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学生活
【国学生活】国学智慧,美好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  11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痛心!一电梯突然冲顶,业主当场身亡 ·  21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客运版S2线,即将开通!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座省会城市,增速为何垫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学生活

人生就像汤圆,句句精辟!(元宵节快乐)

国学生活  · 公众号  ·  · 2025-02-12 05:55

正文

图片 图片


落难识人,时间辨心。

除夕守岁、正月拜年,忙忙碌碌中,又到了一年正月十五,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佳节。
在这一天里,人们赏花灯、走百病、猜灯谜,以求团圆美好……
但无论南北,最少不了还是“滚”元宵,“包”汤圆。
在这一碗小小的汤圆中,既象征着相思与团圆,更寓意着来年圆圆满满。
可细细体悟它们在沸水中沉浮的模样,又何尝不像极了我们浮沉的人生。


图片

历经打磨方成材
南宋古法水磨汤圆需经数道淬炼:
在清泉中浸透筋骨,在石磨间碾碎棱角,在细箩里筛去浮躁,在掌心反复揉捻。
如此汤圆才不会一煮就破,一碰就露馅;
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青年在异乡漂泊时,总要在深夜街角咽下冷掉的馄饨,把委屈揉进成长的肌理。
中年在房贷与学区房间踉跄,在翻滚中裹上名为责任的糖霜。
这些被生活狠狠捏过的褶皱,最终在岁月文火中舒展为圆满的弧度。
南怀瑾曾言:“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
正如那些拒绝风雨的麦粒,终究空心,那些跳过沸水淬炼的汤圆,只会松散成糊。
幸福和圆满,不是浑然天成,而是需要经烹煮沉浮的修行。
所以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点挫折都不受。
难免会被狠狠捏一下,被开水烫一下,被社会狠捶一下。
而这一切的遭遇,皆有因果,挫折让我们自省;委屈使我们看透人心。
伤我们的事让我们懂得穿上盔甲;害我们的人令我们学会筑起篱墙。
而所谓的成熟,不正是在这样的反复打磨中,逐渐圆润美味,最终酿成内心的糯香。

图片

内外双修才圆满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外皮软糯,内馅香甜,这看着简单,其实做起来大有讲究。
糯米要泡透、揉到位,馅料也要调得扎实。
正如人生在世,既要修炼外在的为人处世,也要打磨内在的品格修养,内外兼修,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1、外在如皮,柔软处世
汤圆的外皮看着白白胖胖,其实全靠揉面时下功夫。
糯米粉要一点点加水揉到不粘手,太硬了煮不软,太软了包不住馅。
做人也是一样,得学会“外圆”。
有道是:“笑脸迎人不是怂,是给自己留条路。”
待人接物留点余地,说话做事别太较真。
正如汤圆在沸水中翻滚时愈发晶莹,人在世事沉浮中修炼的温润气度。
2、内在如馅,实在做人。
汤圆的馅儿要是没炒透,吃着发苦;人要是心里藏奸耍滑,早晚露馅。
所以好汤圆的馅得实实在在:芝麻要炒香,花生要碾碎,糖油比例需要调得刚刚好。
做人也得“内实”,心里装着真材实料。
就像曾国藩所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外在的温润,永远需要内在的筋骨支撑。
多读书、多学本事,遇到困难时才有办法;厚道待人、靠谱做事,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浮起来的汤圆不是一开始就漂着,而是沉到底煮透了才慢慢上浮。
人生也是如此,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把外在的脾气磨软和,把内在的底气攒厚实,到了中年晚年,自能咂摸出日子的甜。


图片

简单朴素是至味
一碗热乎乎的汤圆,白皮包着芝麻馅,没有花哨的造型,却是家家户户过元宵少不了的念想。
过日子其实也一样,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能品出真滋味。
隔壁村有个王叔,年轻时跑长途货运,整天算着多拉几趟多挣钱,结果累垮了身子,钱没攒下,倒落下一身毛病。
如今他在自家小院,每天就干三件事:早晨浇菜,晌午喂鸡,傍晚坐在门槛上与人下棋,逢人还递上两三根自己种的黄瓜。
现在他说:“以前总嫌日子寡淡,现在才懂,粗茶淡饭最养人,安安稳稳才是福。”
人这辈子,最怕活得太复杂。
老话就说得好:“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其实都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就像那修了几十年自行车的老师傅,工具箱里也就扳手、胶水和几块补胎皮。
所以凡事别着急,少点折腾,少点杂念,把心思放在眼前人、手头事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