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征订 | ... ·  2 天前  
中国药闻  ·  徐景和在广东调研化妆品监管工作 ·  2 天前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化妆品与皮肤科学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重磅!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讲稿:怎么抓营商环境?8个重点!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7-18 07:00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日前,云南省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围绕怎么抓营商环境、怎么上台阶,强调了重点要抓好 8 个方面的工作,是全省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讲话全文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

2024 6 4 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最近,在山东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李强总理参加云南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和诉求,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推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2021 11 月,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鲜明提出要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力争三年实现全面提升。 2022 5 月,我省启动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两年来,全省营商环境发生可喜变化、有了明显进步, 无论是省内的经营主体还是外来的投资者都反映,云南在变,云南的干部在变,云南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变,云南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在破解审批堵点方面,去年 11 月以来,我们以省级为重点,开展为期 3 个月的“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政企共同找问题,督促抓好整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企业欢迎。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全省经营主体从 2021 年的 411 万户,增长到目前的 659 万户,两年多净增 200 万户以上,其中企业净增 64.8 万户、“四上”企业达到 2.3 万户。在提升政务服务方面,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 98% 、全程网办率达到 82% ,实现 110 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 204 个事项全国“跨省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 50 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审批时限压缩至 5 个工作日以内,办企业实现当天拿证、当天开业。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创新建设“融信服”平台,将税务、市场监管、公安等 39 家省级部门的数据汇到平台上,运行 1 年多来,累计授信超过 1400 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7 万多户。加快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 2023 年全省出让“标准地” 1.17 万亩。在用心服务企业方面,省政府领导班子建立常态化定点督导帮扶州(市)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一些州(市)也做了有益探索,如昆明市推行工作日延时办、节假日预约办、周六加班办等“不打烊”的政务服务,昭通市、曲靖市建立领导干部挂钩企业和企业联络员制度,保山市建立民营企业问题反映和投诉事项反馈机制,玉溪市、文山州通过专班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等。

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营商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营商环境好,我们的各种优势就能得到更好发挥,经济转型升级就会加快;营商环境不优,我们跨越这个时期就可能拖延。营商环境像个“大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抓营商环境,我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勇争先的拼搏劲,坚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好营商环境,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

怎么抓营商环境、怎么上台阶。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优势的集中反映,能让企业清楚地看到发展预期。从宏观层面看,营商环境是国家战略和政策赋予一个地方的发展机遇。当前,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在云南不断叠加。 2022 年,国家出台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 2023 年,又出台支持我省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政策。这些都是国家赋予我们最大最有利的营商环境。从中观层面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要素保障、公共服务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们谋划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资源、能源、园区、口岸、物流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不断进步,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法治云南、平安云南建设稳步推进。这些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都是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保障。从微观层面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具体感受。每一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每一名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都是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大家办的每一件事,可能是加分项,也可能是减分项。点击加群

基于此,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是:宏观上,我们要争取国家政策试点多在云南落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政策,把战略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中观上,要持续打通要素保障的难点堵点,持续破除“中梗阻”问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企业舒心安心投资兴业。微观上,要聚焦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担当作为,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认同感获得感。 重点要抓好 8 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云南发展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

目的是在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政策中,放大优势、做长长板,为企业在云南创造更多商机,让企业更好发展。当前,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国家战略和政策高度契合,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越来越凸显,正迎来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尽快把宏观层面的利好一项一项地落实到产业上、落实到企业中。比如,推进辐射中心建设方面,国务院给予我们若干支持政策,多个国家部委配套了相关政策。近期,国家推出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含金量很高,有不少利好企业的政策。今年 1 月起,省政府门户网站分批公布国家和我省惠企强企政策清单及操作规程,方便企业知晓和查询。我们要把政策与企业、与产业衔接起来。一方面,开展处长或业务人员“进企业、送政策”行动,由涉企部门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和需求上门辅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政策直达企业、直达项目;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等手段精准匹配政策与企业,实现“免申即享”。再比如,云南是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陆路通道,随着 RCEP 等政策的深入实施,我省与东盟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与东盟的外贸占全省近一半,未来增长潜力很大,许多企业十分看好。 2023 年,我省引进东部地区资金超过 4000 亿元、占省外到位资金的 60% 以上,一批产业链关键企业陆续落地,云南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相关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好政策,在政策信息、项目落地等方面主动上门“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利用原产地累积等 RCEP 规则,用好“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双向快速通关等模式,打造“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园区”等开放组合,政企合作、企业先行,共同开拓东盟大市场。要与东部省(市)建立“一省(市)一专班”,用好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平台,加快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点击加群

