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ZOL中关村在线
看科技资讯、查产品报价,上中关村在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哎咆科技  ·  千万别把 Apple Watch ... ·  2 天前  
电脑吧评测室  ·  2024年不值得购买的显卡们 ·  4 天前  
电脑吧评测室  ·  2024年不值得购买的显卡们 ·  4 天前  
哎咆科技  ·  努力学习 ·  4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iOS微信大更新,这个新功能太实用了! ·  5 天前  
EETOP  ·  明天召开!LabVIEW 相控阵 射频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ZOL中关村在线

这些消失了的行业90后也不一定都知道

ZOL中关村在线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5-12 17:55

正文

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就是回顾过去,今天,我们就“以史为鉴”,笔者给大家扒一扒那些曾经火爆一时但如今已是销声匿迹的职业,并简要分析哪些职业在未来30年是相对安全的、哪些职业即将被AI取代。

这些消失的职业还有印象么?

▼寻呼小姐——有时呼你不是为了传信,而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寻呼机、大哥大——当年最IN时尚单品

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大哥大”和“寻呼机”(又叫BP机、传呼机)使我们步入了移动通讯时代。当年“大哥大”几万块一部,普通人根本买不起,看到街上有人拿着“大哥大”打电话,别提有多羡慕了。寻呼机相对便宜一些,但也要大几百。到了90年代中期,寻呼机进入鼎盛时期,几乎每个男士腰间都会挂一个,口头禅“有事呼我”。


摩托罗拉寻呼机&大哥大

摩托罗拉和桑塔纳被誉为90年代“两大件”的代名词。“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是呼机年代非常著名的一句广告语。当时中国对摩托罗拉寻呼机的年需求量几乎达到400万台。


寻呼小姐——当时最让人羡慕的职业

与此同时,寻呼小姐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业。寻呼小姐的选拔之苛刻堪比空姐,月薪可达800元,堪比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当时有的学校推出了寻呼专业,报名的人络绎不绝,然而没过几年,手机、小灵通等通讯手段的出现将寻呼机逐渐挤出了市场,BP机绝迹人间,寻呼小姐全部下岗,学寻呼专业的人,还没毕业,就已失业了...

神结论:大学一定要选对专业,否则还没毕业就已失业。

▼租碟、卖碟人——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老师”


租碟、影碟店

曾几何时,影碟店和现在的快餐店一样随处可见,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从音响里传来的口水歌。每当看到自己偶像的海报贴在门外,那一定会进去用省吃俭用攒的钱买到ta的最新CD。当时有的影碟店会提供租赁服务,有些新片很抢手,每天放学路过都要去店里问一下还回来了没。听说那时候动作片很热门,不过单纯的我只看动画片,嗯。


卖碟小贩

一到晚上,这些推着小车卖碟的小哥就在夜市开张了,虽然都是盗版碟,但买到的碟能不能看就要看运气了。有些流动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看封面花花绿绿的,各种碟都有,还超便宜,一两块一张吧,所以买的人很多。结果回去插入机子都特么是空盘,想回去找小贩理论早就没影了,只能自认倒霉……


这些老古董还记得么?

磁带应该是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了,我爸妈那个年代男人最爱听邓丽君、女人最爱听费翔。他们一看到费翔出现在电视上,就开始给我讲“费翔一把火烧了大兴安岭”的故事。真相是这样的,1987年费翔在春晚上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然后大兴安岭发生了火灾,后来费翔又唱过一首《小雨来的正是时候》,结果南方发了大水……费翔无辜躺枪,好心疼他。


录音机是人人渴望的东西

那时候唱片机、录音机、录像机大多从日本进口,动不动就卖上千,要知道那时候人们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所以只有土豪家庭才能买得起,普通家庭省吃俭用几个月可能才能买个国产的。


随身听

再后来有了Walkman、复读机、MP3、MP4,不过也是好景不长,火几年就被淘汰了。在这个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网络化时代,听歌用手机、看片要么用网络电视、要么去电影院看IMAX。

而这些当初节衣缩食、花大价钱买来的机器也被闲置,卖不了几个钱,扔了可惜,留着又占地方,也是尴尬。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要么坐以待毙、要么赶紧转行,看人家刘强东,卖碟转行做京东不也挺好的么?

神结论:买卖行业时代性强,入错行一夜换血也是有可能的。

▼电影放映员、跑片员——你们填补了我们多少个无聊的夜晚? 


