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程序员小灰
一群喜爱编程技术和算法的小仓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的那些事  ·  DeepSeek 下棋靠忽悠赢了 ... ·  8 小时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国产 DeepSeek V3 ...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突发!o3-mini ... ·  昨天  
OSC开源社区  ·  继V3之后,沐曦GPU再完成DeepSeek ... ·  昨天  
码农翻身  ·  为何 Linus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程序员小灰

全面放开后,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程序员小灰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23-01-12 11:30

正文

自从放开后,好多人都羊了,我身边很多朋友心态被搞得不是很好。


不过好在随着第一波感染者的纷纷康复,大街上逐渐恢复了车水马龙的场面。

为了准备新年,小灰楼下超市、商场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傍晚的步行街也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

很多人觉得三年都撑过去了,光明就在不远方, 可有些人却没挨过去,倒在了黎明之前。

离除夕不过十天,朋友老李的母亲此时却在ICU抢救着,而他只能隔着玻璃默默地祈祷。

阿姨今年50多岁了,有严重哮喘,吹点风都容易咳嗽不停。

因此一家子都很谨慎,非必要不出门,进门就消毒 换洗,可还是中招了, 老人的体质本来就弱,高烧后第二天陷入昏迷。

朋友打电话叫了120,可在家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来,好不容易四处托人,加塞进了医院的急诊。

半夜他给我发消息的时候,哽咽着说他在医院守了2天,已经砸了七八万, 下一步就要上ECMO,后面还要花十几万……

作为一起长大的发小,我很想帮他,但同时心里又很纠结。

借钱吧,知道治病是个无底洞,以后还钱遥遥无期,这几年自己手头也没那么宽裕。

不借吧,心里又实在是过意不去......

最后内心斗争了半天,转了几万块钱给他,想让自己内心好受点。

说实话,这件事情到现在我都没缓过来。

生老病死,以前总以为看透了这些东西,但没想到,拥有的越多,就越不能承受失去。

在现实面前,我也不再像年轻时一样,觉得家人生病是小概率事件,觉得自己可以坦然面对。

这两天刷视频看到一个真实案例,不仅印证了这种猜想,也让我更加能体会到成年人的无奈与心酸。

这天,急诊室送来一位胸痛患者,身后还跟着慌乱无神的儿子。

“走着走着我妈突然就倒下了!”

“送了好几家医院都没办法,这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

瑞金医院,病房外的周立军完全懵了,而病房内,全身插满管子的母亲已经昏迷数小时。

经过诊断,母亲是急性心梗死和室间隔穿孔,简单来说,就是心室之间破了个洞, 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想要活命,必须把心脏的动脉静脉全部切换到ECMO (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这样破损的心脏才能得到休息,待情况稳定后,再择期把破洞缝上。

但还没等周立军拿主意,医生又告诉他: “这个手术的失败率可能高到你不能接受,成功率只有30%。”

死亡率70%,远大于生存率,而ECMO光开机费就要4万多,以后每天都要两千多,这还没算后续缝合心脏的费用。

救人,这钱铁定要花出去,但有70%的可能人财两空;

不救,母亲可能连今晚都撑不下去...

救还是不救?


本以为是个简单的胸痛,转眼竟要马上为母亲的生死做决定, 突然的变化让他猝不及防,陷入痛苦的纠结中。

周立军背着家里人哭了。

作为一个从老家来上海打拼的普通人,上班买房,生活正在步入正轨, 但母亲毫无征兆的疾病将他逼得几近崩溃。

一边是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一边是几乎压得喘不过气的治疗费,他不停地在算着自己的钱有多少……


当时看完,小灰内心就一个想法:

生和死这个大命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会去考虑,然而当需要马上做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打懵!

救命谁都想,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这个钱?

会不会最后人财两空,活着的孩子、妻子和他就要长期负债,承受艰难度日的绝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触,这几年,朋友圈里的众筹链接越来越多,朋友的朋友或朋友的亲人。

类似的事情,在朋友圈经常会刷到, 只要我看见了,基本都会捐个几百几千。


我不敢想象他们最亲近的人有多么难受,也无法体会他们多么心如刀绞,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帮助他们。

有些人可能会问,我们农村有新农合,城镇有职工医保,不是都能报销的吗,众筹是不是圈钱?

