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4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每人20枚!新10元生肖纪念币,一定要约! ·  4 小时前  
小易说钱  ·  黑马!这个年份的荷花5角硬币,涨了 ·  4 小时前  
纪念币发行信息  ·  重磅!2025新版100元纸钞发行!开始预约! ·  昨天  
纪念币发行信息  ·  重磅!2025新版100元纸钞发行!开始预约!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今日讲座|包华石系列讲座第二讲:从图像学看“任人唯贤”与“平等”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 2024-10-16 10:00

正文



时间: 2024年10月16日(周三) 14:00-17:00

地点: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

主讲人 :包华石

主持人: 刘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对话人: 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




从古希腊之前到18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是根据世袭地位的等级来排序的。这种排名对治理体系至关重要。地位高的人享有特权,地位低的人受到粗暴对待。中国在古典和中世纪时期也是如此。等级社会制度植根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不同等级的人是由高价值或低价值的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永远不会混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社会等级在中古时期的中国以及中世纪和早期现代欧洲的图像内容和结构中都可见到。中国的汉宋时期,以任人唯贤的社会制度消除了等级制度。因此,在不同社会背景的个人得以参与国事。这些新的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汉宋艺术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17世纪初,欧洲人了解了中国的任人唯贤制度。很快,中产阶级的文人开始提倡这种思想。对于英国的自由思想家和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来说,“平等”仅仅是消除继承的地位。对他们来说,中国的任人唯贤的社会是贵族制度之外的唯一选择。这些新理想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美绘画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From before the time of the Greeks until the late 18th century European society was ranked according to hereditary status levels. This ranking was essential to the system of governance. High ranking people were privileged while low ranking people were punished. This was the case in China also during the classical and medieval periods. A ranked social system is rooted in the idea that the people in different ranks are made of high value or low value substances that can never mix. That is why social ranking is visible in both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ictures from medieval China as well as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The merit-based social system of Han and Song China eliminated the ranking. That freed individuals from many social backgrounds to participate in government. These new social ideals can be seen clearly in the art of both Han and Song China.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Europeans learned about China’s merit-based system. Soon middle class literati began to promote the idea. For English Free Thinkers and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equality” was simply the elimination of inherited status. For them, China’s merit-based  society offered the only alternative to an aristocratic system. The effects of these new ideals also can be seen clearly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pictures of the 18th century.



主讲人




包华石(Martin Powers)




包华石教授是饮誉中外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自青年时代起就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中,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两部获得了列文森奖),主编学术论文集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各类研讨会和专场学术报告110余场,指导博士生30余名,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深入理解、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领域的地位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自1980年代起就因其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突出表现受邀,长期担任Ars Orientalis的编审;Getty Grant Program 盖蒂基金、的顾问等职。

他致力于从艺术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关系,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历史地位。Powers教授成名较早,自1980年代以来,广泛活跃于欧美及中国两岸三地,曾先后在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国家美术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访学与讲学,并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其研究奠定了中国艺术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基础,推动了社会艺术史的研究,并对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地位,反思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误读有重要贡献。




主持人




刘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艺术史,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课程及论文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尤其是叙事性长卷、明清肖像画及清代宫廷艺术等;研究兴趣还包括佛教艺术史、日本古代艺术史(绘卷えまき和浮世绘うきよえ)等




对话人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书画鉴藏史。2006年至2008年间三度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对馆藏中国书画进行整理与研究。201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资助,作为哈佛燕京学社2010-2011年度“艺术史项目”访问学者赴美访问。2014年获得香港北山堂基金资助赴费城美术馆研究馆藏中国绘画。2015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著有《张萱》《西园雅集:两宋人物画》《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于《故宫博物院院刊》《美术研究》《艺术史研究》《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