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北大校友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大家谈  ·  威廉王子癌症检查,白金汉宫沉默不语 ·  2 天前  
英国报姐  ·  不到百元入Jennie同款牛仔裤,也太显腿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十年十问:唐派集团创始人张新峰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5-02-16 18:00

正文


编者按: 2014年至今,创新创业浪潮呼啸奔涌,中国从PC互联网时代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又走向人工智能时代,传统行业加速转型,未来产业充满想象空间,科幻正在照进现实。十年来,“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突破“卡脖子”难题,开始领先全球。一大批北大系创业者将北大精神融入血液,将自我追求融入国富民强之梦,成功穿越周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我们有幸采访到创业十年的北大创业校友,十年十问,深度总结反思,展望未来之路。

张新峰,唐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唐派医疗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学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北京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副理事长,同时担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民生公益基金主委、山东省现代校友经济发展中心理事长、山大校友创新创业联合会理事长、中欧校友老龄产业协会联席会长、山东省工商联执委、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唐派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家庭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之一,唐派集团三大业务板块:家用医疗器械、医用康复支具、康复辅助器具及养老适老产品,旗下研发制造型子公司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先后获得山东省创新潜力100强、山东省知名品牌、山东制造品牌等,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发起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中欧公益典范奖”等。


2024年被称为中国银发经济元年,但张新峰在15年前就开始对相关产业进行布局,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长期主义的坚持,张新峰带领唐派集团完成三次转型,成为国内最大的家庭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之一。

Q1:当初为什么会放弃稳定的央企工作,投身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浪潮?

当时在央企工作,各方面确实很稳定,但生活按部就班,缺乏挑战和变化。我才30多岁,不甘心就这样度过一生,渴望尝试一些更有意义、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电商的快速发展让我看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我坚信自己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于是决定辞职创业。

Q2:创业初期,唐派集团是如何抓住电商红利的?

2010年创立唐派集团时,电商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选择了家庭健康相关产品,在淘宝商城开店。当时市场竞争小,整个天猫平台的竞争对手也只有十几个,但流量很大,利润空间也很高,成本几十块钱的产品当时卖到了一百多块,轻松做到了类目第一,真切感受到了电商红利的巨大潜力。到2011年,团购模式兴起,我们积极参与,给团购平台提供免费产品测试,成为重点商家,订单量暴增,销售业绩最好的产品一天能卖3万套,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流量红利带来的好处。

Q3:为什么在大家普遍做生活消费电商时选择了家庭医疗健康领域?

我们预见到了老龄化社会加速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家庭医疗健康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且国家对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严格,这对认真做产品、做品牌的公司来说是个机遇。像我们布局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除了血压计、体温计、制氧机和雾化器等大家常见的品类,还有几百类产品没有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空间很大。而且,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很多民用医疗器械工厂生产条件不错,但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价格虚高,认为有机会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来重塑市场。

Q4:创业至今,有哪些高光时刻、至暗时刻记忆犹新?

公司成立的前四年,可谓是跌宕起伏。

2012年,团购成为热门模式,一位团购大佬建议转型做O2O生活服务,我听取了建议,砍掉了原来的实物电商业务,全力投入转型做O2O生活服务。当时我们做景区门票和期刊订阅等业务,像卖景区门票,景区免费提供门票,我们卖9块9一张,一天就卖了10万张;做期刊订阅业务,一星期卖了200万册杂志,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最大的电商销售案例。这是我们经历的数次高光时刻。

紧接着就是至暗时刻。随着大量企业涌入,2013年团购市场竞争激烈,流量越来越少、越来越贵,2014年O2O业务失败,原来赚的钱都赔了进去,公司陷入严重亏损,资金紧张到需要卖房支付工资,员工也大量离职。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坚持商业信誉,保留仓库部门把期刊订单发完。后来,我们重新将发展方向调整到做家庭医疗健康类的产品,重回线上销售,逐渐走出困境。

