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原画册
全球iPhone摄影大赛金奖得主韩松的工作室。 不拘泥于器材,用镜头探索有意义的场所。 本人授权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对我发布文章的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原画册

我们想用一篇文章,掰直你对构图的认识。

原画册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4-29 10: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KKM

摄/韩松


手机相机,人人摄影都会接触构图,但是我们要确定自己学的是不是假构图?

来,音乐起,慢慢看。




1 /

什么是构图?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无论是用大画幅拍照或是手中的手机拍照,构图几乎成了每一个拍照的人必然会关注的主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并不想像教科书一样来对“构图”进行定义,但还是有必要对它的意义做一些探讨的。 因为我发现,很多初学者之所以很快走向了学习摄影的死胡同,就是因为对构图的理解有偏差

如果顾名思义的话,“构图”一词很容易被理解为“构成图案”,“组成画面”的意味。这个词在英文中为“composition”,和作曲、作文、构成是同一个词,就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件作品。对于作曲,这些东西是音符、乐句、乐段;对于作文,这些东西是词语、句子、段落。

我认为,构图主要是研究这些问题的:


一幅照片中有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的?

这些东西表达了什么意思?


《摄影的艺术》一书的作者Bruce Barnbaum这样定义构图: “对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布局,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大家可以仔细体味一下这句话,接下来我们来谈论如何破局构图,以及如何防止走入学习构图的僵局。

▲ 韩松,柏林,iPhone 7p


//


2 /

江湖上常见的“构图法则”




快速浏览江湖上的构图法则,然后快速忘记它们 ——这是我对于学习摄影(无论手机还是相机)的一个忠告。

许多人接触拍照都从手机开始,大家都抱着“拍着玩玩”的心态,因此都急于找到一些浅显易懂、能马上上手的的“法则”来用。因此,一些零零散散的构图法则就应运而生了。江湖上常见的构图法则有这些:


三分法

大名鼎鼎的“三分法”告诉我们,相机的九宫格会有四条线和四个交点,把主体放在这些地方会得到好的照片。


引导线构图

引导线构图让我们寻找到线条,并且试图让这些线条的方向指向我们要表达的重点。



框景式构图

框景式构图告诉我们应该寻找各种“景框”以强化主题,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中心式构图

将想要表达的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央,以获得较为主题突出,平衡感强的效果。



对称式构图

用强烈的仪式感和中心感来抓人眼球。



对角线构图

让元素的结构呈对角线分布,以获得较有动态的照片。


好了,先列举了这么多,并且每一种构图法则都给出了自己相应的手机摄影作品。如果你是初学者,是不是还是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你可以拿起手机马上去实践:将花朵放在三分点上、透过窗框去拍远处的景色,拍下斜着的东西以连接对角线……但时间久了,总觉得走向了死胡同,好像哪里不对。我的观点是,从来不过分排斥,但也不推崇 单纯学习上面的“构图法则”,因为它们有许多弊端:

▲ 似乎可以用三分法解释的照片,可能拍摄出发点并不在于三分法

首先,他们都有 马后炮 的嫌疑,尽管照片的结果可以套用在“三分法”“中心式”的构图分析中,但这并不是拍照人创造的目的。例如上图这张巴塞罗那小巷光影,我拍摄的时候才不是想要一个三分法呢,只是觉得把母亲放在右边一点的位置能够获得完整的影子而已。类比作文(composition),我们总不能提笔不去想“要说什么”,而是一来就说呀我今天要用一下排比句!

其次,它们都 只关注拍照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而“位置关系”只是构图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摄影的开始,很多照片看起来比较好,有可能并不是“位置关系”好,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例如自己获得ippa人物类金奖那张照片所谓的“中心式构图”根本不是这张照片的精髓,我认为这张照片的精髓在于动静结合以及和谐的色彩。

再一个,上面的构图法则为了迎合大众, 刻意将复杂的摄影要素简化,具象化 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但是 碎片化的技巧。 这直接导致了许多朋友用别人照片的结果当成了自己照片的目的,套用各种“元素的位置关系”,而不从最后的结果来审视,从而陷入了构图的僵局。

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规则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

我认为,通过类似上面的构图法则,入门一下“摆放画面元素”的方法,是能立竿见影的,但随后就应该忘记他们。不然,你可能会在A公众号学到“黄金构图法则8条”,又会在B公众号学到“不得不知道的构图法”——网格构图、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以及各种你能想到的形状,甚至任何一张照片,都能“分析”出一种构图法则,“有理有据”地摆在你的面前——但还是不会拍。


//

3/

从学习法则到经营画面



所以我认为,构图不是公式,套用会让人陷入僵局。但 这并不意味着拍照不需要章法。 拍照要获得良好构图,更重要的在于学会经营画面的原则,并用自己的手段去实现它。下面是自己关于经营画面的一些心得,作为抛砖引玉。

首先我们还是从关注画面里的“位置关系”入手。


关键位置值得被关注

例如对称轴、水平线、中心点,当然也包括三分点等位置,这些位置在画面的几何中心,天然控制住了一些结构,天然容易被关注,把主体放在这些位置很容易强调出来。 江湖上的构图法则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还是很好地整理了一些“关键位置”。 我翻看了近几年ippa获奖的照片,发现竟然有一半左右的照片,画面中的主体元素都与关键位置有关。


▲ 三分点、中轴线、中心点都是值得关注的“关键位置”


▲ 想拍下女孩儿和一只鸟,可是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呢?或许“关键位置”是很好的选择


