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链传媒
京链传媒专注于金融科技类新闻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生态环境  ·  送法入企助发展,环保合规促提升 ·  2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送法入企助发展,环保合规促提升 ·  2 天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2 天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 | ... ·  3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4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链传媒

观点▏邓迪:只有在焦灼期留在桌面上,才能享受区块链的红利

京链传媒  · 公众号  ·  · 2019-09-19 17:55

正文

本文来源:链天下


邓迪


邓迪,太一云董事长,达沃斯论坛中国区块链代表团团长,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第二任理事长,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全球人工智能与区块链30人论坛执行理事。


链天下:2018年4月,您作为我们百媒链谈的第一位嘉宾,和大家做了一次线上分享。当时谈的更多的是区块链企业合规的问题,您觉得这一年多的时间走过来,国内区块链项目都有什么样的变化?


邓迪: 大家好!我是邓迪,很高兴今天下午来跟大家做分享。这个问题确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国内的区块链项目可以说分成两类,一类是纯区块链项目;另外一类,可能是参与到一些对国外项目的技术支持,或者是社区运营,我们都把它们都归为国内的区块链项目。第一种纯链的项目的话,现在国内已经有非常大的一些突破,之前是很多的民间企业在做区块链项目,现在慢慢的主流机构还有国家队也都开始入场。像我们太一在做的数字身份链,就是跟公安部合作的典型区块链项目。


首先是大家对于合规也越来越重视,包括网信办也推出了区块链的合规备案,包括像很多的标准认证,行业组织,行业协会现在都已经如雨后春笋一样的涌现。未来的话,我相信国内的纯链项目,会走向更加合规的一个道路。


但是对于商业模式的探索仍然是刚刚开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国内的区块链项目,是处在一个重复开发的状态。很多的区块链公司都要自己做一套公链,都要自己做一套自有的算法,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追求做公链、追求跨链,追求共识算法等等,说所有东西都要重新做。公链的开发成本是非常的高的,而且也不是任何人去改改以太坊,改改EOS就能做成一条公链,要有技术的原创性是需要非常多的计算机和数学功底的人才参与的,这方面恰恰是中国相对来说比较稀缺的,所以就造成很多区块链公司的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链圈的基础性开发平台,像以太坊、比特币一样,这样的就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开发和浪费,这是中国区块链产业比较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区块链项目缺乏打通能力,很多区块链公司打通了部分政府单位,打通了一部分企业数据。但是并没有形成全社会的资源互通和数据的互通,这也使得区块链要进入规模化的发展和应用比较困难。


第三是缺乏流量的入口,互联网企业和移动互联网企业非常根本的一点就是流量运营和流量变现,这两点的都是现有的区块链项目比较缺的。整体来说中国的链圈项目还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现在也出现一个悖论,说监管越严格,参与的投资人就越高端,离开市场的投资就越远,就只有少数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国内的区块链项目势必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清淡状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涉及到资金盘、传销盘等很多昙花一现的项目,这些项目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延续性,就是过眼云烟而已。所以我觉得现在整个市场是处在一个积极的沉淀、准备、蓄势阶段,下一波的浪潮的话是需要向像Libra这样类似的项目,真正的这种项目开始面世,来启动下一波市场的行情。


链天下:做溯源的区块链项目非常多,您觉得在这个领域都有哪些关键点需要去研究?怎么才能在尽量少的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溯源?


邓迪: 溯源我觉得相对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但实际上,模式还是值得去研究的。这类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认可度,无论在技术上也好,在数据上链方面,即使你投入再多,不管是用互联网的技术,还是用FFD的技术,甚至是直接用视频监控方法,大家对于产品的真实性和技术仍然是存疑的。我们在国外看到很多防伪技术可以拿来对比,国外防伪其实是比中国要落后很多的,它不像中国项目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开支在防伪这块。


国外主要还是靠信用惩罚机制,如果说你在社会上干了坏事,那可能未来你在这个行业就无法立足,没有人愿意再去雇用你,而这个企业也会被大家抛弃。在中国的话,相对来说违法成本或者犯罪成本比较低,这方面我们单纯靠技术很难树立起大家的信心。其实最大的成本不在于溯源本身,而是我们怎么样能让其他人可以信任。这方面我们认为未来可能要把人的因素结合起来,也就是怎么样让各个环节的人都能够在这个体系中间承担起责任,这就是人与物的结合。


人与物的信任结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溯源并不单纯是技术的事,是要将所有人的信用和生产厂商的信用、质检人员的信用、甚至企业董事长的个人信用关联到区块链上,同时要成为社会上一个永不磨灭的信用网络,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人不敢作恶,因为一旦作恶,那赔上的就是你一生的信用。


链天下:接下来咱们就聊干货了,从facebook发布Libra的白皮书那一刻起,传统金融领域就像刮起了一片旋风,真不敢想象20多亿人用上数字货币的场景是什么样的,您对Libra将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邓迪: 说到Libra将来的发展,我觉得是下一步浪潮中Libra是它的一个先行者,也是未来主要关注的焦点。大家对未来的市场预期是,Libra能把多达20亿的用户带到数字货币的世界中间来。在这方面,第一,我非常看好未来Libra能够打通这条路,即使它现在还在打通的过程中间,很多的大企业都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开始发行自己的联盟币或者自己的企业币。我觉得这是跟实体经济结合非常重要的标志点和标杆。另外,Libra不会仅仅是发行稳定币,只发行Facebook内部的一个流通币这么简单。


从它的架构设计上看,具有一定的世界货币的担当的。当然要成为世界货币的话,而且是由企业发行的世界货币,肯定会遇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强烈反对和挑战。区块链应用上看要观察传统的央行和各国的监管机构和像Libra这种跨国的、全球性的商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像之前的Uber和Airbnb一样能够去战胜传统的势力,因为这触动了各个国家最根本的货币发行权,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值得关注的话题。


