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圈
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传媒资讯与传媒评论公众平台!订阅者为各大电视台 、报纸、杂志,电台、各大网络媒体的台长、总编、CEO及高管,还有媒体记者、编辑、营销、广告、策划等人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易说钱  ·  团购!少林寺银币抄底价捡漏! ·  18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下一站!马年纪念币、马年纪念钞!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龙钞!全线大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圈

龚政文:一位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的台长

传媒圈  · 公众号  ·  · 2024-07-04 21:19

正文

来源丨传媒圈综合编辑

资料出处丨北京大学中文系、 湖南文艺出版社 、湖南日报、公开信息等


6月26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北大中文系1984级系友,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龚政文作为系友代表发言。


龚政文在发言中提到:



我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纯粹的学者,后来进入了宣传文化管理岗位, 也只想干一辈子文艺。 我在湖南省委宣传部工作了15年,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干了5年,这20年算是从事文艺工作;2010年到了湖南广电,中间去往湖南日报,后来又回到湖南广电,这14年转行从事新闻宣传和媒体管理工作。说是转行,其实还是在宣传思想文化这个大圈子里打转。 文史哲不分家,新闻和文艺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回过头来看,我十分感谢组织上让我不断有新的人生历练,能够延伸职业半径。特别是这十多年来,我成为广电湘军的一员,和芒果人共同奋斗,和湖南广电共同成长,参与了很多重大项目的策划创制,巩固放大了湖南广电的品牌优势。像电视剧《问苍茫》、纪录片《中国》《岳麓书院》、综艺《乘风破浪》《声生不息》,等等,都是这几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打造的。

最近每周五晚湖南卫视芒果TV直播的《歌手2024》,更是创造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得到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点赞。每当看到那么多人发自内心地喜爱芒果台,那么多粉丝来湖南广电的大楼、演播厅打卡,我都感到非常自豪。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没有丢掉自己的学术梦 ,我读了博士,出版了四本书 《一个媒体人的行与思》 《重焕文艺的理想之光》 《看,那一朵朵火焰》《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19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编者注 ,当然我的这点学术在台上诸位面前不算什么。不过芒果人有一句话,叫做 “把爱好做成兴趣,把兴趣做成事业,把事业做成信仰”,我觉得这和北大学人很相似。



在不久前的2024年6月中旬,龚政文新作 《一个媒体人的行与思》出版发行,后记中他提到(有节选):


我是半路出家干新闻的。大学本科、硕士学的都是文学,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工作,直到2010年底调入湖南广播电视台,之后在湖南广电和湖南日报社兜兜转转,一转眼也十有四年了。

我很庆幸也很感恩这十多年的媒体经历,它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延伸了我的职业半径。2010年代的前半程,是湖南广电高歌猛进的时候,在综艺娱乐一骑绝尘的同时,湖南广电的新闻板块也开始崛起,开创了全国媒体界独一无二的“新闻大片”现象,那时我分管新闻;始于2015年的集团 (台) 一体化改革,湖南卫视芒果TV实施“一体两翼、双核驱动”战略,我有幸参与方案设计和会议组织。

我一直有一种理论偏好,对毛泽东、梁启超那种“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文章十分喜欢。从在湖南广电撰写《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湘平”系列评论,到担任湖南日报社总编辑时策划组织编辑部文章、“湘声”、评论员文章、新春献词,都留下了媒体评论的串串足迹,而用功最深、成就感最大的,则是2018年在湖南日报时组织并担任总撰稿的“晨风”系列评论。一时间,《湖南日报》一纸风行,新湖南客户端频频刷屏,言论评论成为党报最亮的那抹红色,党报评论进入了最有为的阶段、最高光的时刻,这也是我党报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光。

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文章,就是我这十多年来的行与思。所谓行,主要不是行走,而是行动。第一辑很多是从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度谈的,但我力图让文章有专业性;第二辑是一些技痒之后的创作,以言论评论居多。屐痕处处,行脚深深。作为一个媒体管理者,我的使命还在继续,思考也还在继续……”


在2023年出版的书籍《重焕文艺的理想之光》中,龚政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湖南文艺事业发展现状和走向、文艺如何发挥社会作用乃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艺的应对策略等进行思索,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社会热点话题予以锐评,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中也可触摸到三十余年来我国文化主题的演进脉络和文化热点的变化轨迹”。在该书的手记中他写到:


这是我的一本文艺论文集。

我在北大读的本科,主修中文系课程,同时修过哲学系的双学位(所有其他课程都修完了,只有一门高等数学没过);研究生学的专业是文艺学。我的理性思维的偏好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也打下了基本的理论功底。参加工作后,不免要经常起草文稿,进行话语操练;特别是在文化和媒体单位负一定责任后,经常要写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文章。虽然年少的我也曾具有幻想和敏感的气质,但终究没在文学创作上搞出什么名堂,文艺评论和理论文章倒写了不少。

本书就是我三十多年来文艺理论文章的汇编。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写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时期的部分论文,其中包括学士学位论文《论艺术直觉》和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的主体观与艺术问题》。第二辑写于参加工作以后,是文化文艺方面的论文(其中也包括一些国际时事论文),这是全书的主体。第三辑是我从1995年开始为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红皮书》写的年度观察,共五篇,其中包括一篇1998年写的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湖南文化艺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综述。