第二,每年集中办成 10 件以上的惠企实事

目的是解决要素保障难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企业发展、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是关键。各级政府要聚焦要素保障问题,像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抓“ 10 件惠民实事”一样,每年也抓“ 10 件以上惠企实事”。比如,土地要素方面。要全面梳理全省园区土地供给使用情况,以有效的项目投资作为配置土地的依据,用地计划指标向投资强度大、亩均产出高的园区倾斜,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再比如,电力要素方面。目前,全省电力装机超过 1.3 亿千瓦,绿电占比近 90% ,这是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张“王牌”。有关部门要用好“绿证”,抓紧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研究、标准研制等工作,力争走在前列。要扩大省内绿电消纳应用场景,积极创建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和低碳口岸、零碳口岸,塑造“绿电+先进制造业”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下决心集中力量攻关,确保要素保障到位,充分用好要素优势。从今年开始,省政府要每年抓“ 10 件以上惠企实事”,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保障堵点难点,明确“干什么、谁来干、干出什么效果”,一件一件抓,一年一交账,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以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韧劲,推动要素保障能力一步一步提升。

第三,用好一张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目的是解决政务服务有清单用不好的问题,方便企业和群众通过“指尖”高效办成一件事。我省政务服务清单 2020 年已经上线,并明确同一事项省市县乡村五级同标准办理,这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的一件好事。

做清单不是做样子、搞形式,而是要能办成事。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要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契机,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执行情况不定期“回头看”,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好用、用不了的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一步步迭代升级。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部门清单事项的办结率、好评率,让企业和群众来监督。涉及政务服务的省级部门主要领导要登录办事平台、走进政务服务大厅,一项一项去走一走流程,认真检查一下本部门线上线下办事的环节、材料、时限等是不是符合相关要求,还能不能改进,有没有提升空间,想方设法让企业和群众的事更多在线上就能办成,确实需要线下办理的“最多跑一次”。

第四,及时回应企业一些诉求

目的是解决企业诉求“直通车”的问题,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面对面听诉求是送上门的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有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 12345 便民热线等渠道,但中间环节还是太多。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可以采取“厅局长或处长坐诊接诉”的办法。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日常工作的负责同志,要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每个月至少安排 1 天,需求量大的可“加诊”,提前公布“接诊”时间,企业预约“挂号”,厅局长或处长面对面听取和回应企业诉求,企业对回应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

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四下基层”的内容,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要尽快拿出操作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并向社会公布。工作中要注意把握 4 点:一是现场能答复解决的,现场答复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限时答复办理情况;二是各部门要研究分析企业诉求背后的原因,举一反三,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三是对诉求不能刻意安排、筛选过滤,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对部门“接诊”情况,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季度要调度、评价并通报。

第五,定期公布一批案例

目的是让大家学习借鉴。一个案例胜过一批文件。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也应该做好;如果做不好,就要及时反思,查找原因。这方面,全省法检系统有一些好做法,比如定期公布一批保障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典型引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要建立案例通报机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解决要素保障堵点难点的案例,每半年认真总结、提炼、推广 10 个优秀案例,让大家有样可学、有例可循,实现“同类事,同样办”。要加强监督检查,对那些不履职、不办事、不担当、不作为、增加企业负担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适时进行通报和曝光,让大家引以为鉴。

第六,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

目的是提升营商环境数字化水平。近年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初显成效。比如,“融信服”平台就是用数字化手段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好做法;“一部手机办事通”等系列数字产品,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典型案例。

数字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这方面,我们有基础、有条件,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进程中要不断开拓进取。要推广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智能审批等做法,逐步实现全程不见面、人工零干预、自动审核、快批快办,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向人机交互转变,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要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上联国家、贯通厅局、延伸至州县”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推动政务数据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交换共享,真正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