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向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依法缴纳五险一金。以北京地区为例,这部分成本占员工税前工资的40%左右。为方便计算,我们以员工税前工资10000元为例,来看看企业需要支出的成本都去了哪里。
图1 - 员工税前工资去向
图2 - 单位成本去向
从上面2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若员工税前工资10000元,则单位需要付出14300元的成本,其中多出的4300元就是五险一金企业应缴部分,这部分成本已经占据了税前工资的40%左右,成为了企业较大的负担。
那么如何合理合法降低这部分成本呢?
劳动法规定
,只有企业与员工建立了
劳动关系
,才有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义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用工没有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五险一金的成本支出即可省去。那么劳动关系在法律上如何判断呢?
简言之,劳动关系的判定依据主要有3个:
-
劳动者主体问题(退休人员返聘不存在劳动关系)
-
是否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考虑一下,保险公司和保险员、打车软件和司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答案是否定的)
-
劳动者的工作是否跟公司业务相关
通过以上对于劳动关系判定依据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用工形式是不存在劳动关系的,比如:
教学实习、劳务派遣、服务外包、退休返聘
等等。通过这些用工形式就可以合理合法降低用工成本,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劳动法里面还有哪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降成本避风险
呢?
曹磊律师带来案例丰富的劳动法系列课。
曹磊
,北京海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具备8年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工会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经验,同时担任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会会员。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劳动关系及用工方式
1.法院劳动争议审判情况
2.什么是劳动关系
3.审判实践中如何判定劳动关系
4.几类特殊劳动关系及用工模式
第二讲 招聘入职环节法律风险防范
1.法律规范
2.法律风险防范
第三讲 企业裁员法律风险的预防与操作
1.劳动者存在过失情况下的单方解除
2.劳动者非过失情况下的单方解除
3.经济性裁员
第四讲 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