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是我以为最迷人的学科领域。从过往的蛛丝马迹推演未来的发展可能。
世界上最著名的未来学家或许就是阿尔文·托夫勒了。他在《未来的冲击》中一书中指出,“服务业最终会超过制造业,而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
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作者将体验经济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那么,如果体验经济终将是人类发展的未来,电视产业又如何融入其中呢?
事实上,娱乐产业本来就是体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旺盛的一个支流。然而,或许还有一种更超前的玩法,叫做“跨界体验经济”,就是用一种体验经济带动另一种体验经济的发展。例如,娱乐业与旅游业,二者都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大势的体验经济类型,这样的跨界,会激发怎样的想象?
于光远先生说:“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旅游,本质上就是一种体验经济。
然而,要如何促进这个经济活动的运行呢?显然,在一个经济行为的链条中,第一步就是激发欲望。而这,似乎就是娱乐业所擅长的。它能让观众通过带入式的观看,激发观众亲身体验的需求,最终达到促进旅游体验消费的目的。
这样顺理成章的思路在过去似乎有不少实践,然而明确地定位于“明星旅游体验综艺节目”,并且在节目内容呈现上的确有意地做娱乐业与旅游业体验经济结合的,似乎还是在《旅途的花样》中得以首见。
用《旅途的花样》总导演李文妤的话说就是:“我们这次其实等于是以‘网友的名义’去旅行……有很多人想出去旅行,但是不知道去哪些国家玩好。就这些国家,去玩儿什么,因为毕竟出一次国。机票、住宿、餐饮费等等,都会花很多钱,那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节目可以给很多喜欢旅行的人起到一点指导性的作用。”
那么,当一档节目的意义,从纯粹的娱乐性观赏体验,转变为兼顾娱乐性观赏体验与实用性带入体验?
我总结,这个节目有一个“三无原则”。
《旅途的花样》开播至今已上档三期。相比一般套路的以娱乐性观赏体验为唯一诉求的旅游类节目而言,你会发现这档节目“秀”的成分少了,“实用”的成分多了。
比如,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就极注重实用性。《旅途的花样》第一站目的地选择的是摩洛哥,这不但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摩洛哥作为作为重要友好邦国之一,还因为更加实际的,摩洛哥在今年开始了对中国的免签政策。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老百姓对摩洛哥旅游热忱与需求的升温。而在这时候,有一个节目带着“为网友旅游”的目的而来,显然是满足了不少潜在游客的刚性需求,用明星的试水体验为他们的亲身体验提前做个功课,哪些非去不可,哪些又可以断舍离的。
因此,在节目开播前,《旅途的花样》节目组就通过节目官微,发布了心愿征集活动,让网友们提出让明星亲自探路,帮助网友寻找答案并且独家攻略,例如,网友们最想吃、最想玩的东西。而在第一站,网友们就列出了如图所示的10条最想在摩洛哥体验的事物。
而这10条愿望清单,便成了该节目的推动线索。“花样团”在这个节目中的旅行的意义,与其说是为自己旅游、为节目旅游,不如说是作为网友的提神,为网友“预体验”。事实上,我认为这是无比聪明的做法:节目组不再煞费苦心的兀自猜测观众究竟想看什么,做了一个“市场调研”,便把观众想看的呈现到观众面前。于是,对于节目组而言,他们是有目的性的拍摄,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是有目的的观看;于是,电视节目在娱乐性之外,又赋予了实用性的潜能。
为了把这个节目的娱乐体验与旅游的预体验做得更彻底,每期节目最后的板块是对当期节目中所涉及的旅游攻略的梳理与概括,在哪个景点需要带多少钱,什么时候玩,注意什么安全事项,等等等等。不无可能的是,当这档节目下档之后,由于它作为“影视版旅游攻略”的实用性,仍然可能成为即将前往摩洛哥旅游的游客们行前须知。
你对近几年国内综艺的思维定势是什么呢?
是不是节目伊始就要明星上交通讯设备与钱包?然后给明星相当有限的一点经费,让他们在有限的资金条件内展开行动?
《旅途的花样》却打破了这个定势。它的“游戏规则”是,让明星们自掏腰包完成整个旅程。
这并非为了打破定势而标新立异,其实它的初衷仍是回归到节目的“实用性”的目的。这个节目并不需要以资金的限额制造娱乐性的矛盾,而是需要通过明星切身体会的、接近于正常游客状态的旅游为观众提供实用性建议。
当然,你或许会质疑为什么不由节目组承担无限额的经费即可。但我以人性的角度姑且推测,即使明星拥有极高身价,用节目组的钱与用自己的钱仍然存在着状态上的差异,而节目组或许就是利用这一点点心理上的区别,暗示着参与到这个节目当中的明星们——他们不是作为节目嘉宾来进行这场旅游,而是作为普通中国游客来投入这场体验。在暗示下的角色转换中,他们每个人或许才会对旅行中的费用有更切实的体会与考量,才会在每天旅行结束后的晚上,用更不是明星而是普通游客的心态,为未来的潜在游客们撰写旅游攻略,介绍当地的住宿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大概的价格是怎样的,交通上要避免什么,安全上要注意什么。
你理想中的旅游是怎样的?
大概不怎么希望和同伴发生冲突吧?大部分的平常人所向往的旅行,要么是欢快愉悦的,要么是心境和平的。
然而,这却往往是旅游体验与娱乐体验经常发生的冲突。有些时候,为了让节目更有张力,会放大甚至策划明星之间的冲突。然而,这样表现的旅游,便已经不再是真实的旅游,更起不到为观众提供“预体验”的实用性。
节目仍然有娱乐性观赏的需求,那么如何在“无互掐”的需求下保持节目作为娱乐产品的观赏性呢?
《旅途的花样》似乎找到了另一条实践经验。嘉宾中的沈腾、马丽是喜剧明星,自带了喜感;张歆艺是圈内有名的二姐,金晨是爽朗的汉子型美少女,华晨宇是四次元的才华少年。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性,也让这个节目颇具喜剧色彩,变成了一档“喜剧旅游节目”。
用总导演李文妤的话说,就是“节目的核心肯定是快乐的旅游。让每一个参加这个旅行的人都快乐,这也是我们这次节目所希望传达给观众的。通过这些明星嘉宾之间的相处,来观察他们是怎么样去沟通,怎么样去互相融合,最终解决一些问题的,进而展现给大家的是怎么样旅行才能更快乐。”
若托夫勒在此预言成功,体验经济果然成了人类未来的经济支柱,那么,作为体验经济中,目前发展最为看好的娱乐业,似乎在未来的经济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仅止于娱乐性体验一隅,它更可能作为一种“跨界体验经济”的引流媒体,撬动起其他体验经济消费的杠杆。而此处我们看到的《旅途的花样》,或许是这一模式的一嗓先声。
本文刊载于6月20日传媒1号 (微信ID:zcfh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