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小黄花,
从出生那年就飘着,
童年的荡秋千,
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
在新沂的一户农家小院内,
14岁的康康(化名)
正坐在院子里,
他手中拨动着吉他弦轻声哼唱着。
康康今年上初三,
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
母亲在他出生后便不知所踪,
父亲在他7岁时突发脑梗去世,
康康自幼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康康在梦想小屋里看书
尽管生活不易,但康康始终保持着阳光开朗的性格,在学习上勤奋努力,从不让家人操心。他每天清晨5:30准时起床,晚上学习到很晚才入睡。
“从家里到学校大概10里路,我早上早起一会儿去堂哥家,婶婶送我去上学。
”康康感激地说。
在学校,康康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班级排名稳居前五
。他的理科成绩尤为突出,数学满分140分,常常能考到120分甚至130分以上。他还担任班级化学课代表,不仅自己学得好,
还总是热心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
康康通常在学校吃午餐和晚餐,
每天的标准是17元。他省吃俭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从不抱怨
。
课余时间,他喜欢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阅读《海的女儿》《鲁迅全集》等经典作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书籍不仅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
康康的目标明确而坚定——
希望考上新沂三中
。对他来说,这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康康坚信,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不仅成绩优异,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少年,成为大家口中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初二开始,康康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每周跑三四次。
凭着自律和坚持,他的跑步成绩非常出色,
1000米能在3分25秒内跑完,50米冲刺更是只需6秒8
。
除了学习和运动,
康康还主动分担家务
。每天放学后,他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还学会了做饭。
在那不大的厨房里,墙壁被熏得黢黑,木柴整齐地堆放在一旁。
爷爷奶奶平时在这里准备每一餐,用心呵护着康康的成长。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想多帮他们分担一些。”康康认真地说,“我学会了做番茄炒蛋,以后我还想学做更多的菜,给爷爷奶奶吃。”
康康不仅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还是同学身边的开心果。他活泼开朗,
总是能带给同学们欢笑和正能量
,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还是课后的交流,康康总能用他阳光的性格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除了学习,康康还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同学借给他一把吉他,他便开始了自学弹唱。“我现在只会弹《晴天》和《青花瓷》。”康康谦虚地说。
73岁的爷爷在19岁那年参军,成为了一名陆军战士,并服役了6年。康康的爸爸则在16岁入伍,成了一名海军,转业后在广东的一家医院从事安保工作。
爷爷和爸爸的军旅生涯一直影响着康康,
让他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向往,心中种下了从军的梦想
。
“我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部队的故事,
以后想考军校,当一名空军
,这样我们家海陆空就集齐了。
”他笑着说。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康康的成长路上充满了社会各界的关爱。爱心人士杨阿姨每年都会来看望他,关心他的学习和成长;爷爷的战友童爷爷也常送来关怀。这些温暖的举动让康康心中充满感恩,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康康的新年愿望很简单
——他想要一件温暖的棉服
。
如果你愿意帮助这个优秀的男孩,
可以为他送上一份心愿大礼包,
或者每周抽出一小时进行志愿服务,
陪他度过更多的美好时光。
当然,
你也可以选择一对一与他
建立帮扶关系,
为康康送上一件温暖的棉服,
点亮他的新年“微心愿”。
(扫码咨询请注明“爱心”)
活动内容
1.新年心愿礼包。包括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冬衣、2025年度徐报小记者团、大学生/爱心人士和帮扶学生
寒假1小时志愿辅导和每周1小时的志愿服务。
2.心理关爱及成长陪伴。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设立“成长导师”计划,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作为孩子们的导师,提供学业指导与人生规划建议。定期组织户外活动、文化体验等,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参与对象
1.爱心家庭。面向社会招募
家有儿童的爱心家庭
,进行一对一定向资助,组织方将定期安排两个家庭共同参与公益活动。
2.爱心企业。招募
爱心企业
,能够为这群孩子提供新年心愿大礼包,企业员工也可以一对一志愿帮扶,为孩子提供校外社会实践机会。
统筹 孙冯燕
策划 祁淑彬 王天依
记者
梁梦雨 邓璇 见习记者 马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