需的每一个因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让自己的特点成为创新的驱动力。“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从业者要坚定自我突破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收获具有生命力的创新成果,在医疗器械创新之路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您们又要批评我了,好像没有写太多Deep seek和人形机器人的具体事宜,我们想,任何学习之前思想和心法最重要。下一期,我们将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人形机器人,进一步探讨医疗器械可能的突破创新模式。




关于作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