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陌陌被指盲盒抽奖欺诈# ... ·  昨天  
新浪科技  ·  【#特斯拉Robotaxi谍照流出#:很马斯 ... ·  2 天前  
36氪  ·  「新中国特供模式」,能救BBA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什么你的报告,是一道难懂的阅读理解题?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05 19:08

正文

|沙龙精选自  茶水间传媒 茶水间传媒茶水间传媒(ID:tearoomtv




罗振宇在最近一次演讲中,提到时间才是互联网真正的战场。因为无限内容的互联网会受到另一个条件的限制,这个条件就是用户的时间。用户时间越来越宝贵,要应付的工作和内容越来越多,所以未来好的产品,越能节省用户时间的产品。比如网络订餐,可以节省你外出吃饭的在途时间,网络地图可以节省你瞎转的时间。又比如听书软件,看书的时候你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而听书的时候你却可以开车、洗澡、吃饭、上厕所。

 

如果你的报告是你的产品,好坏的标准,就在于能否节省上级决策的时间成本。





看到一位同事的报告是这样写的:



C总您好,这次X校陈校长提出带领一批骨干到我们公司园区参观,我的想法是,我们部门正在筹备与X校的合作项目,所以可以由我们部门来组织接待,一方面促进合作关系,另外一方面有可能会产生VR的采购需求。


另外,陈校长还有提出希望我们公司能够帮助学校搭建录播教室和引进电子白板,陈校长的意思是公司能够捐赠最好,不能的话,也可以采购的形式。


参访的费用方面,陈校长说路费住宿都可以自己承担,我们帮忙接待就可以。想请示一下您的意思。




C总的回复是:“请约我时间面谈。”换句话说,同事字斟句酌写了一大段都是白费劲,上级没看明白或者懒得去看,到底还是要腾出时间跟他面谈。


作为主管,我希望收到的报告是这样的:


【关于拟接待X校陈校长一行的请示】


[事由]

X校陈校长提出带领骨干教师参观公司园区


[费用]

接待费:N人*单价(交通费和住宿费由对方自行承担)


[目的]

1)强化与X校的合作关系;

2)推动对X校的产品销售(VR、录播教室、电子白板)


[建议]

有望以较低接待费用达成采购意向,建议接待。

当否?请批示。





如果你也喜欢读这样的报告,那你现在就要学会写这样的报告。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 一是必须对信息进行解构。


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你,所见所闻的信息五花八门。在向上级报告时,相信每个人都有信息过滤的意识,差别在于“你报告的是不是上级所关心的”。所以一份优秀的报告,至少应该针对上级关心的问题,提供相应的信息。既然如此,不妨把上级可能关心的问题项列出来,然后来做填空:


要报告什么事?(标题)

这件事具体情况?(事由、费用)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价值)

以你在第一线的判断,觉得该不该做?(建议)

……


这个方法很简单,却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解构。


  • 二是不要把报告写成文章。


同事的报告读起来费劲,一个原因是他把报告写成了一段“文章”。于是为了语言的通顺和逻辑,不可避免地用到了“另外”“还有”等连词,不得不出现“我的想法是”“陈校长说”这样的语词来切换主语,这些不仅增加了阅读的成本,还稀释了有效的信息。


这样的事务性报告,目的在于信息的有效传达。按照问题项,分点来写,你的精力就不会牵扯在语言逻辑,而是可以专注于信息的逻辑表现力。


  • 怎样才能有“逻辑表现力”?这是我要说的第三点


高杉尚孝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里,指出三种信息构成商务文案的基本素材:


记述:平铺直叙,不包含判断好坏的信息

评价:包含判断好坏的信息

规范:应采取的行动,如提案、建议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个杯子单价50元。(记叙)

它非常有设计感。(评价)

我觉得值得购买。(规范)


这样的表述顺序,是不是显得逻辑清晰?同事的报告之所以乱,就因为这三类信息混杂在一起。我的修改,就是帮他归类、梳理信息:


[事由] [费用]= 记叙

[目的]=评价

[建议]=规范


逻辑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的金字塔结构,也就是最重要的信息要放在最前面,其它的二级三级信息,都是作为核心信息的支撑。我觉得,所谓“最前面”其实就是报告的标题。比如“关于拟接待X校陈校长一行的请示”这个标题中,就点明了主要干系人和需请示的事项,“拟”字也表明了报告人的态度,上级可以一目了然报告的主题和意图。


  • 四是用理性语言。


首先“记述”的部分要客观,不要和“评价”纠缠不清,以免影响上级对真实情况的了解。有种破坏信息客观性的情况常被忽略,比如老板让你报告今天的出货量,你是不是会顺口答“今天‘只’出了十箱!”一个“只”字,已经夹杂了你的评价,而这种评价传递的是无效信息,就算不影响老板的判断,至少也会影响他的情绪。正确的报告,应该是“今天出了十箱,此前的日平均出货量是十五箱”。相信这样的报告,会让你显出大将之风。


其次是避免模棱两可。以同事的报告为例,“陈校长的意思是公司能够捐赠最好,不能的话,也可以采购的形式”这是要传递什么信息呢?如果是捐赠,公司接待的意义何在?你是想让公司接待,还是不想呢?客户当然希望实惠,而你对公司的价值在于努力达成销售,这也是促成公司同意接待的最重要理由,不是吗?


总之,写报告拼的不是文采,而是信息获取和输出的能力。获取的信息越丰富越好,而输出的信息经过精心的过滤和梳理,越精要越好,让上级可以快速准确地做判断题,而不是做费劲的阅读理解题。


推荐阅读:

全民焦虑的时代,我们可以如何克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