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斐九频道
专注品牌定位、营销管理、营销培训、客户开发、销售客户心理学、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员工潜能等培训。【品牌故事】【营销思维】【煮三国 知管理】精彩不断!我们只做能学、能会、能落地的营销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筹建! ·  13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超2万亿巨头,最新曝光!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黄金、白银股逆市大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斐九频道

从1984到2024,春晚和白酒相爱相杀的40年

马斐九频道  · 公众号  ·  · 2024-02-19 08:00

正文

可以肯定的是,春晚和白酒的又一轮新的碰撞,已经展开。并且在未来数年间,将迸发出更有意思、更有风格、更有特色的全新玩法。

文 | 李昕浩
2024 年甲辰龙年春晚,白酒军团再次集体亮相。在春晚开始前约 10 分钟的几十余个广告中,有 7 个都是白酒品牌,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古井贡、水井坊、劲酒。
五粮液不仅是第二次以独家互动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更是在刘谦的魔术中,和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的“破碎感”一起成为春晚新梗;红花郎时隔十余年再上春晚舞台;古井贡酒自 2016 起连续多年以 年酒 身份特约亮相春晚,在晚会开播前独家上新特约广告片并两次播放,在节目中也有小品植入; 洋河继 2020 年获得春晚零点报时冠名后,再次拿下零点报时独家合作伙伴;西凤酒则是在西安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中上了大分。
不少网友在微博上表示,龙年春晚的质量明显高于近年春晚,白酒各大品牌的内卷已经被“看到”。也有部分人在看完春晚后,向经销商、线上平台咨询春晚所涉及的白酒品牌、售价等信息,并表现出购买意愿。

80年代,春晚广告的根

1983 2 12 日,当王景愚、马季、姜昆、刘晓庆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 CCTV 一套晚间的一档名为“春节联欢晚会”的综艺节目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春晚就这样来到中国人的身边, 41 年间,从未间断。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综艺连续剧”,春节联欢晚会一直以来就以“造梗”“精彩”“明星云集”为标签,占领了无数中国人农历除夕夜晚的“餐桌”和“客厅”。春晚也无可置疑地成为了综艺顶流之一。此时的春晚,并没有和品牌广告的碰撞。

春晚与品牌广告的故事,开始于 1984 年。

1984 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企业家元年,这一年诞生了太多的时代印记,邓小平南方视察;价格双轨制正式确立,下海经商者迎来改革开放的首次浪潮,中华自行车厂成立,北京中关村开始初现繁荣等等。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吹来了时代的风。

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春晚自然也要为自己的产品谋求新声音,在节目、人员不断创新变动的同时,与品牌握手,成为了春晚的核心目的,毕竟能够双赢赚来的钱,没人不愿意。

于是在春晚正式上线一年后,石英表代表品牌康巴丝钟表伴随着 1984 年春晚零点的倒计时,成为了那一年商人们眼中的吃螃蟹的人,春晚广告的品牌口碑为康巴斯钟表带来了飞速发展,产量连续突破,迅速成为了石英表领军品牌,并在随后的 9 年时间里, 8 次登上春晚舞台。

单纯从春晚广告的变迁发展上来看,“老三样”为主的春晚广告占据了 80 年代的春节联欢晚会,反映出了那个年代的消费观念是务实、婚嫁。抛开历史局限性, 80 年代的春晚广告属于“朴质生活”。

但康巴丝钟表的成功,却为品牌带来了一个直观的感受——“选择春晚就能大火”。一个为春晚带来资金赞助,一个通过春晚宣传自己的品牌。于是一套专属于春晚和品牌的,简单却又高效的合作模式就此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春晚也开始入了众多白酒品牌的法眼。作为争先抢夺的文化高地,用一笔不俗的费用换几乎是一整年的品牌认知高度,无论放在哪家酒企身上都不亏,毕竟“春晚出品,必属精品”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于是 90 年代,白酒来了。

野蛮、代价,二十年间白酒春晚广告的高开低走

90 年代初的春晚,广告已经从传统的老三样,变成了价格价值更高,更具备操作体验的产品,这一点从 80 世纪末的春晚小品上就已经能初见端倪, 24 寸大彩电,双开门冰箱,木质沙发,三转一响的时代成为了酒、家电、互联网的新三样。

