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尚志杂志
《KINFOLK》是全球知名的生活方式季刊,每期都包含了动人的文字与故事、深入有趣的采访,用美好的排版呈现、探索和记录生活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设计、旅行、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国产 Git 客户端全新选择! ·  14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16个SpringBoot ... ·  昨天  
芋道源码  ·  2024年,只有搞颜色的 P 站真正关心网站性能 ·  3 天前  
艾儿天空  ·  2024第39周:庚新、高月、晴了、一刀斩斩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尚志杂志

假期漫游 Vol.1|遗世而独立,是属于巴西建筑的现代主义

风尚志杂志  · 公众号  ·  · 2017-10-01 21:36

正文


打开假期出行的方式有很多种:飞机或火车,千里之外或几步之遥;你可以选择去热门景点拍照留念,也可以自驾数小时去郊区野餐一顿。KINFOLK 特别企划长假专题【假期漫游】,以“反热门”的视角为你精心呈现来自世界各地不喧闹的优质空间:一座博物馆,一间工作室或者一栋由房子主人亲手为自己打造的住所。我们以深度阅读为“旅行攻略”,按图文索骥,带你前往那些被浓郁艺术与生活气息环绕的目的地


第1站,我们去到巴西圣保罗,探访KINFOLK秋季新刊“食物特辑”中所呈现的建筑师朱利奥·罗伯托·卡汀斯基的家,看看他为自己打造的这座巴西现代主义建筑以及包围着建筑的人工雨林,感受住所背后,那看似任性实则坚定的对自我生活方式的追求。




朱利奥·罗伯托·卡汀斯基之家


在拜访卡汀斯基的家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现代建筑运动是如何在遗世独立中蓬勃发展着的。当欧洲正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巴西的建筑师则流行起自建家宅,然后邀请客户过来共饮马黛茶,一展他们的建筑风格。这类房子大多建在处女地上,周围没有邻居,也不必应对规划问题。此外,便宜的劳工和现成的混凝土,也方便建筑师们大展身手。


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这位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建筑师,正是这么做的。他的卡阿诺斯之家(Casa das Canoas)便是那个年代的绝妙简约性的缩影:拥有动人弧线的墙壁自由地弯曲着,一大块形成波形曲线的混凝土则像三明治一样叠在最上面。欧美设计师看到后无不瞠目结舌,既表示反感又充满敬畏。1949年,野兽派的建筑同行若昂·巴蒂斯塔·比拉诺瓦·阿蒂加斯(João Batista Vilanova Artigas)也设计了自己的住家。现代的材料成为了明星:裸露的混凝土墙、未抹灰泥的石头、原钢以及巨大的玻璃窗格,这些都通过极妙的形状呈现出来,在巴西以外的地方根本想象不到。


卡汀斯基的家,是巴西现代主义元素的集合体。


今天故事的主角——朱利奥·罗伯托·卡汀斯基(Julio Roberto Katinsky),在1972年设计的住宅亦如是。他借此实现了令自己辗转反侧的建筑师梦想,并通过自己的气魄和一大堆混凝土,解决了20世纪的住宅所面临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以及南美地区烈日灼烧的烦恼。朱利奥·罗伯托·卡汀斯基位于圣保罗的家,是一幅有生命、会呼吸的巴西现代主义杰作:包括所有的曲线、混凝土和攀爬植物


卡汀斯基为这个葱茏的雨林花园设计了一块水泥遮阳板,让人得以在圣保罗的烈日灼烧下休息片刻。


客人在进入卡汀斯基家里之前,要先经过一个汽车棚。汽车后面有一道上锁的街门,来访者跨过一道门槛之后,便可以一览巴西现代主义。散落在四处、并未完全修整的石器,是城市规划梦想的体现。在圣保罗郊区,天花板、支柱以及旋转楼梯的需求大增。就像如此之多的巴西当代建筑物一样,混凝土丛林让位给了真正的丛林。落地窗可以俯瞰植物丛生的城市花园,翠绿色的雨林树木与暗灰色的墙壁相互呼应


