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疫情与长期人才供需格局的演变,共同影响着中国职场的机遇变迁。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联合脉脉数据研究院推出了《后疫情时代中国职场机遇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答:2020年,中国职场机遇何在?
这份报告篇幅不长,力求为企业与职场人提供一个跨越圈层的全局视角。
注:以下内容为报告全文(部分数据来自北森《2019-2020年中国企业招聘指数(BRI)报告》,文末可下载完整版!)
脉脉数据研究院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
44%的职场人受疫情影响推迟了找工作的时间,其中认为疫情增加了求职难度的有39%。
另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影响下普通职场人们担心自己的生存发展,而老板们则更担心企业和行业的未来。
求职计划受阻,企业发展受困,疫情之下,无人能独善其身。
人才流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个人成就职业梦想的路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2019年都是在探索中寻找新生机的一年,2020年初,疫情影响之下,人才流动出现阻滞局面。
疫情之上,人才流动与迁徙的大势仍在。
多中心人才格局深化,城市群内流动加速,行业与岗位间的跨界求变破圈求生仍将成为2020年的机遇所在。
新的人才枢纽城市崛起,城市群经济纵深推进,一线人才的城市选择将日益多样。
从2019年城市人才净流入和城市流动数据发现,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成为各自区域的人才枢纽。
这其中,杭州上升趋势明显。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部城市郑州、武汉的人才流入量不及西部成都与西安。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承接了中心一线城市的人才溢出,但北京人才的流出目的地仍以南下为主。
注:北森供需指数为求职人数与招聘需求数的比值,以2016年1月为基期,乘以百分点。
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数据显示,川渝地区人才供需指数领先全国。
川渝地区是目前中西部人才流动的亮点区域。衡量人才供需情况的北森供需指数显示,川渝地区最高。这意味着这一地区人才吸引力大,但就业竞争度也高。
脉脉大数据平台显示,成都与重庆间人才流动频密,而其他的中西部城市,人才多流向一线城市。
房地产成就业压力最大行业,通信电子与交通物流存机会
不要仅把目光锁定在风口上的行业。
脉脉大数据显示,房地产建筑业成为求职竞争度最高行业。通信电子行业一直处于低就业竞争度情况。
许多通信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更加青睐于互联网金融等收入更为丰厚行业,一些硬件公司苦于找不到高质量核心研发人才。
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经管、计算机网络与项目管理类岗位求职压力大。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通过分析企业每发放1份Offer所需的简历数量,得到招聘漏斗数据。
招聘漏斗数据显示,技工、保险、商业零售等职类招聘录用比更高,而经营管理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类、项目管理类等岗位的应聘压力相对较大。
脉脉行业间流动大数据显示,
跨圈流动,跨行转型,成为触碰到职业天花板的各行业人才,获得新机遇的路径。
生活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转行人才”。2019年,
生活服务业取代金融行业,成为IT互联网人才离职后的首要去处,金融业和房产建筑业分别位列二三位。
疫情下备受关注的医疗医药行业,2019年转行的前三大去处为生活服务业、IT互联网与金融业。
脉脉数据研究院调研显示,
在各种提升找工作的效率途径中,“结交朋友”、“打造个人形象/品牌”及“多结交HR猎头”最受求职者认可。
北森招聘大数据的渠道价值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推荐在所有渠道的转化率中继续领跑。伴随企业雇主品牌、移动投递传播等的持续深入,招聘门户的价值也在2019年持续提升。
注:招聘渠道价值指各渠道的简历在面试和录用环节转化率的加权平均
数据来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脉脉建议,企业可以考虑在第三方平台建立“招聘门户”,以更好地与潜在人才进行持续互动。
从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在今天的危机环境下,许多年轻的职场人都很善于利用新的工具,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创新的机会点,在恐惧中发掘‘向死而生’的勇气。可能在很多年后,我们会残酷地对自己说,感谢那场新冠肺炎,它把我们逼到了绝境,但也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新的可能性。
职场人:持续性构建个人职场形象
不在危机之下慌忙寻找新机会,而是长期经营个人职业品牌,手有机遇心头不慌。这种被动但不消息,积极自我提升来等待机会到来的“待机“状态将更为常见。
脉脉平台大数据显示,自春节以后,脉脉上更新个人主页的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3月初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
个人主页可以理解为个人的职场经历与个人职业品牌,这一行为变化显示,疫情并未封住职场人对“机遇”的期待,反而出于抵御风险等考虑,进一步加强了职场人自我提升的愿望。职场人已经在在为机遇的到来做各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