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8月末。今天是出伏的第一天,但天气给人的感觉依然是——
又闷又热!
酷暑侵袭,阳气旺盛,人的心火随阳气的上升而逐渐旺盛。而
一旦心火过旺,人就容易出现燥热、烦闷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甚至免疫力下降,给疾病可乘之机。
因此,如何防心火就成为了
暑天养生的关键
。今天养生君教大家一招:
多吃红色食物。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提到,五脏有五行,五行有五色,五色入五脏。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色白青黑红黄,以及五脏肺肝肾心脾。
炎热天气,阳气最盛,心则是主阳气的脏器,“心与夏气相通应”,而
红色食物五行属火、入心经
,此时适当多吃些,可以防心火、清燥解热,让你安稳过暑天,尤其推荐以下5种食物:
西红柿,俗称番茄,有“长寿果”的美称。
中医认为,西红柿性微寒,可养阴生津、健脾养胃、平肝清热,正适合暑热天气食用。
现代科学则认为,番茄中富含的番茄红素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增强皮肤细胞活力。如果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
(约750克红色番茄)
,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西红柿与少量油脂经过加热烹饪后,内含的番茄红素更易被人体吸收,故番茄煮熟吃更好。
另外,西红柿皮中也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最好连皮一起食用。
食材:草鱼半斤、西红柿2个,葱、姜、大蒜、香菜适量,盐少许。
做法:草鱼洗净切片,加少许淀粉腌制后备用,西红柿切块。油八成热,放入葱、姜、蒜等爆香,放入西红柿翻炒3~5分钟,炒出番茄汁时加水,水开后放入鱼片,煮3分钟后加盐调味即可。
《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
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味甘、无毒,可以
清热消暑、解渴、利尿。高温天气,吃几块西瓜,冰凉爽口,轻松去除一身的烦热苦闷。
西瓜容易被细菌污染,尤其是切开的西瓜,表面多少会沾上细菌,而西瓜本身富含糖分,更有利于细菌繁殖。
一旦不小心进食了细菌污染的“毒西瓜”,极容易诱发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引起感染性休克,乃至危及生命——
而这绝非个案,每年夏天,类似的“西瓜中毒”事件都层出不穷。
所以,常温下,建议西瓜务必在在4小时内吃完;
即使放冰箱,最好也不超过1天。
而放置超过2小时的西瓜,无论是在常温下,还是冰箱中,吃时都建议切去距表面1厘米左右的厚度层。
胡萝卜味道鲜美、质地脆爽,有“小人参”的美称。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脾和胃,养血安五脏。现代科学则认为,胡萝卜富含类胡萝卜素,能促进人体免疫系统B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暑热时节人体免疫力普遍较差,吃点胡萝卜,再合适不过了。
传说,胡萝卜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会分解掉白萝卜里的维生素C,所以两者不能一同吃。
但其实胡萝卜里的“抗坏血酸”,大部分植物,包括白萝卜里都有。
根本不存在谁破坏谁的问题。
再者,蔬菜的维生素C极不稳定,切开、清洗等都可能破坏,破坏白萝卜维生素C这锅,胡萝卜可不背。
推荐食谱:粉蒸胡萝卜丝
材料:胡萝卜、油、面粉、蒜蓉、盐适量
方法:胡萝卜刮成丝,加入1勺花生油搅拌均匀,在加入2平勺面粉搅拌均匀,上屉蒸7分钟,加入盐、蒜蓉调味即可。
炎
热天气,很多人都知道吃绿豆可清热解暑,但却不知道红豆也能去祛内火。
中医认为,红豆性味辛、苦、平,无毒,入心、肺经,可清心养血、消肿利湿、抵抗疲劳。
此外,红豆对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疮痈肿痛,腮腺炎等也有一定功效,暑湿时节多吃点,有益无害。
★ 红豆入膳,赤小豆入药,别搞混!
红豆体积较大,多为圆柱形,呈暗棕红色;
赤小豆多为椭圆形,较细长,平滑有光泽。
红豆硬度较低,煮熟后变得粉糯,一般多用于日常食用,有助补血养血。
赤小豆的硬度较高,即便是长时间烹煮也依然是完整的一颗,不易烂,汤液较稀。
它的功效比红豆强些,非常适合入药,可以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材料:薏米100克,红豆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豆和薏米洗干净,红豆泡2小时,薏米泡1小时。先煮红豆,等红豆煮开花后,放入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烂,然后放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
红枣是最常见的补气药之一。中医认为,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养肝之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明,红枣富含环磷酸腺苷、芦丁等植物营养素,可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脏。
建议常人每日食用量应控制在10枚之内,脾胃不好的人每天吃3、4枚即可,痰湿体质、舌苔黄厚者应酌情减少。
做法:切取3~5片生姜或干姜,加数颗红枣一起用开水冲泡,或用沸水煮5分钟。还可以加入适量红糖。
功效:补气补血,暖胃暖宫。常待在空调房里,用姜来驱除寒气,效果显著。
除外适当多吃红色食物,平日善加调养,注意生活细节,也能多收获一份健康。
暑天太阳起得早,人们也顺应自然,日出而作,到了中午已经十分疲乏,所以最好睡个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