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社会对幼儿园的高度重视,一些商家开始夸大“视频”的作用。各种“为了孩子”提倡“透明”,要求开放视频监控内容给家长。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先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种互联网时代“爱孩子”的新式武器,真的就要向幼教行业开炮么?视频的开放到底能帮我们多少,又会引发多少问题?
不可否认,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地讲述学习生活的内容,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可以让家长一目了然地看到幼儿园教学状况,减少这种不对称。但是,教育终归是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向家长开放视频方便了家长的同时,是否真的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这种通过在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并向家长实时开放,在众多教育专家看来是方便了家长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情况,但对孩子心理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
-
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儿童早期生命的底色,影响童年乃至成年后的存在状态。视频监控这件事儿在“家庭中的谈论”以及“教师的敏感”会给孩子形成幼儿园存在
不安全感的暗示
。
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行为的过度解读或误读,也会破坏孩子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依恋。
而孩子只有在幼儿期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否则自幼儿期起孩子会挣扎在由于成人之间关系的不安全而带来的恐惧当中,长大后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甚至在成年后很难真正地放松和享受成长的快乐。
-
影响孩子的信任感。
家长观看孩子的在园情况,回到家后免不了多方面的问询。而幼儿表达能力的欠缺会带来沟通上的信息递减。成长是一个习惯慢慢养成、个性慢慢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信任感是在日常沟通中可以感受到的一种关系。一些父母总是抱着怕自己孩子吃亏的心理询问、质问孩子。这会让孩子感知到父母随时可能在看自己,回家有可能会问自己。因感受到家长不能信任老师,而传导出自己对教师的不信任。于是就会约束自己在幼儿园的行为,不信任周围的环境。这种信任感的缺失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持久的伤害和束缚,不利于个性的自由成长,也可能会影响成年后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
-
减少了孩子犯错而成长的机会。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犯错的,也需要在试错过程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由于向家长开放了视频监控,教师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正常的教学行为会变得扭曲,本应该放开手让孩子去尝试的游戏会改为保守的教学形式;由于向家长开放了视频监控,教师本该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时候还是选择了保险系数高的集体教学方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也是难免的,在出现行为“是非”问题上,教师有责任指导并对错误问题提出批评,教育孩子。由于向家长开放了视频监控,家长容易单纯通过视频片段的画面而产生误解,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危机。这些对教师的影响会最终回馈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人生中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和受到伤害的时期。家长付费开通监控视频的背后是浓浓的商业气息,最终影响的是幼儿的心理健康与个性成长。我们关注家园共育,重视家长工作,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园的情况,并做好家庭教育,给孩子很好的成长空间,但不应该通过这种向家长直接收费开放教室视频监控的方式,这样既解决不了家长对孩子真实情况的了解,又容易造成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
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期的教育离不开对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创新试错能力的培养,如果任何商业手段有损于这些教育目的的达成,那么就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的“纸老虎”武器,应坚决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