Q5:哪些决策对唐派集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2015年的“去电商化”决策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意识到纯电商公司发展的局限性,于是决定向正常的实体公司转型,从产品开发到研发,再逐渐回归线下客户,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很多纯电商公司在2015年后逐渐消失,我们却越做越好。

2015-2016年,我们在电商平台开设30多家旗舰店、专卖店,享受到平台电商的最后一波红利。但随着电商市场逐渐饱和,我们意识到不能单纯依赖电商,必须回归商业本质,做产品和品牌。

2017年,我们开始加大投入家庭医疗器械这个有潜力的领域,逐渐砍掉低端的非医疗健康类产品,专注于家庭医疗器械和个护健康产品,进行全产业链、全渠道布局。

最终,我们把公司名字中的“山东”和“电子商务”去掉,实现了从电商公司向全国、全球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多品牌、多品类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型企业集团转型。

2020年,正式投资建设第一家自有生产基地,到2024年已有两个自有产业园和三家工厂。2022年我们开始布局出海,进一步拓展了全球市场,到现在销售已经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有一百多个产品取得了FDA等注册。

2024年,我们将养老板块进一步整合,丰富了养老相关产品,拓展了线下渠道,建立了城市展厅和社区服务站。

这些决策都让公司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Q6:面对激烈竞争,唐派集团是如何进行品牌运营的?

随着电商市场逐渐饱和,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了应对竞争,我们坚持做自己的品牌,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获取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推出"爆款"产品,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同时,我们积极拓展全渠道销售,布局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社群电商、线下渠道等,还建立了私域的闭环流量,降低获客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此外,我们采用多品牌布局的策略。在品牌群的布局上,既有综合性家庭医疗器械品牌--秝客(lìkè),也有国内银发产品最丰富的品牌--医仑特,还有众多的细分市场自有品牌。对于细分市场里已有头部品牌的产品,我们用综合性品牌去竞争;如果细分市场没有头部品牌,我们就推出原创品牌,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更科学、材料更好的产品,以医院售价一半的价格在线上销售,迅速做到了市场规模全国领先。

Q7:您如何看待风口?

风口是相对的,取决于创业者对行业的理解。很多人说要寻找风口,我更注重的是提前预判风口,提前布局和测试,以及基于对行业长期理解培养判断趋势的直觉。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不追求一时一地的得失,更多考虑的是5年后、10年后这个项目能否保持增长、这个模式能否成功,如何在实现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这种长期主义的思考非常重要。

在老龄化和银发经济大潮的背景下,从电商到共享经济、社交电商、银发经济,我们每一步都有幸遇到并抢占了风口,根源在于我们长期坚持一条主要赛道不变,遇到红灯、黄灯时可以慢一些,等绿灯亮起时,就能快速发展。

Q8:唐派集团在公益方面也做了很多贡献,能分享一下您的理念吗?

做公益源于个人价值观,也基于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一直认为企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疫情期间,我们看到防疫物资紧缺,很多地方医院和基层单位面临困难,而相关医疗物资的价格已经到了天价,如果敞开销售我们可以一天之内清空库存并获利数千万元,但我们果断停止网上高价售卖的防疫物资,将仓库里的1万多支红外线测温仪和其它急缺的医疗物资,以及后续加班加点生产的多批防疫物资,分批捐赠给湖北各地基层医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多地基层政府,累计捐赠的防疫物资总价值达2000万元。2021年,河南暴雨抗灾救援中,我们捐赠了价值10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我们还常态化开展助老助残公益活动,累计捐助一百余次。2023年我们成立了专注于中国老龄事业的民生公益基金,系统化、专业化进行公益事业,希望通过这些公益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带动更多企业关注社会问题。

Q9:在北大读博士的经历对您有哪些影响?

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我给自己定的一贯目标。北大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校友和老师们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我。在做企业决策时,我会充分考虑科技和社会价值。北大严谨的学术氛围培养了我认真、严谨的做事风格,这种风格也影响了整个公司团队。在北大期间加入北京大学青年CEO俱乐部后,与更多优秀校友有了深入的交流,对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