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貌貌狼 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ID:cjlydaily)
刘一桦,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和法学双学士、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在国内中小板IPO、房地产集团公司债权融资和矿业并购、操盘PE/VC/天使股权投资领域颇有建树。曾被评为“2015年中国文化互联网优秀投资人”、“2016年中国优秀青年投资家”。
▲
这是《财经郎眼·投资人说》的第003期
刘老师您好,今天这期主题是“你和年薪百万的80后之间有什么差距”。首先我们想知道年薪百万的人和普通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质?
今天这个话题比较拉仇恨,其实栏目组第一次告诉我的时候,我是排斥的,后来他们跟我说“其实很多人关心这个话题,见贤思齐嘛,我们可以看看优秀的人有什么样的特质,然后去学习他们”好,那么今天我就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聊聊这个话题,分别是
企业高管、证券投行和创业公司的CEO
。
第一个案例就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他毕业以后在国内一家著名家电集团从事销售工作,做了将近10年。曾经一度也做到海外地区销售副总裁,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辞职了,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觉得要静下来,静静想一想,考虑一下以后的路。过了几个月,他告诉我,决定去一家细分的龙头企业,起薪大概是200万人民币一年。他跟我说,
更吸引他的是他可以负责整个公司海外销售业务,在管理能力方面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开始其实我没太在意,后来我发现他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特质,就是
跨界和不断的学习能力
很强。有一次我们投资界组织了业内活动,他为了参加这次学习专程从外地赶过来,学习完成后,他很快地整理出了一份叫做《天使投资的评估方法》的文章。我看时非常惊讶,因为我知道像那样的文章,就算是从事投资一到两年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很快地写出来。后来我发现他有一个个人号,里面全部是他个人的学习和原创,比如《一文看懂小米生态链》、《智能商业时代的用户画像》这样的互联网和创业的内容。它也有关于一些商务沟通和管理的,比如《如何做一场改变命运的演讲》、《执行力差的根源是什么》。还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是他的亲身经历,叫做《如何用吹风筒修好洗衣机》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步骤分明、条理清晰的文章,很有意思。
所以我感觉,他的学习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纯粹的销售。他
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学习模型,运用在很多领域,从而使得自身的技能和素质都在不断地提高
。后来我问他,你如何达到年薪百万?他只说了一句话“
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占据一个稀缺的位置
”。
我选取的第二份职业是证券公司的投行工作,我刚毕业的时候,认识了年纪差不多的一位85后的毕业生。当时他跟在我们券商负责人后面,每天就吭哧吭哧地做项目,整理着最基础的资料,后来那个项目IPO成功了,再过了几年,我听说他已经考过了保荐人的资质,也签了好几家上市公司,正式地成为了保荐代表人,他的年薪也迈入百万级别。
前几年保荐代表人这个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要考过这个职业,需要看几千页的教材。
都说司法考试是中国第一考,但是我觉得跟保荐代表人比起来不值一提。
另外我认识的一位投行前辈,因为他入行比较早,大概是在2002年和2003年入行的,那个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的互联网兴起的大潮,他也做了一些跟互联网相关的上市、发行和收购的工作,他年薪一度是高达千万级别的。
最近虽然说监管部门对这个证券行业的高薪有所调整,但是总体来说,整体投行的核心部门的薪酬还是非常高的。这个行业的普遍特点就是,投行在金融领域是属于金字塔尖,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它的职业门槛也非常高。刚才我讲到的保荐代表的考试,
首先它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
其次它是需要一定的好运气
,比如说你入行前面几年就能够成功地承接到一些IPO的案子,积累到你个人的一个执业和背书的能力;