重读这些文章,感觉大学时期的文章学院气重一些,工作以后的实用性强一些;其中不乏应景之作,但大多数是我针对社会文化现象和热点话题的思考产物。因为深受梁启超那种“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文章影响,我的文章也不免带有寓理性于感性、用情感讲政治的特点。这突出体现在《重塑湘楚文化精神》《文艺的泛化与期待经典》《重焕文艺的理想之光》诸篇之中。尽管书中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但自感基本观点和论述都还成立,从中也可触摸到三十余年来我国文化主题的演进脉络和文化热点的变化轨迹。所以此次汇编除了做必要的文字校订外,基本保留了文章原貌。在我,这是职业生涯的一种纪念;对读者而言,如果在一哂之外略有助益,那我就十分满足了。


在同年出版的《看,那一朵朵火焰》中,龚政文表达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的优秀文艺创作者和文艺作品的赞誉。通过对不同时期热点文艺作品的点评,这本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勾勒出30年来文艺影视作品的创作风向,反映了社会文艺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情探讨和深刻反思。在该书手记中,他写到:


这本书里收录的,是我的文艺评论文章,从1991年在《读书》杂志发表的《斯万之恋:爱情神话的终结》(《追忆逝水年华》书评)开始,到2020年为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写的评论《最是深情能动人》止,前后跨越30年时光,共120余篇。第一辑是作品评论,这部分最多;第二辑是文艺家论,大多是我有过接触和交集的人物;第三辑比较杂,主要是文艺随笔。

大学毕业后,半因爱好,半因职业,我陆续写了很多文艺评论,涉及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诸多文艺门类,其中有些是发自内心的冲动,有些是应创作者之约请;有的简短,有的稍长,但无一不是我沉浸观览、考究打磨的产物。绝大部分曾见之于报刊,也有少量写完后因各种原因沉睡在电脑里,还有的可能发表过,但找不到当时的报刊了。

之所以命名为《看,那一朵朵火焰》,缘自彭燕郊先生的诗歌《一朵火焰》。本书中有一篇我为彭燕郊先生写的悼亡文《一朵火焰熄灭了》,表达了我对这首诗的喜爱。诗中,彭燕郊把火焰比作“平凡的圣迹”,虽然既不耀眼,也不刺目,但“殉教者般地发光”,发出的是“恬静的,越看越亲切的光”“可以长久注视的光”。我觉得我30年来评论的这些作品、这些人,也是一朵朵火焰,都曾发出过各自的光,虽然有的比较明亮、有的比较微弱,有的比较恒久、有的已经暗淡,但都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学艺术、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发挥过烛照当下和未来、世道与人心的作用,值得收录进来,传之后世。


龚政文在公开采访中,也不吝分享自己对于文学和 新闻 之间关系的看法:


媒体和文学不太一样。新闻能够及时、鲜活地反映当下,但是它很难产出特别经典的作品。文学创作则可以扎根在一个地方,将情感沉淀下来,成为一种更加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所以我认为它们是互补的。我希望文学界和影视界能够携手,共同努力。

媒体应探索、借鉴文学和艺术的方式,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新闻做得饱满、大气。


公开资料显示,龚政文, 男,汉族,湖南益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高级编辑。

从1988年开始,龚政文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读书》《湖南文学》《理论与创作》《求索》等报刊发表文艺理论与评论文章100多篇,参与多部论著的撰写,计5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论艺术直觉》《意识形态与艺术理论》《〈甲申祭〉三题》《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初探》《生命的成熟与困惑》《文艺与和谐社会建构》等。

2010年—2015年,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担任分管新闻的副台长期间,龚政文指导组织湖南卫视推出了《县委大院》《绝对忠诚》《湖南好人》等现象级新闻作品。作为湖南卫视“胡湘平”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撰写了《在中国道路上实现中国梦想》(8篇)、《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篇)、《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7篇)及湖南卫视2013—2015年的新年献词,为推动湖南卫视新闻立台、主流价值观立台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调到湖南日报社任总编辑后,龚政文用创新、融合的思维专心办报、精心办报,将湖南日报各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报道质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先后组织推出《寻访新乡贤》《走近科学家》《师耀湖湘》等有较大影响的系列报道。2018—2019年,龚政文担任总撰稿,组织推出了关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10篇社论、10组30余篇针对重大社会问题发声的系列“晨风”文章。

据中国记协网资料,龚政文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 在他的组织指导、直接推动下,湖南广电、湖南日报斩获中国新闻奖50余个,其中一等奖9个。 他本人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湖南新闻奖一等奖20个。

2017年,他入选中央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2年11月,荣获第17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著有文艺及新闻评论200余万字,获国家级及省级文艺与新闻奖三十多项。

-完-

推荐更多阅读: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6月17-23日)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 6月 10-16日)
广电一周丨广电台长总编在忙啥( 6月 03-09日)
慎海雄已经分管中宣部电影工作
腾讯视频让影视公司转型合伙人,释放什么信号?
张艺谋曾拒拍《三体》
湖南广电把直播做到了Next Leve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