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特新闻  ·  时隔3年,周杰伦要发新专辑了 ·  13 小时前  
读特新闻  ·  时隔3年,周杰伦要发新专辑了 ·  13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昨天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昨天  
安徽交通广播  ·  一个简单动作,调节免疫力!躺着就能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一生,句句真话!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0-11-05 06:00

正文




编者按



1880年,九月二十日,弘一大师在天津出生。


那天,他的父亲在佛堂,诵经念佛。突然,有一只喜鹊衔着松枝飞来,放到产房内,一会儿弘一大师就出生了。


他的父亲信佛虔诚,想到树一般都与佛教有关,因为佛是在树下出生、树下成道、树下涅槃的,认为这是佛菩萨送来的佛子,非常开心,买了很多鱼鸟放生。他父亲临终前,把那支松枝交给了他,后来,弘一大师一直随身携带。


弘一大师的佛缘,在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


他的一生,可谓“半生红尘半世僧”。


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都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珍宝,就像赵朴初先生一首诗上的评价: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

一轮明月耀天心。


弘一大师的一生,传奇而又平凡。


传奇,是他一生留给世人无尽的珍宝;平凡,是他对自己的真实流露。


世人看他,是学贯东西、才华横溢的才子;是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的先驱;是勇猛精进、慈悲度世的一代高僧;是南山律宗的祖师……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独特而又传奇的弘一大师。


然而,真实的弘一大师,却是如我们一般的平凡,他只是一个念佛人,一个归命阿弥陀佛的凡夫,这是大师自己的诉说。


今日农历农历九月二十,弘一大师诞辰140周年。


我们看看弘一大师在历经沉浮岁月之后,如何总结自己的一生。


此文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弘一大师对佛教养正院全体师生所做的最后的讲话。在讲话中他严格地解剖了自己,使师生们思想上受到巨大的震动,令人终生难忘。


时光回溯,今日重温法师所言,字字句句,悲心切切。





文丨弘一大师



佛教养正院已办有四年了。诸位同学初来的时候,身体很小,经过四年之久,身体皆大起来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


啊!光阴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虽然经过几十年之光景,实与一会儿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论,我的年纪将到六十了,回想从小孩子的时候起到现在,种种经过如在目前啊!


我想我以往经过的情形,只有一句话可以对诸位说,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己来想啊!我是一个禽兽吗?好像不是,因为我还是一个人身。


我的天良丧尽了吗?好像还没有,因为我尚有一线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过失。


我从小孩子起一直到现在都埋头造恶吗?好像也不是,因为我小孩子的时候,常行袁了凡的功过格;三十岁以后,很注意于修养;初出家时,也不是没有道心。


虽然如此,但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便大不同了:


因为出家以后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差不多。


天良虽然没有完丧尽,但是昏愦糊涂,一天比一天厉害,抑或与天良丧尽也差不多了。


讲到埋头造恶的一句话,我自从出家以后,恶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纯乎其纯的一个埋头造恶的人,这个也无须客气,也无须谦让了。


就以上所说看起来,我从出家后,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真可令人惊叹! 其中到闽南以后十年的功夫,尤其是堕落的堕落。


去年春间曾经在养正院讲过一次,所讲的题目就是《南闽十年之梦影》,那一次所讲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泪痕,诸位应当还记得吧。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样子了;自从正月二十到泉州,这两个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


不只我自己看不过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说我以前如闲云野鹤,独往独来,随意棲止,何以近来竟大改常度,到处演讲,常常见客,时时宴会,简直变成一个“应酬的和尚”了,这是我的朋友所讲的啊!


“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我想我自己近来倒很有几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两个月以后,又到惠安、到厦门、到漳州,都是继续前愆; 除了利养,还是名闻;除了名闻,还是利养。


日常生活,总不在名闻利养之外,虽在瑞竹岩住了两个月,稍稍闲静,但是不久,又至祈保亭冒充善知识,受了许多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可以说是惭愧已极了。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个月,十分的热闹。


近来再到泉州,虽然时常起一种恐惧厌离的心,但是仍不免向这一条名闻利养的路上前进。


可是近来也有件可庆幸的事,因为我近来得到永春十五岁小孩子的一封信。


他劝我以后不可常常宴会,要养静用功;信中又说起他近来的生活,如吟诗、赏月、看花、静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


啊!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当的见解;我看到他这一封信,真是惭愧万分了。


我自从得到他的信以后,就以十分坚决的心,谢绝宴会,虽然得罪了别人,也不管他,这个也可算是近来一件可庆幸的事了。


虽然是如此,但我的过失也太多了,可以说是从头至足,没有一处无过失,岂只谢绝宴会,就算了结了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