再次如果你能够参与到代表着经济趋势的一些公司的上市和发行,那么这个价值又会更加的突出
。
第三个行业我想聊一下关于创业公司的CEO或者叫创始合伙人。可能会让大家失望,其实
我认识的许多创业公司的CEO,他们的年薪都非常低
,在北上广深,他们中的很多人给自己发的工资是每个月一到两万块钱,而且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每周最多休息一天。为什么我把他们纳入百万年薪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们随便卖掉一个股份可能就超过100万了
,所以拉进来一并讨论。
譬如我认识的一个好朋友,他创业3年,目前公司估值大概是2个亿。因为它不是一个纯互联网的企业,是一个大消费类型的企业,每年营业额都以千万级来增长,以他超过50%的持股比例来计算,他的身家也近亿了。另外我认识的一位创业者,创业4年多,最早的一个月卖5万块钱出去,整个公司目前每个月的销售额是2000万。公司成长得很快,也引入了几家风投,在去年的时候,他给自己卖了一点股份,包括几个创始人“哗啦哗啦”一下子七八百万就回来了。
这些身价不菲的创业者们,他们是很有意思的,
他们的身上浓缩着这个商业时代全面进步的特质和调性
。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些创始人,他们是做消费品的或者是做某一个品类的企业,我见过一个创始人,他一上来就把他的面膜撕开,当着我们的面把这个面膜吃进去了,还有吃各种化妆品的、液体的。为什么呢?他是为了证明这个产品是安全的、无害的。那我还见过一些创始人,一个男孩子,他蒙着眼睛靠脸就能够识别出是哪个品牌的卫生巾。为什么呢?因为他做的是卫生巾,他研究过所有和他有竞争的品牌。还有一些创始人,他去哪儿都穿着自家公司的logo,成为行走的PR代言人。
总之这些创业者,他们已经
把打造公司这个事情变成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深入骨髓的事业
了。所以那句话说得很对,我认为就是
“越努力、越幸运,有所付出、有所回报”,
他们值得这样的百万年薪。
您觉得这些人有一种怎样的共性,让他们能够配得起年薪百万这样的身价?
OK,我觉得我个人总结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热爱和激情;第二点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时间分配;第三点应该是一个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
我展开地说一下,我们说到第一点,就是热爱和激情。
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所以专注。
如果内心里根本不认同、不喜欢你从事的这个行业,其实是很难培养起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就是说你把工作当成是工作还是事业,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分割线。如果它仅仅是工作,那么我计算的应该是我付出的时间、我的精力所换得的同等的报酬;但
如果它是一个事业,那么可能你愿意付出更多,而这些东西能够给你带来技能的提升、认知、思维的升级,和一些好的经验积累,那么这些是迈入年薪百万的必要因素。
第二点,他们都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以及良好的时间分配。他们有一个共同特质,我认识的这些人里面,
很少花时间在追剧,包括综艺节目
方面,他们可能
喜欢在各自所处的领域去做一些探究
。其实我们如果在聊天,聊到某个网红或者明星的时候,你会常发现他们一脸愕然,反而认识这些网红的人会被嘲笑,这是开个玩笑了,一句话来讲,就是
他们对时间的这种珍惜程度会很高,他们会很良好地去分配时间比例
。
第三点就是他们能够具备比较好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个听起来比较虚无,实际上在职场当中,
高手过招的核心能力就是洞察力和判断能力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公司为什么能够赚许多钱?”大部分人可能会说是因为老板很勤奋、员工很努力、或者产品做得很好。这些都是原因,但是
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公司它处于一个整体产业周期上扬的曲线地带
。它可能处在一个需求被打开,但是竞争者却不是过度拥挤的市场,比较容易赚钱。
绝大部分的企业,就像单点,跟随着整个产业的曲线周期上上下下,很少有企业能够逆势上扬或者独善其身。
所以
认清大势、认清本质
,是我们去判断一个事物的基础。
总结来讲,这些身价不菲的人士,他们的共性就是
在某个领域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能够在关键的时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成功的人却有相同之处。作为普通人距离年薪百万到底有多远?投资理财和创业哪个更容易让我们实现年薪百万的目标呢?敬请期待下期《财经郎眼·投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