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同写意
一个以新药创制为核心,汇集国内一流研发精英的大型交流与价值分享平台。“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是同写意的初衷与愿景。秉承汇集“一线、一流”,讲求“实用、实在、时效”的原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  LPG:3-4月差高位 ·  昨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  聚焦新型储能/氢能/能源数智化!国家能源局启 ...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深度求索”来了,电力不再是AI发展瓶颈?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地2月峰谷电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同写意

NewCo利弊谈

同写意  · 公众号  ·  · 2025-01-11 17:24

正文


创新药企业目前最火的出海募资方式是什么?


答案是NewCo,即将管线卖给新成立公司,获得一定的资金和股权。近年来,NewCo不仅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了新的出海模式,更是凭借几宗大额交易,被视为创新药企“一夜暴富的捷径”。


1月3日,同写意举办 “待花开,向未来!”2025新年展望会 。在“NewCo出海:中国新药进入2025”专题讨论中,来自国内知名创新药企与投资机构的创始人、高管、资深投资人,分析了中国创新药企NewCo出海的现状与前景,并对各种出海模式如何抉择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文图片均来自: 同写意“待花开,向未来!”2025新年展望会现场拍摄




1
如何看待NewCo出海模式?

“现在国内药企可以说是挑战重重。药价降下来了,一级市场融资困难,二级市场缺少流动性。在此背景下,NewCo给了创新药企新的出海机会。”专题讨论主持人,埃格林医药创始人、董事长杜涛首先分析了国内创新药企选择NewCo的原因。

埃格林医药创始人、董事长杜涛


实际上,在国内药企通过NewCo出海之前,复星医药就进行过“反向”NewCo的尝试。2017年1月,复星医药与Kite Pharma共同出资成立复星凯特,双方各占复星凯特50%股权,并向国内引进Kite Pharma的CAR-T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

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复健资本联席CEO、新药基金总经理崔志平


结合这次成功的经验,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复健资本联席CEO、新药基金总经理崔志平指出,对于NewCo合作对象一定要有选择,要看对方是否具备高潜能,有研发能力、临床能力等。

前高盛董事总经理、上市公司高管叶霖指出,成功通过NewCo出海的创新药企通常都打通了三条道路:研发道路、法规道路、商业化道路,从而形成一个闭环,让产品上市。

前高盛董事总经理、上市公司高管叶霖


“在目前的环境下,国内创新药企仍有很大的NewCo需求。但随着2025年资本市场开始恢复,NewCo在国内的需求能持续多久,还要看一二级市场的融资情况,国内药企能被海外企业看上的也只有那些最好的管线。”叶霖分析。

Pivotal bioVenture管理合伙人柳丹同样认为,在当前融资环境紧张、二级市场退出不畅的情况下,NewCo不失为新的融资渠道,但值得思考的是,其中有多少交易属于真正意义上的NewCo?

Pivotal bioVenture管理合伙人柳丹


柳丹指出,NewCo模式具有三个要素:资产、团队和资金。标准的NewCo门槛非常高,指的是资产来自中国,团队和资金都来自海外,而当下国内能达到这一标准的NewCo并不多。他认为标准的NewCo是把中国Biotech的资产out出去,不仅仅是做一次融资,而是在模式上,把它变成一个欧美化的公司。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虞正春从NewCo风险控制的角度谈到,NewCo涉及到股权合作,因此国内创新药企作为股东参与进去时,一定要充分保护自身的知情权、重大事项决策权、管理层话语权、股权激励、未来分红权等。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虞正春


“知识产权保护是医药类企业交易的首要风险,尤其是在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时,容易涉及知识产权归属约定不明的问题。我们通常会建议客户做相应资产的FTO (Free To Operate,自由实施) ,并且和对方约定清楚何种情况下构成知识产权侵权及根本性违约,充分保障自身权益。”虞正春提醒。

NewCo孵化机构合伙人彭巍认为,在NewCo模式下,要么此前与某家海外资本建立充分的信任,要么就在某个靶点的进度跻身中国前三,才会更容易被海外资本选择,否则很难向海外资本证明自己的产品是优秀的。因此,若国内创新药企日后想通过NewCo出海,在管线立项时就要定下做到中国前三的目标。

NewCo孵化机构合伙人彭巍


彭巍还强调,如果同一个靶点上已经有数家国内企业完成NewCo,后继者就必须在产品上实现差异化,例如其他公司出海的是单抗,后继者就要选择双抗出海,并且证明自己的双抗产品更优秀。


2
NewCo与Licence-out,如何抉择?

尽管NewCo被称为“一夜暴富的游戏”,但盲目选择这种模式,将公司的王牌产品卖出去,可能错失这款药后续开发创造出的巨大收益。而如何权衡NewCo与License-out的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也是国内创新药企出海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复健资本联席CEO、新药基金总经理崔志平表示,他的团队不会拒绝NewCo,因为不论是NewCo还是海内外药企收购,都意味着自己的产品得到了外部认可。

“不过,对于对方的报价要保持敏锐。如果报价较高,说明未来还有较大的议价空间;如果对方报价明显低于自己的预期,进一步谈合作就需要谨慎。”崔志平说。

前高盛董事总经理、上市公司高管叶霖以他参与的2个具体案例介绍:一家公司在细分赛道内处于前三,展示出很大的NewCo潜能,但投资人认为NewCo不是最好的选择,公司最终放弃了NewCo。另一家公司由某位一流科学家管理,考虑到公司本身的BD能力不强,管线也处于开发早期,最终在投资人的推动下选择了NewCo。

“这两家公司的选择不同,但相同的是,投资人都在其中起到很大的决策作用。”叶霖总结。

Pivotal bioVenture管理合伙人柳丹也认为,虽然当下NewCo出海模式受到热捧,但它并非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最好的、唯一的出海方案。选择何种出海模式,应当基于多种因素考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