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我国逐渐进入快速城镇化过程,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在我国城镇化实践过程当中,逐步建立了
“四大板块”+“三大战略”
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到以城市群为主体和高等级中心城市核心作用,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再到乡村振兴的国土空间全尺度城镇化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向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挺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明确
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党的十九大指出,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同时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另一方面,国务院在相关的城市群规划批复中,明确若干城市承担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要求。
在未来的城镇化格局当中,都市圈是我国城镇化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及其重要一环
(图1)。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及辐射周边城市和区域,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也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空间现象。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也是推进城市群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
。
目前国家确定的19+2城市群,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外,其余城市群均处于发育初期阶段或培育阶段,当前对于城市群核心——都市圈的培育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推进城市群工作的重点。同时,城市群之外的其他大城市,也面临一系列城市协同发展问题,部分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较为严重,急需在都市圈尺度进行全面统筹,在实现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带动周边紧邻地区的一体发展。
同时,
都市圈的本质是高度融合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将是小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地域依托
。小城镇与乡村可在都市圈内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