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姐说】
5
月
23
日,
ofo
小黄车的
CTO
童长飚在阿里云
2017
云栖大会成都峰会上称,该公司除了拥有
600
万辆小黄车外,还拥有全国最好的自行车路网数据。
“我们的自行车路网数据即便专业的自行车厂商,比如高德、百度都没有我们这么好的自行车路网数据。我们来之前做好了自行车导航服务。”童长飚说。
现在的
ofo
正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进行骑行需求预测。尽管城市骑行需求影响因素复杂,受到降水、温度、
PM2.5
等影响,具有非常强的空间相关性与时间相关性,但
ofo
还是可以通过把地图切为等距方格,在每个具体区域内需求预测,并通过神经网络,通过大量的输入计算可以精准预测下一个时段某一个区域内会出现的需求数。
“北京北部是强需求区域,然后是中关村,然后是望京,东南则是北京的国贸。”童长飚强调,这一切大数据的计算能力,都是基于阿里云来实现的。
当然,不仅是小黄车,人们的周围已经充满了阿里云的生态合作伙伴:未来我们看到的新媒体,很大程度上都会根植于阿里云上,例如云上的电视台,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合成……甚至,现在已经有基于阿里云进行的对地震余震的震源预测!
没错,阿里云正在一路狂奔。
五天前,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财报中,阿里云以靓丽的数字几乎闪瞎了很多人的眼:连续八个季度增速超过
100%
!
从财报上看——
5
月
18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
2017
财年(
2016
年
4
月
1
日
-2017
年
3
月
31
日)全年财报。其中,阿里云的表现相当抢眼,财年营收规模达到
66.63
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
121%
;
2017
财年第四季度(
2017
年
1
月至
3
月
31
日)单季度营收为
21.63
亿元,接近阿里云上一个财年的整体营收
30.19
亿元。
对于这个以规模来衡量生命力的行业来说,一个又好又不太好的消息是,阿里云收入是中国市场规模是后
10
位总和,中国业内的云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寡头已经出现!
云计算是个脑力活,也是个体力活——在某种程度上,量起不来,就无法讲规模效益,而“云”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高单个企业的
IT
效率。因此我们在若干年内都会看到阿里云疯狂地在全球扩张,并最终围剿北美。
是的,国内市场的云计算战争已经结束,阿里云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精细化运营并把每个重点行业垂直领域精耕细作。
在这次成都峰会上,阿里云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对很多垂直行业会慢慢“下手”的姿态。
例如,华栖云和阿里云一起隆重推出了“云端电视台”,主要面向电视台的新媒体部,那些
PGC
和
UGC
。在公共云上,一站式提供从直播、点播、短视频的生产、制作、发布到用户数据留存分析、精准推送、视频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等全套解决方案。
没错,目前正值内容创业大潮,媒体巨变——阿里云传媒行业负责人汪莹称,采用“云上电视台”是媒体行业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业态,轻盈、敏捷、弹性扩展,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要求。
又例如,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阿里云天池平台,启动了首个地震
AI
大赛——余震捕捉
AI
大赛。大赛还向全球发出邀请,试图聚集全球工程师的智能算法,挑战余震震源的定位捕捉。
再例如,今年
3
月的深圳峰会上,阿里云公布了成长于云端的
ET
医疗大脑,可以用几十秒甚至更短的时间
,
帮助医生完成一张甲状腺
B
超的阅片工作,圈出结节区域,并给出良性或恶性的判断——过去,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从阅片到书写诊断报告,至少需要
20
分钟。
当然,也有人说,在云计算领域里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目前正在发生着一种行业整体融合且相爱相杀的态势,更何况阿里云还需要进一步与全球性竞争对手
PK
——或许吧,更保守的说法应该套用一句电影《我的老婆是大佬》里的台词:阿里云,还要再“安静地杀一会儿”!
杨姐点评:
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阿里云的发展潜力;第二,为什么是阿里,不是
BT
?
首先,说说规模和阿里云的发展空间!
云计算是个典型嫌贫爱富的行业,初期就是要大规模投入,并且可能没有什么“懒”可以偷,其规模效应就是要不断地使用、不多扩张才能形成。
现在,阿里云连续两年实现了规模翻番——规模和能力同步登顶,已经达到了“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位置。
1
,亚洲区域内最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就在阿里云,基于规模优势的平均成本价格肯定业界最低,云计算市场是赢者通吃的游戏,没有计算资源规模,就没有普惠技术。
2
,在中国市场上,阿里云的规模是行业后
10
位的总和,拉开了差距:处于第一位的阿里云实力和市场后十位的规模差距是巨大的,行业窗口期已经关闭。
3
、阿里云已经完成了规模、效率和成本三项技术实力大考,已经具备将世界级的计算能力变成普惠云科技的能力。
4
,目前的规模仅仅是开始,接下来企业级市场会进一步全面解冻,大型企业拥抱云计算的脚步加快,就像这次大会上,媒体巨变产生的云端电视台、地震测算和医疗……慢慢地,数字化的工业、农业、养殖业……整个地球都在数字化,都将上云……
5
,受万物智能化的推动,云计算还可以为工业再释放出
1%
的利润,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医疗、制造、交通等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为什么
BAT
里,只有阿里坚定地做了。
还记得
2010
年的
IT
峰会,在谈到云计算的时候,李彦宏认为云计算属于新瓶装旧酒,没啥新的东西;马化腾认为现在做云计算还为时过早;马云则认为阿里巴巴如果不做云计算,百度和腾讯将把阿里巴巴赶出电子商务门口——而最终竟然只有阿里巴巴做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
众所周知,云计算是烧钱的,且特别烧钱。
但马云之所以在云计算上坚定不移地投入,或许就是因为阿里巴巴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必须商家做全套服务的公司——从注册域名开始,到建站,到广告,再到今天的存储、计算,为此阿里收购了万网、
UC
……等等。
这不,就连安全也是阿里云一开始就提供给企业的,而亚马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