露天电影


电影放映员

听老妈讲,很怀念小时候的夏天,每周六晚上8点,村口就会放露天电影,人们总是早早吃完晚饭去占座,一手拎着马扎,一手拿着扇子和水杯,擦好花露水朝着目的地进发。如果去的早,不仅能占到好位置,还能看到电影放映员搭幕布、调试机器。

其实电影放映员也很辛苦,一部胶片电影一般会有5个盘,一盘胶卷放完,需要立即接上另一个盘,有时候不小心挂错盘,那可是要闹笑话了。70年代露天电影盛行,播放最多的应该是《小二黑结婚》这种农村题材的片子和样板戏。

那时候,学校也会在特殊的节日组织观看露天电影,操场上挤得满满的,还有家长也跟着一起看,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天堂电影院

当时也有电影院,但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可是奢侈品,也只有正在谈恋爱的情侣会去看吧。90年代以后,电影院越来越多,但主流的还是胶片电影。

胶片时代,一部电影的拷贝数量有限,热门影片上映时,几家影院同用一个拷贝,等第一家影院播放一段时间后,跑片员就需要把演完的几本拷贝送到第二家影院接着放映。胶片拷贝通常比较重,一部电影至少重40-50斤。胶片用久了,必定会存在划伤、磨损等问题,胶片还是易燃物,所以要格外小心。


数字影院放映室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影片被储存在移动硬盘里,只要下载到数字放映机里就行了。当然为了确保安全性,需要“秘钥”解锁的,据说,“密钥”一般在放映前三天之内会收到,生效期一般都在前一天晚上10点左右。

与此同时,跑片员这一职业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影院需要的放映员数量也少了,以前两个人才能干的活,现在不仅一个人能搞定,而且还能负责好几个影厅。试想再过几十年,可能一个电影院需要1个人就够了,甚至机器人就能搞定,连人都不需要了。

神结论:重复的机械式劳动终究会被机器取代。

▼爆米花人——小时候最怕这种“大炮”,长大后想吃却买不到了


老式爆米花


老式爆米花

在我还梳着朝天辫的年代,最怕的就是这种老式爆米花机了。那时候很好奇玉米粒怎么就变成了爆米花,但由于胆小,只能远远的看。只见老大爷把玉米/大米粒倒入黑炉子里,盖上盖子就这样摇啊摇,三五分钟后大爷一声“炸了啊”,我们小孩子赶紧捂着耳朵,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后面的编织袋立马被吹得鼓鼓的,烟雾缭绕中扑鼻而来的是爆米花的香味,让人口水直流,哭闹着让妈妈买。


新式爆米花机

现如今,很难见到老式爆米花机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安全、卫生的新式爆米花机。但在吃过了那么多家电影院的爆米花后,还是怀念儿时的味道和记忆中那个整天笑呵呵的老大爷。

神结论:回忆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谁也回不去。

▼刮脸匠——只有这一种情况你才会心甘情愿让人把刀架脖子上


刮脸匠

公元前3000多年的古埃及人就开始剃须了,但古代剃须工具简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剃须也不是一直都流行的。现代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老式理发店的那种刮脸服务,通常剃头和刮脸是一套的,越是老的师傅手艺越好。


湿毛巾热敷软化胡须


均匀涂上剃须泡沫

刮脸是有讲究的,师傅会先用热毛巾热敷你的整张脸(主要是下巴),目的是让你的皮肤毛孔打开、软化胡须,然后将自制的剃须泡沫均匀涂抹在脸上,接下来就要开始刮脸了。师傅会用老式剃刀(就是理发师陶德用的那种)仔细的给你刮脸,角度、力度掌握得好,刮得就干净,过程也很舒适,甚至可以说是享受。

你以为刮完胡子就没事了?图样图森破!刮完胡子师傅会继续用剃刀给你整个脸(包括耳朵、耳后、脖子)全部刮一遍,真正的老师傅还会给你刮眼皮、刮眼角,挂掉角质、死皮和汗毛。这个工序是整个过程最看功夫、最精华的部分,传统手艺是一百零八刀。再用小剪刀给你修剪鼻毛,讲究的再拍上润肤露给你简单按摩下脸就大功告成了。现在,这样的手艺人已经见不到了,理发店也不会提供刮脸服务。


手动剃须刀

取而代之的就是新式剃须刀,有着更薄、更锋利的刀片,配合剃须啫喱,完全可以自己在家搞定。剃须刀使用方便、刮得干净还舒适,价格也不贵,已然成为新时代男性的剃须首选。

神结论:只要出现更好的工具和技术,服务行业的人被取代也是分分钟的事。

▼弹棉匠——每年弹一次,旧棉花变新被子


弹棉匠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在八九十年代,弹棉匠可是一种很火的职业,生意应接不暇。那时候人穷啊,可能只有儿女结婚时父母会陪嫁一床精心缝制的棉被,但被芯会从弹棉匠这里买,被子盖久了、变薄了,拿到弹棉匠这里重新弹一遍,马上蓬松起来,焕然一新。


弹棉花

一弯弹弓、一张磨盘,手提一个弹花槌和一条牵纱篾,这就是弹棉花的所有的家当。弹棉花工序有很多,主要的是弹、压、上线。如果是旧絮翻新,还有一个撕絮的工序。弹棉花的关键当然就是这个“弹”,在木锤的击打下,棉弓上弓弦激烈地抖动着,棉絮一缕缕地被撕扯着,四处翻腾,犹如一群群受惊的洁白小鸟,迅即飞起,又慢慢地落下。不一会儿,床板上就堆积起了厚厚一层松软的棉絮。


现代弹棉花机

现在,古老的弹棉花已经难觅踪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专业、高效的弹棉花。以前每人每天最多弹两床被子,机械化后可能一个人一天就能弹几百床被子了。人们不再自己缝被子,都是买被子了,而弹棉匠也被无情地挤出了历史舞台。

神结论:那时候没有黑心棉,不知是棉花变了还是人心变了?

