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睿思
华泰证券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介优质研报,并预告最新的联合调研、专题会议等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泰睿思  ·  华泰 | ... ·  3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邀请函|国泰君安2024电子半导体专题会 ·  3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不香”了!涨停背后,它们利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睿思

华泰 | 固收:节后转债机会如何把握?

华泰睿思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0-08 07:10

正文

回溯14年底等历史行情,不难总结一个一般规律:行情启动看政策,演绎看资金,延续靠基本面,转折有标志性事件。节后政策和资金惯性驱动下预计市场热度仍高,此后关注财政政策跟进情况,以及解套盘、止盈盘以及产业资本减持压力。板块方面,我们建议继续沿补仓需求、政策博弈、供求逻辑、事件驱动等方向布局。转债短期表现可能继续亮眼,但需要提防行情演绎过快的风险。我们建议投资者利用小仓位尝试追涨、大仓位继续聚焦个券。中期关注股指放量滞涨、技术止损位、政策预期差、标志性事件等信号,择券上更关注个券弹性,优先关注中大盘风格+低溢价品种。

‍‍点击小程序查看研报原文



核心观点

股市研判:节后股市可能热度仍高 

长假期间海外中国资产强势上涨,面对强势行情,踏空资金亟待补仓,乐观者明显占上风。与历史上其他底部相比,当下股市环境相同点主要是政策强、流动性继续放松、风险偏好提升等,但基本面、时代环境、地缘环境等仍有不同之处。我们认为节后股市大概率热度仍高,踏空资金补仓需求可能抬升。之后解套盘、止盈盘以及产业资本减持压力将陆续出现,此时需要关注股指再次放量甚至滞涨可能性。短期市场在资金驱动下,会淡化政策。但要想走的更长久,后续需要关注政策细节的预期差,尤其是财政。此外关注:三季报业绩、美国大选、中期经济发展确定性和业绩驱动、股市上涨的财富效应。


配置关注:补仓需求+博弈政策+供求逻辑+事件驱动

配置方面,继续关注补仓需求+博弈政策+供求逻辑+事件驱动四个方向。具体是:1、市场情绪高涨后,多数机构还有补仓需求,非银金融短期仍是热点,主流ETF成分股受益明显(中证1000好于沪深300),踏空资金预计将关注低位大盘股,尤其是破净央企;2、继续博弈政策细节,譬如以旧换新相关的汽车汽零、厨电/小家电等,扩大内需相关的旅游、生猪、快消品等,产业相关的信创、机器人、低空等;3、供求逻辑仍偏有利的,需求扩张如工业金属等,供给出清如储能等;4、事件驱动,金融IT(交易所宕机)、光伏(宁德并购)。最后,出海占比过高品种短期可能略落后。


转债专题:择券上弹性>修复>配置

本波底部上行转债相较于股指涨幅并不算多,转债估值修复并不明显,节后估值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从上交所投资者结构看,9月基金回补转债速度并不快。若考虑转债ETF规模上行,主动基金甚至略有减仓,节后或仍有补仓需求。更关键的是股指大涨还可消化绝大部分转债信用风险,主要是个券下修配合正股走高能快速解决转债。落地到节后的择券配置,弹性>修复>配置:1、转债、正股弹性均较高的品种,尝试寻找双击机会;2、转债信用风险弱化后,关注价格还未修复到5月底的品种;3、中大盘品种有仓位、配置逻辑,选择弹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转债建议:操作力度取决于透支程度 

节后股市大概率热度仍高,转债由于能加杠杆,且涨跌幅度限制比股票少,实行T+0交易,短期表现预计更亮眼,但演绎速度预计较快。我们认为如果行情没有过快演绎,转债做多机会仍在,主要是估值分化明显、条款博弈机会仍多、债基补仓需求。转债估值对股指的透支程度是操作关键,关注行情演绎速度,我们建议仅利用小仓位尝试博弈趋势、大仓位仍继续聚焦个券。中期看,股指放量滞涨、技术止损位、政策预期差、标志性事件等是兑现获利的重要信号。择券以弹性为主、修复为辅,优先关注低溢价+题材个券。中大盘风格有仓位、配置逻辑,可选择弹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风险提示:转债供给冲击;债基赎回带来流动性冲击;个券退市或信用风险。


正文

01 上周市场复盘与思考

股市回顾:

