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古建筑
别子彩画,
是一门传承了2000多年的古建筑装饰艺术,在云南和周边一些省份的古建筑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靠着一代又一代彩画工匠的坚守和创新,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至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资深的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昆明的别子彩画都是有来龙,有去脉、 有交代、有起有落、有重点,通过穿插的形式来形成‘别’。”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别’在昆明的方言当中,有穿插,交错的意思在里边。所以,这个‘别’是你穿过我,我穿过你,用条状的线条,来互相穿搭,形成一个图案。”
在云南各地,
绝大多数
有年代的建筑上都能找到别子彩画的样式,比如大型公共建筑的纪念堂、纪念馆,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榭,大户人家宅邸的门楼、厅、堂、照壁,甚至寻常百姓家的门头、院墙。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昆明彩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级别的,就是没有程式化的,但是有个原则,就是以中轴线为准,两面一定要对称,上下要有呼应,内外要有区别。”
昆明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别子彩画建筑,要数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观古建筑群。
从2009年起,这个古建筑群开始了八年大修,修缮工程的主持人正是兰永康。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这一截原来是木头的,就改成石板的,而且你们注意瞧,这个梁上都是彩画。”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每天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为什么呢?因为整个工地都是你在管。”
这扇华丽的门框,名为“五龙门”。
上面每一种图样的布局和用色,都十分考究。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龙是金色的,贴金的,什么金呢?我们叫‘赤金’,四个9的金。这个云彩分两步,一个叫‘团云’,紫色的它就叫‘流云’。不是用的化工原料,用的是石色,石色就是矿物原料。这道门给人的感觉就是富贵,第二是庄严。”
1971年退伍后,23岁的兰永康被分配到昆明市园林局工作,接手的第一个大型任务,就是西山华亭寺修缮,但当时,昆明古建筑彩画面临着人才凋零,几乎断代的窘境。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通过千方百计去找,找到了两个师傅,我们工程处就成立了一个油漆彩画组。”
随着修缮工程深入,兰永康意识到,仅凭现有技术难以圆满完成任务,于是,他开启了自学之路。
之后几年里,每逢休息日,兰永康都会背上画板,去往官渡古镇、小板桥、晋宁等地,寻找古建筑采风临摹。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那个时候真的是觉得用心跟过去的工匠讲话,画得越多,你不是手上的资料就多吗?你资料越多,就可以有启示了。”
通过对临摹图稿的整理、归纳、研究,兰永康逐渐掌握了昆明古建筑彩画图案和色彩的关系,各种搭配的运用、变化组合也越发信手拈来。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结果没多长时间我就升为班长,因为我的技术最好那个时候。”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兰永康先后主持修缮过安宁曹溪寺、昆明圆通寺、蒙自瀛洲亭、昆明翠湖莲华禅院、海心亭、贵州梵净山等彩画工程,也曾远赴澳大利亚、瑞士、日本,参与当地中式仿古建筑的建设。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第一就是要热爱,第二要耐得住寂寞。为什么呢?这个工作一是比较小众,它不是个个都可以做,任何项目都可以
做
,不可以的,要等机会嘛。没工作的时候就自己磨练自己,收集收集图案,画点小画,因为它是个复杂的、综合的东西。”
2018年,兰永康作为特聘学者,在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开设专业课,将古建筑别子彩画教学实践第一次带入了大学课堂。
这不仅是云南唯一的别子彩画本科专业课,也是国内高校首次开展别子彩画的系统性学术研究。
2020年,兰永康和建筑学系的专业教师合作出版了专著——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样式》
,全面探究了别子彩画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现实存续。从业40多年,在兰永康看来,别子彩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民族性、浓郁乡土性,是云南一张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名片,它的传承、创新、发展都有意义。
昆明古建筑别子彩画工艺师 兰永康:
“一个途径通过办学或者办学习班,另外一个,在工作当中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对彩画有兴趣的人。美的东西个个都爱,但是要有接触的机会,所以希望多创造一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