▼磨刀匠——有一种余音绕梁是“磨剪子嘞~戗菜刀~


磨刀匠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句拖着长音颇有韵味的吆喝有多久没听到了?小时候,经常能听到巷子里传来的这句吆喝声,虽然吆喝的人不同,但调调总是一样的,粗犷而悠长,我们小孩儿特爱模仿,比谁学得最像。


磨刀匠

只要听到这一声吆喝,人们就会拿出需要修理打磨的刀剪交予磨刀师傅,然后围聚在周围,边嗑瓜子边唠嗑,等待着生锈发钝的刀剪在磨刀师傅手下重新焕发出金属的锋刃。磨刀是个慢工、细活,磨刀师傅总是慢条斯理的,仿佛不是奔着挣钱来的,而是享受生活。


某宝磨刀工具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高楼大厦热闹喧哗的城市里,磨刀匠的吆喝声渐渐远去,人们已很难看到磨刀匠的身影。现在人们刀钝了大都直接换新的,老一辈要磨刀的话可以购买家用磨刀石,使用方便,也不贵,但不得不承认,还是当年磨刀师傅磨后的刀更锋利,切肉就像切豆腐。

神结论:无法正常读出“磨剪子嘞,戗菜刀”这句话的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你的工作安全么?未来还有哪些职业会消失?

1.驾驶、运输相关行业

现在无人驾驶有多火,看看谷歌、百度、特斯拉这些大公司都在忙啥就知道了。用不了多久,无人驾驶就会普及了,说不定你前脚刚报了驾校,驾照还没拿到,结果流行自动驾驶了。这样看来,司机(无论你是开汽车、公交、火车、地铁、飞机)迟早会失业,那么驾校、教练也就不复存在了。

同样很火的快递、外卖行业,你们也危险啦,现在已经有公司实验用机器人运输物品了,还有前段时间爆出的申通快递分拣机器人,简直丧心病狂好吧,还要人干嘛?所以,快递小哥、外卖员、仓库流水工,你们也危险啦。

2.售卖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自动售货机大家都熟悉吧,现在地铁站、麦当劳、电影院等地方都有人工和电子售票/售货机,再过几年,你觉得还会有人工售票/售货么?

未来,以AmazonGo为代表的无售货员商店也会普及,毕竟人的素质也是不断提高的,靠自觉以后未必行不通。

马云要打造无现金社会,现在看来极有可能实现。到时候估计银行都没几家了,更别提银行柜员了。在笔者看来,未来的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公园等人们娱乐休闲场所基本上是没有工作人员的,顶多是几个安保人员,但未必需要人类,机器人也可以嘛。

3.记者、编辑、翻译、会计

现在除了在政府工作的,有几个人还天天看报纸?纸媒记者、编辑早已倒了一批,但很快我们这种网编、自媒体也会步人后尘,已经有媒体启用机器人写稿了,让我哭会儿……

翻译就更别说了,作为过来人,可以很负责的说,能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同声传译的大牛没几个。现在,已经有很多软件、App可以将准确翻译日常交流了,未来大部分翻译也会被AI取代(文学翻译另当别论)。

4.农民、保洁人员、快餐厨师、个体商户

农业机械化已初具规模,未来需要人的干预会更少,农民变身农场主,各个都是土豪。保洁阿姨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已经有了扫地机器人,未来更加完善取代人so easy。同理、现在各种做饭的专业设备,甚至还有炒菜机,虽然不能和大厨媲美,但做个汉堡、三明治是没问题的。

有人说是马云杀死了个体商户和实体店,但就算没有马云也会有李云、张云、赵云这么做。就算VR购物实现了,我也不认为未来实体店会消失,女人逛街收获的乐趣其实小小VR能满足的?不过话说回来,店有不代表店员还有啊,最烦那种一直跟在你屁股后面推荐的导购了。

哪些职业不易被AI取代?

在很多人看来,从事艺术类工作的人最不易被AI取代,毕竟让机器人达到人类的审美并进行创作是很难的。相关安全职业:画家、摄影师、作曲家、音乐人、喜剧演员等。

不过这也是有前提的,你要保证你所处的行业是被大众接受并喜爱的。举个栗子,以前人们爱听戏,但现在还懂京剧的人有几个?现在我们爱听流行音乐,再过20年呢?

除了艺术事业,创意性工作,以及十分具有技术性、经验性的工作不容易被AI取代。相关安全职业:医生、律师、建筑师、化妆师、理发师、特效师、动画师、心理咨询师、公关等。

怀旧专供:那些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职业/行当


皮影戏


捏面人


吹糖人


刻章人


修鞋匠


修车匠


修钢笔匠


补锅、补壶匠


打铁匠


擦鞋匠


画像师


洗相师


纺织工


打奶工


邮递员


公交售票员


黄包车夫


算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