1、指数层面:节前指数强势上涨,上证指数上涨8.06%,创业板指上涨15.36%,深成指上涨10.67%。

2、成交量:市场9月30日成交额为26114亿元,创历史新高。 

3、市场主线:节前A股三大指数延续上涨趋势,沪指涨8.06%,创业板指涨15.36%,深成指涨10.67%;板块上,大金融板块表现强势,大消费、白酒、半导体等板块增幅明显。

4、板块方面:中信一级板块方面,计算机指数、电子指数、综合金融指数表现较好。概念板块上,科创次新股、新股与次新股等概念涨幅显著。风格方面,小盘指数(11.03%)强于大盘指数(8.37%);创业板指(15.36%)强于上证50(7.17%)。


转债回顾:

1、指数表现:中证转债指数上涨2.49%(年初以来0.51%)。

2、转债成交量:节前转债日均成交量1118亿元。

3、转债估值:转债估值跟随股市回升,隐含波动率由22.5%上行至23.8%。

4、条款博弈:节前,盟升、中能、公告下修;绿动、巨星、永创、公告不下修。




02 股市展望

长假期间海外中国资产强势上涨,预示着节后股市大概率热度仍高。这一轮行情的起因是连续且强力的政策组合拳扭转了市场的预期:

1)央行推出两项新工具,定向对股市释放流动性;

2)监管层重提市值管理;

3)9月政治局会议,对地产、财政、资本市场着墨众多,尤其“正视困难”等表述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政策信号。

再加上股指连续几日上涨和新媒体情绪渲染,初步形成上行趋势,场外资金补仓速度加快、交易情绪也进一步火爆。当然,海外环境整体配合也较好,美联储降息已落地、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国大选选情近日也相对平稳。


面对如此强势行情,踏空资金可能更急于补仓,乐观者明显占上风。乐观者看到的是,A股整体仍有补涨空间、政策组合拳不会无功而返、个人投资者开户热情高涨,结果当然是倾向于继续持有甚至追涨。当然也有谨慎者看到的是,指数短期涨幅过大,国内基本面还有待实质性改变,外部不确定性仍很高,三季报在即,节前还出现了放量成交……不过,在资金仍在涌入的过程中,短期看乐观者明显占上风,谨慎者更被动。


历史上,这种现象在2014年底和2018年底、2022年底也都曾经出现过。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之前时期:


2014年底的行情其实经历了一整年的“铺垫”。该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1、5月份之前,主要是一些小的改革举措,市场保持震荡。譬如1月重启IPO、保监会发文明确保险公司可投资创业板、4月证监会批复沪港通试点、农商行等定向降准;

2、5月至10月底,政策连续发力,市场基本走出底部。5月9日,国务院发布当时的“新国九条”、7月总理召开经济座谈会、8月新华社连发八文对股市表示乐观;

3、11月之后,是行情的加速阶段,牛市正式确立。11月中央决定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开启“一带一路”,11月下旬央行非对称降息,市场反应强烈、开户数也创新高。


2014年的大环境如何?其实2014年国内基本面表现并不理想,实际GDP、工业企业利润、社会零售总额、房地产投资、A股盈利同比增速相比前一年都有所下降。但在货币政策层面,央行作了两次定向降准、并在年底降息,同时推出了多个新工具,如SLF、SLO、PSL、MLF等。“开正门、堵偏门”之后,信托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居民财富亟待再配置。后来,行情演绎加剧,出现了大量配资、杠杆,将股指快速推升至极端点位。当然最后行情的见顶也源于监管部门查配资等事件。因此,事后我们通常将2015年的股市牛市定义为流动性驱动。


而2018年底股市见底更快更直接。2018年股市走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市场担心A股盈利会大幅下降;2、金融去杠杆政策推进,资管新规等政策落地、民企信用债违约增多;3、美联储连续加息,也削弱了A股资产的吸引力。但在2018年底,诸多改变集体推动股市走出底部:1、10月一行三会领导联合表态支持股市;2、11月民企座谈会释放政策暖风,提出具体纾困和呵护措施;3、12月中美贸易关系一度缓和,达成协议取消当年加征的关税;4、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扩大金融改革开放,北向资金开始转为大幅净流入。可见,2018年更多是大环境改善+市场预期引导,央行降准等手段并不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将2018年底定义为盈利(预期)驱动,流动性条件更多是起配合作用。


当然,2019年的普涨行情持续时间不长,4月份政治局会议再提“去杠杆”后并未延续,但之后的演绎也比2015年更“健康”,结构性机会持续了近四年,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是核心主题。虽然中间有新冠疫情等扰动,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行情基本都是围绕着“新能源”的大主题展开,中间衍生出锂电池、光伏、环保、电动汽车等一系列产业主线,直到2022年下半年现出供求等问题后行情逐步结束。