其次,Libra的亮点,不只是它的愿景,还在于它推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合约,推出了“move”这样一个金融语言。这也填补了之前以太坊的很多的空白,同时改进了很多以太坊在金融智能合约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个金融工具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未来Libra绝对不是仅仅只发一个稳定币这么简单,它平台上可能会运行非常多的Token和非常多的应用,它肯定是有野心去做一条基础链。Libra一旦出现,肯定会对现有数字货币市场有冲击,也会冲击到比特币和以太坊现有的市场,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Libra最大的挑战,我刚才已经说了,就是监管。相对来说的话,比特币和以太坊更容易受到监管的质询和挑战。Facebook毕竟是有自己的实体企业,而且在各个国家都有分部。严格说来,只要有Facebook在的国家,它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监管。那它能否突出监管的重围?这是我们大家要去考虑的。就美国政府来说,背后应该是默许甚至支持得。如果Facebook成功的发行Libra,并且被全球的经济体所使用,美国政府也是能够享受到红利的。


但是,因为监管的挑战比较大,很可能我们第一步看到的Libra,首先是在Facebook内部来使用,或者在它关系紧密的合作伙伴之间来使用,会是一个早期的阉割版本,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后面,随着其他的项目不断涌现,监管不断的放松,Libra会真正的扩展开来,变成一个全球性的交易货币,这是也是有可能的。


链天下:其实数字货币领域早就有稳定币的概念了,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应该是目前交易市场上使用比重最高的,但是也因为它的财务不透明最近也是官司缠身,确实也有很多合规的稳定币,比如UDSK,HUSD等等,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usdt有没有可能被完全替代掉?


邓迪: 数字货币市场的先发优势还是非常大的,比特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特币在技术上、先进性上很可能不如其他的一些币种,但是它全球的接受度和知名度是比特币最好的护城河,这是因为数字货币的世界没有太多的护城河,当数字货币能够建立起这样认知上的护城河的时候,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USDT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特点,最主要就是大家对它的认知。为什么行业创新这么重要?就是当你最早做创新的时候,你会相对其他的竞争对手有比较大的优势,USDT主要是占了市场的先机上。


USDT底层的储备资产是美元,同时也没有做合规,这部分的资产,肯定会受到全球银行的监管和挑战。我们可以看到USDT在出入金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可能一部分的银行账户已经被动结了。USDT创始人之前也说过, USDT并不是要严格等于一美元,只要大家相信他是等于一美元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背后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风险。


我觉得USDT完全被替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比方说Libra,它完完全全有可能成为新的稳定币。


链天下:央行即将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消息也是振奋人心的,但是它的双层运营体系好像还是目前的管理架构。尽管增加了智能合约功能,但是联盟链的形式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吗?虽然相关的白皮书还没有问世,您觉得可能会有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功能或者特性?


邓迪: 我想大家大可放心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的问题。作为国家级的金融基础设施,央行数字货币在推出之前肯定是要经过非常充分和完善的测试的。我觉得,虽然现在白皮书还没有出来,但是央行的数字货币在技术和稳定性上,大家是可以去相信的,也是有一定的保证。另外央行的数字货币,大家对它有很多的期望和猜想。我在很早期跟银行去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就提到了智能货币的概念,就是我们有一部份的货币打了标签,只能够用于某一领域。比如说用于公益领域的,那它就只能用于公益的支出。如果说这个钱我们是要投到实业里面去的,那就只能进到实业公司的账户,而不能够进到炒股和炒房的账户里面去。这是未来的智能货币的概念。


央行的数字货币会让我们的人民币的业务更加的智能、更加高效,我觉得这是最起码央行数字货币会产生的作用。


链天下:从主流媒体到传统投资机构,比特币已经被真正接受为价值储藏的媒介。近期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也完全在金价和币价上做出了映射。您对普通投资者配置比特币资产这个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邓迪: 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比特币,我建议还是要有长线的眼光,不要频繁的去入场操作,因为真正要把数字资产投资做好,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的。就是既不要在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去进入,因为那个时候,可能会变成接盘侠。同时也不要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去进入。因为你很难知道什么时候是低点,而且在低点很容易产生动摇。我觉得最好是在市场中间点进入。


比特币,之前大家把它看成是一个投机资产。这跟市场的流动性也有比较大的关系,市场上热钱多的时候,这些热钱就进到比特币。随着比特币的体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它的应用也被大家所认可,现在的比特币被看成是一个避险资产。在国际上发生一些大的事件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就会产生避险的作用。但是,避险资产这样的属性,或者说这个标签,也是今年刚刚才贴上的。大家对它作为避险资产的认知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长期来看是要把比特币作为一个避险资产来进行看待,和其他的资产做成投资的组合。


链天下:2019年有一个词比较火,那就是“分布式”。有分布式商业、分布式存储、分布式金融。当然“分布式”这个词就来源于区块链技术,站在行业角度上看,您觉得今年有哪些区块链项目能实现以上这些“分布式”的目标?


邓迪: 目前来看的话,分布式金融和分布式存储相对来说快一点,分布式存储因为有IPFS等等,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实现性。剩下的就是怎么样把分布式存储真正的找到应用场景用起来。分布式金融呢?我觉得就是从libra,从支付,从它的证券类的业务资产的发行开始。我觉得分布式金融也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就像分布式商业,但是还需要一定的探索过程,目前还是比较早期。


链天下:最近看了几个基于分布式存储概念的即时通讯应用,首先它们都采用了点对点的加密传输,没有中介服务器。其次多数项目都是利用公私钥进行签名的,确保用户的隐私。您觉得这样的产品有发展前景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