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夏天的陈小舒  ·  原来人生定“胜负”的核心是它 ·  2 天前  
夏天的陈小舒  ·  原来人生定“胜负”的核心是它 ·  2 天前  
武志红  ·  90%父母的辛苦,都来自于这个原因 ·  3 天前  
简单心理  ·  家,是一个可以容纳「坏」的地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只想好好上个班,却整天被花式欺负”|如何应对职场情绪暴力?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10 17:00

正文

小编有位朋友,在几个月前突然辞职了。原本大家都以为,她在一家理想的公司,也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惊讶。

一开始和她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老板脾气不太好。”

后来,我们才发现,她一直有些抑郁。而诱因也与她先前这份工作有关:

“老板会突然发脾气,而且当着全公司的人骂我,骂得很难听。时间长了,我也怀疑是不是真的自己工作能力不行,频繁出现失误,不值得公司给的资源。


我也努力过,只要是交给我的任务,加班加点也会去做,但是Ta看都不看,可能是还没有达到Ta的要求吧……但这样上班真的太压抑了,所以就走了。”

如果你也和小编的朋友一样,因为一些“脾气不好”的老板或同事而倍感压抑、怀疑自己能力,甚至做不下去。


也许该反思的并不是“我是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我是不是在遭受职场情绪暴力?”


脾气不好不能成为暴力的理由

职场 情绪暴力 (Emotional abuse in the workplace) ,指的某个人在工作场合反复地采取非身体形式的、非与性相关的暴力行为来攻击他人。


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工作关系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乙方和甲方(爸爸)之间等等。

区别于偶发的暴力行为,或一般的工作压力,职场情绪暴力通常是 反复发生 长期进行 的,且 是施虐者有意为之


情绪暴力 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可能是 以语言的形式 ,例如谩骂、持续的批评、取外号,也可能是一些 更为微妙的举动 ,例如隐瞒工作上的重要信息、冷处理、怒视,或是翻白眼。

通常,施暴者会从以下6个方面来操控受害者的情绪:

1. 威胁专业地位

无论怎么努力,都会被“鸡蛋里挑骨头”;任何不尽如人意的结果,都归因于 “你个人能力不行”、“你还是不够努力”。

2. 威胁个人地位

取羞辱性质的外号、 冷嘲热讽 ;“你一个女的能当经理,肯定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吧”,“你上班怎么不带脑子啊?”

3. 孤立

对你视而不见,组织同事聚餐但就是不通知你,当你不存在,甚至 离间 你与其他同事的关系等等。


4. 致使过度工作

故意打乱你的工作节奏, 分派过多的任务给你, 要求你加班加点的工作,甚至还教导你说加班是正常的、10点下班是常态,不这么做就是不上进等等。

5. 致使陷入混乱

不断提到你之前犯过的错,翻旧帐,当你想要推进新工作时,对方可能会说:“得了吧,你上次想做xx的时候就搞砸了,可省省吧。”

或是突然调换你的岗位,让他人替代你,把你踢出项目,还不告诉你。

6. 蓄意阻挠

拒绝提供任何资源或帮助; 不回复工作邮件、微信 ,导致工作进程延误,且最终你需要担责任。

职场情绪暴力 有哪些影响

一开始小编讲到的朋友,因为来自老板的 情绪暴力 ,不仅被迫辞职,在辞职并换了新工作之后,也时常陷入抑郁、焦虑的情绪,不断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研究显示,职场 情绪暴力 会带来 持续的负面情绪,并损伤认知功能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 愤怒与怨恨

  • 恐惧

  • 抑郁与焦虑情绪

  • 注意力下降

小编试着想象自己就是 情绪暴力 的受害者时,感觉自己可能也会 内化施暴者的评价 ,认为自己真的能力不足、不够努力,甚至 怪罪自己


与此同时,施暴者还在不断强化着对我们的负面评价,带来新的困扰。这让我们距离 抑郁、焦虑 又近了一步。



每天有8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中,我们的 身体也会有一些不适的反应 ,例如胃痛、头痛、胸闷、呼吸不畅等等,这是很正常的躯体化反应。


而施暴者或是其他同事却常常不能理解,以为我们这些胃痛头痛的反应,是因为我们“承受不住压力”。


即使在我们离开原先的工作环境后,依然可能长期被这些身体症状所困扰。

在实际工作方面, 职场 情绪暴力 会真的将受害者渐渐变成“什么都做不好”的样子。 我们可能觉得做什么工作都很累、力不从心;


会开始 消极怠工 ,因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好结果;会觉得自己 永远无法融入这个集体 ,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我们可能会选择 离职 ,但是对于接下来的职业道路茫然无措……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受害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只是连我们自己都会忘记,在遭遇职场 情绪暴力 之前,我们对工作是如何地充满热情。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职场 情绪暴力 会成为受害者 长期的心理阴影 ,跟随着我们进入下一份工作。

例如,小编朋友的新老板是个外向开朗、情绪稳定的人,但朋友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事,只要新老板态度稍微有些严肃,她就以为对方要向自己发脾气,所以仍然时时感到恐慌不安。



是什么让人 成为施暴者

许多心理学研究都发现,施暴倾向与病态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相关联,比如最常被提起的 “黑暗三角人格”