无论2014年底、2018年底内外环境有多少差异,至少在行情的演绎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总结为“行情启动看政策,轮动看资金偏好,持续性看基本面,结束都有标准事件”。


行业轮动也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非银金融,尤其是券商股,是趋势行情下的共识,是行情前期的主要进攻方向;

第二、大盘蓝筹甚至是指数ETF,往往是踏空资金加仓的首选;

第三、有容量的产业热点,一般行情会贯穿全周期。尤其是有明确成长属性的科技股,只要基本面未被证伪,市场还有较多结构性机会,譬如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工业4.0,2019年的5G、消费升级、新能源等;

第四、行情演绎到中后段,投资者往往还会再去挖掘“低估值、破净补涨”逻辑。但考虑到此时股指赔率可能已经变差,一般还是优质资产和权重股表现更稳定。


而当下股市与历史上几个典型底部相比,有哪些同与不同?

相同点在于:

1、当下央行和监管层政策力度很强、高层表态也有明显转向,经济尾部风险基本解除,流动性继续放松;

2、长假期间海外中国资产表现强势,个人投资者开户热情已经开始高涨,新媒体对“牛市”的渲染力度不亚于2014年底;

3、A股估值仍不高+股市机会成本很低,大量场外资金等待向场内转化。


不同点在于:

1、国内基本面仍待实质改善,经济动能尚未完成切换,内需和微观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仍在,企业盈利预期拐点还未看到。更重要的是,相比于2014年的“互联网+”和2018年底的5G,当下缺少有持续性的优势产业;

2、时代环境也不同,过去的逻辑很难简单复制。上涨到一定程度后,监管层未必乐于看到行情过度演绎,新媒体的渲染可能“物极则反”,且手中多了平抑的筹码;

3、国际格局、地缘环境不同于2014和2018年底,当下显然更为复杂,譬如美国大选等问题;

4、今年9月仅用9个交易日股指就上涨超过20%,并创下历史最大成交量。考虑到节后大概率开盘即大涨,即便与2014年和2018年底相比,短期涨速更快、涨幅也已不小,止盈盘预计将陆续出现。


策略方面,我们判断节后开盘大概率热度仍高,踏空资金可能更急于补仓,之后解套盘、止盈盘以及产业资本减持压力将陆续出现,此时需要关注股指再次放量甚至滞涨可能性。短期市场在资金驱动下,会淡化政策。但要想走的更长久,后续需要关注政策细节的预期差,尤其是财政。此外关注:1、十月中旬之后三季报业绩表现;2、美国大选结果,看有无对冲手段;3中期看,经济发展确定性和业绩驱动决定趋势;4、股市上涨能否带来财富效应,给基本面带来实际补益。


配置方面,继续关注补仓需求+博弈政策+供求逻辑+事件驱动四个方向。具体是:

1、市场情绪高涨后,多数机构还有补仓需求,非银金融短期仍是热点,主流ETF成分股(1000好于300)受益明显,踏空资金预计将关注低位大盘股,尤其是破净央企(市值管理逻辑);

2、继续博弈政策细节,譬如以旧换新相关的汽车汽零、厨电/小家电(还受益于存量房贷下降政策)等,扩大内需相关的旅游、生猪、快消品等,产业相关的信创、机器人、低空等;

3、供求逻辑仍偏有利的,需求扩张如工业金属等,供给出清如储能、风电等;

4、事件驱动,金融IT(交易所宕机)、光伏(宁德并购)。最后,出海占比过高品种短期可能略落后。


03 转债展望

9月末政策组合拳幅度超预期,股指放量大涨,转债也一改颓势、随之上行。当下投资者更关心节后转债机会以及择券空间,本周我们尝试探究当前哪些个券更值得配置。


转债相较于股指涨幅并不算多,节后转债指数或有一定空间。本波底部上行行情转债不仅未提前反应,上行速度还明显弱于股市。主要是:1、政策落地超预期,股市、转债都不少踏空资金;2、转债今年多波下行+流动性不足,资金更期待右侧行情;3、转债自身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反映至现实则是转债更多跟随股市涨跌且更涨能力不强,指数涨幅也并不算多。而股市做多情绪高涨环境下,节后转债或仍有一定空间。



