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关于退役运动员被质疑“擦边”的话题,涉及不同人对“擦边”的理解、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状况、自媒体创作与道德审查的关系,以及对于平台和个人的责任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背景介绍
文章从退役体操运动员吴柳芳的“擦边”争议开始,引出关于“擦边”话题的讨论。
关键观点2: 对于“擦边”的不同看法
文章指出每个人对于“擦边”的理解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穿着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关键观点3: 运动员退役后的关注点
文章强调应关注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状况,特别是那些关注度不高、高难项目但低收入群体的运动员。
关键观点4: 自媒体创作与道德审查
文章认为判断自媒体创作的标准是是否违法和违背公序良俗,如果不违背,怎么做都是人家的自由。
关键观点5: 平台责任与个人情感
文章提到应该管管的是发布内容的平台,而不是单一针对某些个人。作者个人情感上接受不了穿着国家队的队服拍视频的行为,但强调没有规定不允许。
正文
退役体操吴柳芳“擦边”争议后,又有退役运动员被质疑擦边。
前击剑运动员秦雪和游泳运动员刘湘近日又被网络疯传其视频擦边。
就好比看到帝哥这篇推送的,有大老板、有牛马、有小学生、有高级知识分子,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在互联网上争吵,这很正常。
我只知道,张本智和今年打奥运会的时候倒真是老擦边,当时是气死我了。
“擦边”,根本无法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何定义“擦”的行为?“边”的界限又在哪里?
也就是说,这一词如今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完全由说出这个词的人主观定义。
咱父母辈的年代过来的,对于穿着稍微新潮点,他们都接受不了,都会觉得,你不能这样。
我想表达的是,不要神化运动员,都是普通人,正常人,俗人。她们只是在自己专业方面的技能强而已。
奥运会期间我就讲过,
一块金牌很多时候,可以改写一个家庭的命运...
送车送房,光宗耀祖、锣鼓喧天、领导连夜就上门拜访。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运动员的成材率是很低的,那些没有实现梦想的运动员呢?
整个社会还是需要给那些关注度不高、高难项目但低收入群体更多的关爱。
观赏性和普及性、商业化程度都不高的项目,退役后的就业方向太窄,伤病缠身不说,而且很多运动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不高,这是问题。
体操如果长得好看的,还可以拍拍所谓的“擦边”视频,从举重队退役下来的呢?
所以,敲打键盘总是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将心比心换做是自己,迫于生活,你又会是各种无奈。
在互联网的超级显微镜之下,没有任何人经得起无死角的道德审查。
不想说什么打着退役运动员的标签博取流量,我更愿意把她们看成是普通人,从事自媒体创作。
既然是这样,判断事物的标准是:有没有违法和有没有违背公序良俗来决定,如若都不违背,怎么做都是人家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