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在海边,探索母语的边界 ·  昨天  
疯子与书  ·  //@矛盾體_CRAIGJOJO:抑郁确实有 ... ·  3 天前  
读着文摘  ·  这又是何必 ·  5 天前  
凤凰网读书  ·  “为了馋,我无所不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认知越低的人,言语攻击性越强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09-20 18:30

正文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总喜欢抬杠,哪怕一句闲聊也喜欢和人唱反调,以此凸显自己;


他们的口头禅总是“不不,你听我说”,但往往后面的话,与别人表达的含义并无差别;


稍有分歧,他们更会进入“防御模式”,根本听不进你的道理,只顾反唇相讥。


罗翔老师曾说:


夜郎自大是无知者,好辩者的天性,他们总把观点的争论上升为语言的攻击。


语言表达的背后,是认知层次的参差。


认知越低的人,越喜欢发动唇枪舌战,只为在言语上取胜。




还记得三国中名士祢衡吗,他的好运就断送在“嘴”上。


当时曹操在全国网罗人才,孔融便将他推荐给了曹操。


初次见面时,曹操对他很有好感,怀着自豪的心态向他介绍了荀彧,郭嘉等诸多名将。


这本是一个彼此熟悉,结交英雄的好机会,祢衡却不这么认为。


他生怕曹操不重视自己,便想要趁机驳斥一番,引起曹操的重视。



于是不等曹操说完便反驳道:“丞相这话可是大错特错。


荀彧这样的人,并没有军事才能,一脸丧气相,适合去患者身旁探视病情;


荀攸可能最适合的是看守坟墓;


至于郭嘉,听说他满腹才华,可在我看来,让他朗诵诗文还可以,其他不值一提。”


他得意洋洋地说完,本以为能换来别人的另眼相待。


哪知殿上的人都阴沉下脸来,曹操对他的好感荡然无存,再没有重用他。


这种靠否定,反驳别人来凸显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病理性诡辩。”


健康的交流环境,应该是各抒己见,相互聆听的过程。


而“病理性诡辩”却以驳倒别人为目的,时时释放“攻击性”。


看似能言善辩,实则却激起别人的反感,给自己四面树敌。



曾在节目中看到,有位嘉宾对易中天老师提出质疑。


他称易中天本职是教师,来录节目是不务正业。


主持人顺着他的逻辑问,你本职是学生,也在舞台上,这也是不务正业吗?


没等主持人问完,他就强词夺理地表示,自己业余时间参加不算在内。


此话一出,台下观众纷纷摇头,对他的诡辩感到不满。


易中天耐心解释,自己也是用业余时间,并没耽误上课。


他却抬杠道:“那现在呢?”


直到对方不客气地回怼:“光荣退休了,不可以吗?”,他才罢休。


这个世界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观点交锋是很正常的事。


若抛却所有事实逻辑,只顾对别人的话反驳回击,却是一种浅薄无礼。




曾看过一则故事。


有天早晨,子贡在院中打扫落叶,有位客人前来请教他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老实地回答是四个季节。


客人却不屑一顾:“不对,明明只有三季,亏你还是孔子门下,连常识都没有。”


子贡急了,扯着嗓子和客人解释,可无论他如何验证,对方都坚称只有三季。


最终他们找孔子评理,孔子却赞同了客人的看法。


待客人离开后,孔子才和子贡解释道:


那位客人碧服苍颜,乃是田间蚂蚱,生于春亡于秋,从未见过冬季,所以咬定只有三季,无论你如何启迪他,他都不会相信。



生活中,这样的“三季人”并不少见:


因为见识粗浅,见别人发不认识的品牌便咬定是假货;


因为知识匮乏,一旦听到和自己不同的见解就急着反对。


心理研究发现,爱抬杠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闭合需求。


这导致他们难以接受不确定的信息,一旦别人的话超过他们的固有认知,就急于反对。


也就是说,疾言厉色地争辩只是他们的虚张声势,背后的根源是认知困顿。


经济学家清崎的朋友,写作能力很强,作品销量却不好。


清崎一眼看到了问题关键,提醒她学营销知识。


可在朋友有限的认知里,营销等同于眼中都是钱的推销员。


她更是狭隘地认为,只有没实力的人才会关注营销。


所以她对清崎讥讽道:“我不会委屈自己学什么销售。


像你这样的人也不该写作,我才是受专业训练的作家,你只是个推销员,这一点也不公平。”



只忙着攻击清崎的她,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机遇。


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很多时候,别人的纠正和指点里恰恰藏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忽略的缺点。


习惯反对不同的声音,屏蔽自己认知外的讯息,终会使自己困于低认知的牢笼里。




作家刘墉曾说:


一个会说话的人,是心胸和视野开阔的人,能不卑不亢,用真情把话说到心窝里。


一字一句之间,看似无关紧要,却会将我们的认知层次,思考方式暴露无疑。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在开口前,细心揣摩话语的含义,顾及彼此的颜面。



曾看过莫言的一段视频。


有一次他和杨振宁先生坐在一起吃饭,有位女作家前来和他们打招呼。


那位女作家跳过了杨振宁,问莫言道:“莫言先生,你为什么这么低调呢?”


而此时,被晾在一旁的杨振宁先生显得有些尴尬。


莫言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于是他笑着开口道:


“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奖,你看看我还这么低调不,我也会张扬的。


这是因为发现已被实验证明,这个定理存在于宇宙里,谁不服也去来一个。


但是文学不一样,文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有人认为是天才之作,有人认为这是什么玩意,所以我才会低调啊。”


一番话既回答了女作家的问题,又抬高了身旁的杨振宁教授。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


说出口的言语,不是简单的汉字组合,而是一个人内心情感和为人境界的流露。


认知高的人都懂得,言语并不是交锋的武器,而是交流的工具。


遇到与自己相悖的观点,试着克制反驳欲,安静地倾听,或许就能从中获得一两句点拨启迪;


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多几分换位理解,多照顾周围人的感受,往往能避免无谓的口舌之争。


所谓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当一个人不在言语上争高低时,往往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同。



诗人安琪洛曾说:


语言虽然看不见,却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同时它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语言都是有召唤力的,你习惯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言语攻击力太强,句句反驳,字字刻薄,自然会引来一场场口舌纷争,也会斩断自己的好运机遇。


在口舌上多些留意,和风细雨地沟通,让人如沐春风的同时,也能给自己赢得了更多尊重。


往后的日子里,愿你口中无怨怼,眼里无是非,温柔地对待生活,也被生活温柔以待。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苏轼《水调歌头》





作者 | 弓桥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