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即 自恋型人格、冷血症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这三种较为阴暗的人格特质。研究发现,在工作场合,这三类人格特质,都与职场 情绪暴力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自恋型人格(Narcissism)

自恋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我,而忽视外界及他人的存在。

Mattice和Spitzberg指出,自恋者对于 情绪暴力 他人有很高的动机,且 会在得手后获得满足感。

在工作场合,自恋者很少直接言语攻击他人,而更倾向于使用一些 间接的施暴方式 ,例如,无视他人、散播谣言、隐瞒工作需要的信息、为他人指派远超过对方能力的任务,等等。

  • 冷血症(Psychopathy)

冷血症或许是黑暗三人格中最为“病态”的一类,其特点是具有 反社会倾向、冷血无情、缺乏道德感、异常大胆、易有冲动行为

有冷血症倾向的人,在工作场合会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通过 谎言和自我包装 来博得上级好感,而对下级实施 情绪暴力 。对于他们而言, 情绪暴力 只是控制下属、获取权力的手段之一。

冷血症倾向的人们,在 情绪暴力 中,可能使用直接的方式,例如 公开羞辱他人、威胁或恐吓他人


也可能使用间接的方式,例如快速转换情绪,上一秒还风和日丽,下一秒就板起脸来发脾气,故意制造这种阴晴不定的紧张感,还有的会 故意散播关于他人的假消息


  • 马基雅维利主义者(Machiavellianism)

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较高的人,善于权术和谋略,甚至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眼里,谦卑毫无必要,傲慢才是对待他人的有效方式;弱者才需要遵从道德准则,手握重权的人可以随意欺骗和利用他人; 比起让人爱戴,他们更愿意让人恐惧。

在工作场合,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不会与同级或下属分享重要的工作信息,也会 暗中使用手段操控他人 ,让其他人看起来不如Ta适合成为领导者。

除人格特质之外,也有其他一些因素,让人们更容易在精神上操控、甚至虐待他人。

1. 消极看待他人

Ashforth在早年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工作场合中的暴力倾向,与人们的认知也有关联。如果管理者默认员工是消极的、不鞭策是不会努力工作的,那么他们会更倾向于对员工采取暴力的行为。

2. 施虐史与酗酒

多项研究表明,酗酒与过往的施虐史,都可以被用来预测生活中反复、长期暴力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了工作场合的 情绪暴力

遭遇职场 情绪暴力

如何“抢救”自己

通常,意识到自己可能遭受了 情绪暴力 的时候,我们往往已深陷其中,内心可能充满恐慌、抑郁、焦虑甚至自责的情绪。这个时候,不妨尝试以下这些做法:

1. 理解与同情自己

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变得敏感、脆弱、精神紧绷,原本能做好的工作却无法顺利处理;你也许会怪自己真的不够努力。

小编想说的是,长期遭受 情绪暴力 ,有这样的感受和行为改变,都是正常的。 那不是你的错。

2. 公事公办

不要再与施暴者谈论任何有关自己私人生活的事情,或个人感受。 有时候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他们会故意套取这些信息,干涉你的个人生活,以进一步操纵你。

但设置边界对于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可能你会觉得“工作很难和生活分开”,但当工作和生活的重合度越低的时候,也许你会越少的被施暴者操纵。

3. 收集证据

可以单独找一个日记本,把发生的事情记下来。 存档与施暴者往来的所有电子邮件、纸质资料、微信记录。 一旦有一天在台面上与Ta对峙,你会需要这些材料作为证据。

4. 求助于信任的人

你可以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你的 家人,或是与工作无关的朋友, 前提是他们愿意理解你,而不会轻易做出评断。不要对与这份工作有交集的人倾诉,因为那可能会让情况恶化,也可能将你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5. 求助于心理咨询

之所以建议大家求助于心理咨询,是因为当我们把这些工作中的苦恼和他人倾诉时,很常不被理解,甚至会听到:“还是你不够坚强,要用工作成果证明自己;工作不都是这样吗;我跟你说你的老板不算什么,我的老板才奇葩呢”这样的反馈。

而心理咨询师不会轻易作出评判,他们会倾听你的苦恼,帮助你缓解负面情绪,降低职场情绪暴力可能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筛选了6位擅长处理 职场 情绪暴力 的咨询师,如果你或是你身边的朋友需要帮助,可以在 阅读原文 中找到他们。

也希望你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支持并保护那些正在遭受或曾经遭受过职场精神虐待的人们。




人生有万千险恶艰难,我们陪你一起走。

(转发的大概都是勇士)

参考文献

Boddy, C. (2014). Corporate psychopaths: organizational destroyers. 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 Palgrave Macmillan.

DuBrin, A. J. (2012). Narcissism in the workplace: research, opinion and practic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Greenberg, J., & Baron, R. A. (2008).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oel, H., & Cooper, C. L. (2000). Destructive conflict and bullying at work. Manchester: Manchester School of Management, UMIST.

Keashly, L., & Harvey, S. (2006). Workplace Emotional Abuse. In Handbook of workplace violence (pp. 95-120). Thousand Oaks: SAG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