其实, 医保报销是有范围的。

感冒发烧等小病小痛还好, 遇到癌症这样的大病,医保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帮我们快速灭火。

拿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说,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纳入医保的药物有2860种, 仅占比所有药品的1.78%。


而像癌症、急性心肌梗塞等此类高发重疾,为达到好的疗效,往往要用到进口药。

但80%的进口药不在报销范围内,剩余的20%报销比例又十分有限。

还记得3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阎宏微吗?

终于熬出头迎接美好人生,却不幸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 平均一粒1400块。


说实话,这样的案例非常能代表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们。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中间两个人,支撑起一个倒金字塔结构。 只要其中一根顶梁柱倒下,家庭就会风雨飘摇。

前几年,因为长期伏案和熬夜改稿,小灰的身体就已经亮过红灯了,但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我敢停下来吗?不敢。

谁都不希望意外发生,但生活不是剧本,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2023年已经到来了 ,小灰再一次真心劝大家,要考虑如何转移风险,做好托底的终身保障。

因为你病不起、倒不起,你肩负着三代人的生活,如若风吹草动,又有谁能帮助你兜底?

而保险只占用你一点点现金流,却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极端情况下的资金风险。

这是小灰私下给大家整理的 看病不花一分钱配置思路:

支出项:
大病治疗费用:约80万
病后家庭收入损失:50万/年*2=100万

收入项:
社保报销:15万(平均)
商保赔付:165万(医疗险+重疾险)


一场大病三甲医院花费80万,经过社保报销和商保赔付后, 最后没花一分钱。

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2年家庭收入损失, 即使生场大病也没影响家人正常生活。

不过,有了正确配置思路还不够,“特殊国情”有太多坑你的业务员。

已经买了保险的朋友,可以拿出保单对照一下, 是否踩中以下4个坑:

①给父母买了重疾险, 结果“心脏瓣膜手术”, 必须要是“开胸手术” 才属于重疾险赔付范围,可目前大部分是“微创手术”,不能赔付;


②给小 孩买 教育 金, 被忽悠算错了收益, 相当于空头支票 ,孩子生病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③亲戚在卖保险, 碍于情面,买了一堆,表面看覆盖很齐全,细细一看, 要么保额不足,要么保额共用 ,真遇到事,完全扛不住;


④保障买错, 根本不知道什么能赔什么不能赔 ,看不懂专业合同,被拒时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如果你中了以上4个中的一项,那么你要重新审视买的保险能否真正起到作用。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 为什么小灰你知道这么多?

我曾花2个月时间去研究各种保险,找了不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但很容易看出他们都是在推销说服我。

如果有一家平台, 能够 站在 坑人产品的对立面,把行业黑幕、保险漏洞,研究的清清楚楚 ,对我们的帮助将非常大。

当时我正是被上述服务所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把给父母投的第一份保单拍照发过去,让对方帮忙检查。

没想到真有问题。

他们从保单收益过低,保障条款有猫腻上指出了问题, 最后帮我做了最优化退保处理。


为了查漏补缺,我还体验了他们的保障规划服务,超乎预期!

他们的服务可以 根据每个家庭的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

对,你没看错, 是真正的1对1做方案,而不是机械复制。


更惊喜的是,做好保障规划后,他们还建议我 把钱分成 四个部分打理:

①流动金: 用于三年内日常消费、购物、旅游支出;

②保障金: 生大病时轻则损失大部分钱财, 重则搭进全部身家,提前做好规划减轻压力;

③储备金: 孩子教育、婚嫁的资金, 趁早规划储蓄,上大学、出国或婚嫁时取出来,就能直接覆盖开支;

④养老金: 现在社保亏空大,如果晚年纯靠养老金生活,条件会下降很多, 从现在开始准备,就能在退休之后提高养老生活品质等等;

全面帮我做到 财务平衡,收支有序,不怕意外突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