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个妈妈六个娃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静了,叨叨当妈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北京爆火面馆Top5,3家都是它... ·  19 小时前  
北京LOOK  ·  最近的北京人 · 都在捡秋 | 北京LOOK ·  2 天前  
北京LOOK  ·  最近的北京人 · 都在捡秋 | 北京LOOK ·  2 天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一降温,我的嘴就是用来吃这些的”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个妈妈六个娃

最近家长圈疯传的消息,一篇文章跟大家说清楚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公众号  ·  · 2024-03-24 21:05

正文

文 | 啾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今天的分享,之前我在公众号发布过。

因为里面有部分信息,不够准确。我又重新核对并作了修改后,今天再次分享给妈妈们。


前段时间,啾啾期末语文刚考完,我就抓紧和大家聊了下她们这次考试的新变化。
🔗这次北京期末语文考试,暗含一个未来新变化

这次期末考试,是北京课改后的首次大考,据说代表了新课标之后,未来教学、考试的新趋势。所以上学期的语文试卷,考法很新,大家普遍都觉得题太难了。


其中最出圈的两张,要数海淀区和丰台区的五年级试卷。


首先,两张试卷都各自贯穿了一个主题,整张试卷就是在进行一次有主题的“群文阅读”。


比如海淀区的主题是“博物馆”,基础知识、古诗文、课外拓展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这几部分,都是围绕博物馆出题的。

 

丰台区的主题是“丰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

 

其次,这次考试还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息,“生活处处是语文“。


比如海淀卷子的阅读材料里,“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博物馆票价”“博物馆展品的介绍”,这些生活细节,在阅读部分都有体现。 


题目里要求给展品写介绍卡,非常实际又实用。


总之,这次考试不仅阅读题量大,而且题目灵活。需要大量的生活和阅读积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很多孩子在考完之后,直呼学时一粒沙,考试撒哈拉啊!



我和很多语文大神聊过以后才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其实就是在进一步明确未来学习的风向标,用考试来推动教材改版和教学方式改革。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议论语文教材改版的事儿,是的,今年9月份的秋季学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要统一更换新语文教材。


对于新教材将会换成啥样,又会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提出哪些新要求?毕竟教材还没拿到手,这几个问题,我现在也很难有精准的答案。


但综合这段时间和大咖们聊的内容,以及我研读的一些资料来看,大概会有下面几个重要变化。

语文即将更换新教材
这5点可能变化最大

看到教材改版的消息后,我翻了很多资料。信息很多,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中小学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对这次更换教材的解读。



他说的内容比较多,全文也很长,仔细看了看,我发现这次语文教材改版的重点,仍然是围绕阅读进行的。


具体的调整方向,我总结起来大概有两个,一是课文的学习方法做了调整,二是提高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至于教材改版的具体的变化,大致有这5个方面。

1

“单篇课文”调整为“群文阅读”


过去上语文课,我们都习惯的学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里课文的顺序,一篇一篇的学。


以后,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会调整为“群文阅读”,也就是老师会根据“阅读主题” ,将一组课文作为素材,放在一起学习。


2

通过“学习任务群”,学习自主阅读


“学习任务群”,其实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这次教材改版后,最大的一个变化。


具体形式可能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的方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3

通过“整本书阅读”,系统训练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就是通过完整地读完一本书,系统的训练孩子阅读长文的能力,弥补“碎片化阅读”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缺失。

老师会单独设置一节课,根据阅读书目和孩子当下的阅读水平,制定阅读计划,按照“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的顺序,一起深度读完一本书。


尤其是“交流课”要求孩子在阅读后反向输出,在课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总结阅读方法。

这样既能积累语文知识,掌握阅读策略,也能帮助孩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


4

新增两种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审美


这次语文教材改版,新增了“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项核心素养上的要求。


直觉思维,就是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问题或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悟性,感知力;

形象思维,就是以人或物为素材,能用文字去描述感受,或者进行联想的能力。

比如学习古诗词,可以用直觉思维了解“作者原意”和“艺术手法”,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描述文字美,意境美。


看到这个变化,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都能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


5

字多题难,可能会是考试新常态


教材改版后,语文考试可能会增大对“阅读面”和“阅读速度”的考察。


反应在试卷上,也就是考试中出现的材料范围,会越来越广,不只考文学,还会涉及哲学、历史、考古、经济与科学这些内容;题干和阅读材料的字数,也会越来越长,以此来考察阅读效率和信息提取能力。

估计很多妈妈还有印象,上学期期末的语文考试,无论是题干还是阅读材料,满满的全是人文、历史、科学知识,涉猎面非常广。


估计以后“读过的全没考,考的都没读”的现象会更多,语文考试字多、题难,也会成为一种常态。



不管教材怎么改
做好这几点有备无患

教材改版的消息出来后,很多妈妈都觉得有点儿焦虑,因为这意味着又要重新陪孩子一起适应新教材,一起梳理思路、总结、划重点。


其实无论是考试题目变难,还是教材改版,归根结底,都是在顺应新课标的要求。


只要掌握了新课标的几个重点要求,不管教材改版成什么样,学习都能一直学到点子上。


那新课标在小学阶段具体有那几个重点要求呢?


1、对语文基本功的要求没变


对比下来,我发现,在语文学习“标准”方面,新课标并没有多少变化,基本上是顺着旧版课标的“标准”而来。


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新课标的变化并不大。

1、识字标准:

一二年级学会认1600字,会写800字;

三四年级会认2500字,会写1600字;

初中会认3500字。


2、阅读能力标准:

五六年级学会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初中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写作的标准: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小学中高年级的学习性习作;
初中的实用性写作;
高中的创意性写作,思辨性写作。


4、课内古诗词:

古诗文背诵小学到初中共136篇,其中小学75篇,初中61篇。新版课标只是删去初中1篇,总共135篇,基本不变。

这些都是语文的基本功,基础打牢,后续的学习也会更容易。

2、几个核心素养能力要求深耕


新课标提到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共有4种,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对应的是4种语言运用能力。


1、文化自信就是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在了解古诗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之外,还有能力运用多种形式,比如长文、短评、视频等,传播和展示我们的文化;


2、语言运用,也就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孩子在掌握基础字词句、语法后,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准确的口头表达,基础写作;


3、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以及新增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内容很多,总结起来,就是要求孩子在基础的语言运用能力之上,进行清晰有逻辑,有深度的表达;


4、审美创作,很像大学里的“文学评论课”和“美学课”。

阅读不再是为了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感受、理解、欣赏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的美;写作除了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来表现美、创造美。


这部分能力非常综合,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打底,也是未来语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总之,语文这一学科未来的学习趋势,一定是综合性考察,既考察阅读和理解能力,也考察表述能力,背后还有归纳分析的能力。我们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大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语文教材改版的消息,我会一直关注。如果有最新的感悟,我随时再和姐妹们分享。


-END-


大家点击图片就可以领取豌豆口才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