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规划观察
展示旅游规划圈最新、最深、最有用的信息。 我们不创造新闻,我们只遴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规划观察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与文旅有关的一些事!

旅游规划观察  · 公众号  ·  · 2018-04-13 18:4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8年4月8日-11日以 “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在 海南博鳌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纵观博鳌亚洲论坛的全过程,有不少关于旅游界的信息与新风向,一起来看一看吧!


习近平开幕式演讲: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2018年我国在机构改革中重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对于旅游规划行业来说,今后应注重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在尊重原场地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加大绿化、调节的作用,不断为维护良好稳定的自然环境做出贡献,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


农业农村部长韩长赋:防止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农业农村部部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韩长赋在“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的分论坛“上,阐述了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背景。其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入新阶段站上新起点。其二,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要扭转这种不协调的情况,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防止在城市化过程当中乡村凋敝。其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对于如何具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韩长赋表示未来要贯彻“五推进一加强”工作,其中“五推进”分别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和推动农村人才建设。“一加强”指的则是加强振兴农村的制度创设。

广东省长马兴瑞: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出台


本次年会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与会嘉宾就“湾区经济有哪些特征和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又具有哪些自身的独特优势?未来定位是什么?”等话题展开讨论。

世界著名的湾区经济有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伦敦港、悉尼湾区。其中名列“世界三大湾区”的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在国家政策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努力下,其有望跃居世界前三大湾区之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占地面积、人口方面有较大优势、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在四大湾区中名列第一,且领先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四大湾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湾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就要出台,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创新文旅发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之亚洲媒体高峰会议,他愉悦地谈起了“故宫淘宝”心得,并建议海南,可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传播方式,做好文创产品品质,让更多市民游客将海南文化带回家。

单霁翔分享到,他们通过H5、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媒体新传播手段,让600岁的故宫学会了现代化表达,也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和国外游客来访。

这样的经验,同样适用于海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海南是个文化多元、遗产丰富的地方。”单霁翔回忆起上次来到海南的情景,当时高大的椰子树与传统街巷建筑构成的独特热带景观,这些对海南人来说司空见惯的风景,在他眼中却有极大的魅力。

作为一名文物爱好者,单霁翔对海南的古沉船海捞瓷、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口火山岩村居、保亭黎族船型屋、三亚珊瑚民居等文化元素印象深刻,“比如黎族船型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文化旅游资源非常有吸引力,也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这不仅限于海南、故宫,各地都应保护好当地文化元素,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背后故事,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各国游客需求,做出人无我有、与众不同的文创和旅游产品,同时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传播,将有力推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关注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马蜂窝旅游网联合创始人、COO吕刚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精神消费的增长带来了新一轮的行业发展机会,未来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需要从满足精神消费需求切入市场。

“汽车市场的成熟,意味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到达了新高度,在这之后,人们开始尝试精神消费。”吕刚认为,2017年到2018年,中国人开始了大规模、高频次的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增长意味着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改变。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2017年开始中国游客在国外买奢侈品、买电器的少了,花钱品尝美食,体验滑雪冲浪,观看比赛和演出的消费多了。因此,未来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是要满足消费者的这部分需求,新兴企业则需要从满足精神消费需求切入市场。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频次会越来越高,爱好会越来越小众化。这些需求覆盖了旅行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而精神消费的核心,就是这些内容。

体育、旅游、文化最终都是情感消费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在 “体育之夜·体育产业进化论” 分论坛上表示,“什么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实际上是一个场景,提供更多的体育的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满足大家消费。“随着国内人均收入的提升,人们更需要互动式、体验式的消费,而产业界则需满足更多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并从小培养消费习惯。”此外,他认为体育产业终归是情感产业,在不断培养体育明星的同时,也在培养体育人口,只有产生情感才能触发体育消费行为,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因为有钱有闲人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消费,是要需要情感消费。

“体育产业需要打造事件营销,关于活动经济,只有活动经济发生了才能拉动关联消费,因为体育产业和文旅产业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主体产业是用于锁定客户的、用关联产业去挣钱,所以办赛挣钱赔钱没关系,但是掌握了关联产业、周边产业,主办方可以用关联的包括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商业模式的弥补主体产业不足。”


素材来源: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