视觉平衡原则

就像杠杆一样,一些画面看起来舒服,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画面上的东西是平衡的。例如画面左边有个东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右边最好有个东西能帮我们 “拉一拉重量”会看起来舒服一些。 举个因为不平衡而看起来不舒服的照片吧,这也是手机随拍中常见的角度,在街道上斜着拍下建筑,似是而非。而每张照片都必须要看起来很平衡吗?未必。例如这张人物照,单纯的背景,人物被安排在偏左的位置,未尝不可。“重量平衡”并不是一个构图的目的,而是经营画面需要体会的一种感觉,要尽量对这种感觉做到可控。 我认为控制住了平衡感,也就控制住了画面的大体结构了。


直接以例子来说明吧:


▲ 三个人物,有大有小,去掉其中任何一个画面似乎都会有些不稳。它们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像是杠杆原理一样。


联系原则

大多数的摄影场景都不止一个元素,而经营画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表现元素之间的某些联系,这样有利于凝聚画面,让我们觉得他们是一个整体。这种联系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例如重复、对比等等,也可以是抽象一点的,例如意义上的。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找到重复的元素是最简单直白的“联系原则”了

▲ 树的影子和人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关系,这也是一种联系



意图原则

我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归根结底,我们经营画面还是要从自己的表达意图出发,找到画面的兴趣中心,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非一开始就想我要用什么法则什么手法来表达——那是结果,不是目的。


▲ 一个圆,它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呢?

例如,同样是拍车窗外,这一张照片的意图是“湿漉漉”的雨天,那么我会用各种展现湿漉漉的元素,如水珠等来强化主题,模糊的人物意象只作为衬托;而另一张照片,我想要表达的是窗外的人物,尽管也是有水珠的玻璃窗,但人物的形象要更丰满了。

▲ 水珠是意图表现的重点,人物是衬托。


▲人物是意图表现的重点,所以他清晰、比例大,沾满水珠的车窗只是“画布”一般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没有专门陈述构图法则,而是反复强调了三个原则。《摄影的艺术》提出好的构图需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统一的思想,简单性。他们不谋而合,道出了经营画面的原则,这是更高屋建瓴的经营画面的真谛:


要有一个主题

回到构图的定义,它需要有“统一和谐的整体”。写文章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哪怕是散文,也讲求形散神不散——当然这是另一个境界了。会有朋友说,我用手机摄影拍照,不就是图个乐,拍“好看”自己高兴就行,用不着设定什么主题啊思想啊什么的。其实主题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我们有意识无意识都会遇到。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下方的女子和演奏倍大提琴的男人的”对比“



要有合适的方法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主题

这是《纽摄》三个原则中的第二个,也是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书中列举了许多方法,主要有通过布局突出重点(其实就是三分法、中心式等“关键位置”)、通过物体大小比例突出重点(额,越大越重点,甚至可以大到惊人)、通过画框搭建来突出重点(和框景式构图类似)、以及通过光线来突出主题、通过汇聚线条来突出主题(类似于引导线构图法)、通过母题重复来突出重点、通过动作来突出重点等。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其实江湖上的构图法则都能在纽摄里面找到一些依据。只不过再次提醒大家,用到一些法则的时候,想象用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小小的人影是我想重点突出的,因此他出现在铁桁架间隙是最好的拍摄时机,影子的方向也暗示了这个画面的重点。在这里“框景”和“引导线”共同作用,强化了主题


画面要简洁

《纽摄》提到了我们要让画面简洁,尽量减少干扰主题表达或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元素。《摄影的艺术》也提出了简单性,并且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构图越简单,越容易控制和指引读者的注意力。近年在手机摄影票圈刮起了“极简摄影”的风,从画面展现的角度,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端正、简单、干净利落而地拍好一个东西,表达好一个主题,往往能呈现出人意料的效果。


▲奥地利边境的风力发电厂,我觉得地面部分有些大,画面还不够简洁


▲裁掉了一部分地面,只表现风车,主题更突出了。调高了一些饱和度,让风车的剪影更加突出了,画面更显精神和简洁。



//




▽点击查看


手摄技巧

时间感 陌生感 建筑手摄 雾霾手摄 iPhone7作品 IPPA获奖作品工艺全解析

拍情侣 拍街道 减法 纽摄 摄影张力 戏剧性 基本操作 基本原则


探场所

马尔丁 日本昭和 濑户内海 清刊 巴拉特区与第比利斯老城 佛宝

下浩老街 布拉格 柏林 飞驒高山 里斯本 莫斯科 川西


卡片计划

1-50号 51-100号 101-150号


作品集

2013-2016


【全新系统课程】

旅行手机摄影

第1课:旅拍装备和摄影计划(4月19日)

第2课:极致场所手摄演示(4月21日)

第3课:手摄旅拍后期处理详解(4月24日)

第4课:经典后期修图(4月26日)

第5课:常见困惑和技能提升(4月28日)


原画册×正好有空


报名方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or

在“原画册”公号中回复“课程”获得链接




声明


本文所有文字及照片为原画册工作室原创,版权归韩松、谭凌飞、张薇所有,仅供知乎专栏、原画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若需转载请后台联系。违者必究。



kkm / 编辑


丨城市丨建筑丨人文丨旅行丨

×

丨拍照丨撰稿丨课程丨分享丨







原画册丨探场所

全球iPhone摄影大赛金奖得主韩松的工作室。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号,可以订阅“场所标本“和”技能卡片“


联系:songhankkm@gmail.com





点击报名,最新课程 旅行手机摄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