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圈
金融圈动态与内幕解读,金融行业第一圈群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早实习  ·  米哈游(mihoyo)招聘战略投资岗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亚洲开发银行2025年第二批实习生招聘 ·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马斯克寻求收购OpenAI,奥尔特曼回应 ·  2 天前  
Wind万得  ·  意义重大,比亚迪即将官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圈

惨烈!上海某国有大行分行走了800人……到底是什么摧毁了银行?

金融圈  · 公众号  · 金融  · 2016-12-29 17:49

正文

当前中国金融风险的形势非常复杂。


“今年上半年到上海调研,上海一个国有大行的分行跟我们说,这个行在上海最近几年流失了800个人才。我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员工,他说3000人。”


在中国社科院今日主办的2016财经战略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透露了上述信息。

3000人的盘子流失了800个,在张承惠看来,通常这些离开的人都是有本事的、有渠道的、有资源的……

曾经万人争抢、旱涝保收、只进不出的银行为啥留不住人了?

近日这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在此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当下异常复杂的金融环境。


微观主体的风险有一个大家没有太大关注,就是人才的流失。


据新华网统计,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 37位 传统银行的高管离职 (数据截至2016年8月) ,涉及的岗位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分支行行长甚至公开说,不想再回银行,而一线员工的离职更是数不胜数。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离开,而是带着一个团队整体离职。多年的业务经验,多年的风控积累,还有早已建立的客户人脉, 银行员工像流水一样的离开,带走的是银行真正的核心力量,也让银行业务有陷入瘫痪的可能。


实际上,今年“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现象已多次引发市场关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统计,2013年到2016年8月, 已有 36位 “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






张承惠认为中国当前——


既有金融市场的风险,也有金融行业的风险。

既有微观主体的风险,也有宏观金融风险。

既有国际因素导致的金融风险,也有国内因素导致的金融风险。

从国内的因素来看,既有金融体系外部因素所导致的风险,也有金融体系内部因为体制、


监管机制、调控管理政策的缺陷所带来的内生性风险。

既有单个行业的风险,更有跨行业交叉的风险。

既有短期的金融风险,又有中长期的金融风险。


中国金融风险,官方说法都是总体可控。


张承惠表示自己认可这个判断,但其提示也要关注到: 当前一些处置风险、防范风险的措施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化解掉金融风险,而是把金融风险后移……




最近银监会委托张承惠等做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试点方案的第三方评估。跑了几个试点后, 张承惠明显感觉到地方政府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非常担忧”。

“确实存在着一些隐性风险。这些风险中央监管部门不能一推了之。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还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包括互助社,在银监会审批之外的互助社,这些不能因为不在你的监管范畴之内就不关注它的风险,因为这个风险是会相互传递的。”

张承惠一直反对“要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个提法。

2012前后温州事件,还有上海的钢贸,这难道不是区域性风险吗?

“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爆发那就是金融危机了,这我们一定要尽可能避免”,张承惠认为在点或者是很小的面上发生风险恐怕不能绝对的避免,而且发生风险也未见得都是坏事情。

2016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始于一场股灾,终于一场债灾。

不能不说,这是意外横生的一年。

就拿刚刚过去的债灾来说,虽然发生在影子银行体系内,但从机理和本质上看却是一场标准的银行危机,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机理高度相似。

在未来影子银行去杠杆的过程中,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债灾再次重演的可能性无法排除。


而关于未来中国是不是加息的问题,目前正出于一场激辩中。

华创资管屈庆认为,2017年加息的可能路径:先公开市场,后存贷款基准利率;先下浮比例降低,再基准利率的上升。


1、去金融杠杆的过程,加息是不可避免的。


2、实体经济的去杠杆,加息是可能的。

3、防房地产风险,加息是必然的选择。

4、汇率贬值压力下,在外汇储备接近零界点的时候,加息可能是被动的选择。

5、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增大加息的可能性。


然而,也有人认为: 中国若此时加息等于自杀。

比如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周文渊。

周文渊撰文指出:现实情况并不支持加息。加息过猛,资金剧烈回笼,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房地产等资产失去支撑,可能在经济未企稳的档口导致更严重的危机,政治上也承受不起这样的风险。

也有人建议择机降准。

中国货币管理面临两个难题:第一是个“替换”问题,第二是“处置”问题——对此,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建议:择机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对冲由MLF即中期借贷便利和PSL即抵押补充贷款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进行合理有效的切换。

各种意见层出不穷,有些里外矛盾,有些大相径庭,中国经济局势确实波诡云谲。


现在有太多的事情,有方向,无对策;有概念,无路线图,而更多重要的事情还来不及做,被置于一旁。实际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哪个“成熟了”做哪个。这样下去,很明显无法产生合力。

对于2017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从经济学人杂志到高盛公司,西方的预测都不高。中国的经济学家,看法差别很大,经济学家个体户的看法通常都煽情,表现得非常悲观。

还是坐看十九大。


【延伸】传统银行,再不改变就晚了!


2014年12月12,马化腾开银行,微众银行开业!


2015年6月25,马云开银行,网商银行开业!


2015年11月17,李彦宏开银行,百信银行成立!


2016年6月13,雷军开银行,小米银行获批!


2016年12月21,张近东开银行,苏宁银行成立!


不止他们,刘强东也在筹办,乐视贾跃亭也在准备,就连卖火腿肠的刘永好也风风火火杀入银行业!


金融帝国,直追马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