转债估值仍在低位,基金仍有补仓需求。转债跟涨能力弱对应的则是估值修复并不多,估值仍处于低位。数据层面:1、隐含波动率仍在18年以来20分位数以下;2、绝对价格回归至中位数水平,并不算高;3、全市场YTM中位数仍有0.7%。而从上交所9月底投资者结构数据看(深交所暂未发布),基金回补仓位速度并不快,公募基金持转债由8月底1542亿元上行至9月底1572亿。并且考虑博时转债ETF规模上行近100亿,主动型基金甚至小幅减仓转债。考虑节后股市走高,基金仍有补仓需求,尤其是部分一级债基。


股指大涨还可消化绝大部分转债信用风险,典型就是山鹰。
1、最直观的是化解部分品种正股1元退市风险

2、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弱资质品种转股退出的可能性。我们以山鹰转债为案例,山鹰本是今年市场重点关注的弱资质品种,主要原因是:①下修到底易触发1元退市,导致转股几乎无望;②偿债能力不足,也就意味着股权退出、债权退出可能性均不大。但本波行情下,山鹰转债下修到底,平价快速回升。股市大涨环境下,正股股价仍在上行,正股流动性向好。负溢价套利下,转债已经有部分余额通过股权消化。股市如果持续走高,山鹰转债很可能通过股权退出消化债务,信用风险自然解除。其他譬如鹿山、思创等弱资质品种,转股退出逻辑也类似山鹰。

3、当然,平价过低(小于50元)+下修无望的品种信用风险仍在,仍需要重点提防。

落地到节后的择券配置,弹性>修复>配置。
1、转债、正股弹性均较高的品种,尝试寻找双击机会,具体是溢价相对较低+题材(半导体、券商等)。股市向上趋势环境,弹性是择券最重要的属性。转债当前估值还处在低位,尽量寻找有一定双击可能的个券。当然,转债股性并未完全恢复,个券溢价率普遍较高。所以择券过程中,我们认为正股题材重要程度>转债股性,可以略微容忍较高溢价率。

2、转债信用风险弱化后,不少个券修复空间仍大,重点关注价格还未修复到5月底的品种。转债今年多次回调,其中有一定超调部分。我们以个券正常环境价格为锚(5月底),可以简单判断个券向上空间。当然,市场环境、正股基本面、正股股价等均有所变化,我们主要关注点是转债估值的修复。

3、对比2018年底等时期,中大盘品种弹性并不差(仓位+配置逻辑),关注其中弹性相对较好的品种。股市高涨环境下,转债补仓需求仍多,此时部分中大盘品种弹性并不弱。重点关注其中正股有一定弹性+溢价率不高的品种,银行品种可能阶段性弱于指数,底仓可略微调换至弹性相对较高的个券。

策略方面,转债节后有望表现出更强的进攻性,但对交易能力考验也将很快到来。节后股市大概率热度仍高,转债由于能加杠杆,且涨跌幅度限制比股票少,实行T+0交易,短期表现预计亮眼,但存在演绎速度较快的风险。我们认为如果转债估值没有过度透支,转债做多机会仍在,理由:1、由于部分绝对回报资金业绩转正后开始减持转债,因此多数转债估值抬升幅度有限,牧原、巨星等转债性价比已好于正股;2、央行提供回购工具+股市预期改善,可能推动发行人加速下调转股价等行为,条款博弈机会可能增多;3、临近年底,部分机构权益仓位不够、又存在相对回报压力,二级债基等产品可能对转债陆续转为增持。转债估值对股指的透支程度是操作关键,考虑到一步到位的风险,仅利用小仓位尝试追涨、大仓位仍继续聚焦个券。中期看,股指放量滞涨、技术止损位、政策预期差、标志性事件等是兑现获利的重要信号。

择券方面,我们建议关注:
1、以弹性为主、修复为辅,优先低溢价+题材品种(半导体、券商等),修复品种关注价格还未回升至5月底的品种;
2、对比2018年底等时期,中大盘品种弹性并不差(仓位+配置逻辑),关注其中弹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3、股市环境切换下,不少发行人会利用下修快速解决转债,条款博弈仍可重点关注。优先促转股意愿较强、大股东持转债较多品种。


风险提示:
1)转债供给冲击。
2)债基赎回带来流动性冲击;
3)个券退市或信用风险。弱资质正股有可能引发转债退市和相关信用风险传导。


相关研报

研报:节后转债机会如何把握?》 2024年10月7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 SCF AMB145    研究员  

殷    超    S0570521010002    研究员   

方翔宇    S0570122070155    研究员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