孔府家酒、秦池,曾经鲁酒的“老大”,先后通过央视黄金时段带来的广告认知,逐渐成为了春晚的关注对象。 1995 年底秦池酒花费 6666 万拍得春晚标王后, 1998 年的 20 点报时、 0 点报时,同年标王,均由四川沱牌获得,白酒品牌开始频繁亮相。

有意思的是, 90 年代的春晚广告品牌中,第一次出现了乱战,春兰、伊利、步步高、联想等多类品牌也参与到了和白酒春晚广告的混战,场面一度非常热闹。

而从侧面反映出来的,是 90 年代时代大发展大变动,市场、金融、科技,是那个年代的核心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90 年代的春晚广告属于“物质生活”。

进入 21 世纪 ,白酒广告开始鹊起,各家品牌招数齐至,强势占据了各大综艺晚会开播前的套装硬广以及冠名广告。并持续通过电视广告向外界发出品牌声音,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记住了“你能品味的历史”、记住了“相聚人间三千年”、 记住了“红花国色酱香典范”、记住了“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如果站在广告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白酒广告的发展可以用“狂野”来形容,大量的视觉霸屏 大量的广告投入,巨大的曝光量,为白酒企业的销量口碑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也与白酒行业公认的“黄金十年”基本吻合。

春晚白酒广告,也成为观众认知白酒品牌的一大窗口。 在这个时期,郎酒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案例,在已经被取消的“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冠名中,郎酒分别在 2009 2010 2011 年连续三年实现单独节目冠名,成为不少人印象中“川酒”代表。

这十年是白酒高速发展的十年,对于白酒企业来说是幸福的,但对于占据着公共资源的广告来说,白酒因高速发展带来的宣传需求,春晚广告这一渠道并没有准备好,无法精准把握好这个度,成为了春晚白酒广告的一大通病。

野蛮生长总要付出点代价。

于是在经过了十年疯涨之后,因为过于密集且生硬的广告植入而激发的负面情绪,透过 2010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彻底爆发了出来,作为春晚小品一直以来的“笑点”担当,赵本山的小品从未出过大差错,即便如小崔说事中黑土错拿饭盒的严重演出失误,都被赵本山的临场发挥成功化解。

但这一次,扶正“国窖”的代价,是得到了网络上自下而上对春晚广告密集植入的广泛吐槽和批评,中国经济网,新闻晚报都对其进行了质疑,指出“一个贫困到需要社会救济的贫困家庭,怎么会有上千块钱买白酒感谢捐款人?”。

公平一些来看,作为一个小品,通过这个细节来映射出部分人送礼“讲排场、好面子、不自量力”,这个设计十分巧妙,并不尴尬。

但从观众视角上来看,春晚过于注重广告的硬植入,不仅影响了观众体验,也使得原本充满乐趣的春晚,成为了品牌商宣传语泛滥的“重灾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春晚白酒广告开始进入“静默”。

从善如登,卷土重来的白酒广告“互动新时代”

10 年代的春晚广告,几乎都是互联网大厂的天下。而互联网广告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而这一点,是此前的春晚白酒广告所不具备的。尤其在 2014 年新浪微博做客春晚,看春晚、刷微博、抽红包成为了那年春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

互联网企业对于“官方互动合作伙伴”这一赞助商身份的争夺,启发了白酒企业的“硬广转型”,得益于支付宝、微信、拼多多等品牌的出现,“手机摇一摇”“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博微信”等诸多玩法的出现,为白酒品牌开辟了线上 + 线下的“白酒 + 互联网”的新广告时代。

而这个阶段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时机,自从“三公禁令”限制消费后,白酒市场同时面临着销路挑战和转型挑战两大困难,多数酒企为迎合市场风潮以及逐渐凸显的消费升级,纷纷开始重新进行产品价格带布局,新广告模式的尝试,只能间断而又零碎地展开。

这十年间春晚白酒广告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

一直到 2020 年春节零点报时,洋河梦之蓝到来。

放在四年后的今天来看,洋河的到来,是一个信号。一方面, 标志着白酒品牌经过近 10 年的广告沉淀,正式宣告回归 ;另一方面,暗示着疫情影响下,互联网企业正在遭受极大的架构变动挑战。

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长达三年的疫情,互联网企业纷纷成为了“ 弄潮儿” 中翻车翻得最狠的那一波,裁员、降价、停产。在 2023 年的春晚广告中,属于互联网专属的“互动玩法”已经基本消失,互联网企业全面撤离春晚舞台。而取代他们的,是扎堆集体亮相的白酒品牌广告,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