热带雨林气候既是朋友,也是敌人。方格石篱笆耍弄着太阳光,让斑驳的光线可以照射到楼上的书房;卧室不需要中央供暖,但那扇大大的窗户需要装上百叶窗帘以减缓正午太阳的直射;回到楼下,客厅的天花板延伸到了花园之中,形成了遮阴的门廊;房子的水泥结构也可以驱除这座城市让人汗流浃背的潮湿闷热感。


这张具有曲线美的白色扶手椅由马丁·艾斯勒(Martin Eisler)设计,这位奥地利设计师在巴西生活多年。


现代主义如何进入巴西,这是一个关于大众而非小众的神话。1930年代见证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叙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和波兰等荒乱国家的公民纷纷跨海西逃。1936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大驾光临。这位出生于瑞士的法国建筑师乘坐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飞艇前往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这段航程花费了近5天的时间。他远赴里约是为了替这座城市设计地标建筑教育卫生部大厦。时年30岁的奥斯卡·尼迈耶协助其完成了这座雄伟、巍然、醒目且实用的建筑。(10年后两人又合作设计了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尼迈耶是设计委员会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落地窗可以俯瞰植物丛生的城市花园


1938年,巴西庆祝建国50周年。这个地球上第五大的国家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学校、居民区和机场。尼迈耶和他那些同样年轻的同事决定采用柯布西耶的理念,设计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楼居住空间。他们摒弃了炫耀之心和过度装饰,而是通过巧妙且具有理性主义的美感迎合激增的人口,而这本身也成为了一场运动。1943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举办了一场名为“巴西建造”(Brazil Builds)的展览。欧洲正在培养新古典主义巨兽——或者说消灭相邻国家的巨兽,而巴西则在构造一个建筑上的新世界。


卡汀斯基的客厅,除了他自己的设计,家中家具还包括巴西设计师乔格·扎尔祖平(Jorge Zalszupin)设计的咖啡桌,以及出自家具设计师若阿金·滕雷罗(Joaquim Tenreiro)之手的椅子。


当阿蒂加斯为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ão Paulo)设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时候,这场运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毫不夸张地说,这幢教学楼让建筑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纤细的水泥柱支撑着6层高的教学空间,而楼层之间由倾斜的通道连通,鼓励人们合作与交流。毫无疑问,那些混凝土柱子和水泥桌子对学院的一位年轻同事产生了影响——朱利奥·罗伯托·卡汀斯基。


家中细节,透露着主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


2002年,卡汀斯基决定不再教书、设计和写书。有一个人后来曾和这位代表着巴西建筑史的大师有过交集,他便是居住在米兰的室内造型师莱昂德罗·法瓦洛罗(Leandro Favaloro)。2011年,法瓦洛罗曾登门造访卡汀斯基,受Casa Vogue 委托拍摄这位建筑师的住家。他说道:“住在巴西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几百所漂亮的房子,但这一所是最棒的。门框之外有一种热带雨林的感觉蔓延开来,你感觉自己是在丛林里,而不是在圣保罗市中心。”正如许多巴西现代派住宅一样,它有着有力、简单和干净的线条,但几乎没有装潢。法瓦洛罗的团队不得不自己带椅子和设计书过去进行拍摄。


简约但不简单的工作室


建筑界有一句格言:没有什么比未来的愿景褪得更快。不过,卡汀斯基以及其他同时代的房子,却能够经得起岁月的洗礼。作为这场现代主义运动的产物,这些建筑看起来能够经久不衰,并于时光中历久弥新。



- THE END -



WORDS by Tristan Rutherford

PHOTOS by Ricardo Labougle

EDITED by Ladong



本文节选自KINFOLK秋季新刊“食物特辑”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KINFOLK中文版




十一长假闪亮登场,大家的长假计划是怎样的?有趣的、冒险的、无聊的、糟糕的,都欢迎留言给KINFOLK,我们聊聊“假期那些事”。如果你的计划足够精彩,假期回来,就有机会收到我们送出的神秘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