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一届孩子不是能怼,是太能怼了!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11-12 14:01

正文


我发现养孩子有3大痛点:
1.没有一笔钱能活到最后 (详情请见➡️ 双11老母亲购物图鉴:说好不哭,笑着吃土
2.辅导孩子写作业
3.试图跟孩子讲道理
其中,最后一条尤为 致命
那些偏偏要和孩子讲道理,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父母,最后99%都是成功送上了膝盖。🙇🙇‍♀️
前几天,我看到黄磊老师的一则微博⬇️。



早上看到妹妹早饭没吃完,黄老师就想和她谈谈不要浪费的事情。

先是对她说:“你现在浪费的东西将来你长大了就吃不到了。”
没想到被妹妹轻松轻松拿下一血:
“所以我以后一直都会吃到糖,因为我从不浪费糖。”
黄老师不死心,又试图从“动画片里的公主都不浪费”的角度说服妹妹。
这时候妹妹又说了:
“公主从来都不吃饭,因为她们都忙着在演戏,没有时间吃饭。”

K.O.
面对这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 小机灵鬼 ,还想要跟他们辩论、讲道理,还没开口父母就输了啊!
PART1
孩子怼人第一招: 思维敏捷,以理服人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他们全名应该叫: 老母亲和大猪蹄子联名出品·杠精·反套路·熊·孩子。
打从会说话起,就一直在怼人从未被超越。
老母亲说一句,他们嘴里有一百句等着你。
而且每一句话都是直戳痛点,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怼父母小分队,分分钟让你跪地求饶。


“今天2号了,你的工资条呢?”
“还没发?不要再骗我了。我已经问过你的同事小悦阿姨了,她的工资昨天就到账了!”
“怎么扣这么多?!哎呀,每一项都是我反复提醒过的。”
“你去打听一下,我们班韩梅梅的家长,工资是他们单位最高的。每个月拿满勤奖、优秀员工、劳模、先进工作者。你呢???”
上面这些模仿家长语气的怼人合集,全部来自于网红小学生天天。网友们看了以后纷纷点赞神还原,表示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孩子
当然,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才知道,这些话都是天天在老爸带着耳机听音乐的时候偷偷说的。


等老爸摘下耳机的那一刻,只剩下 “我太爱爸爸了”、“我超级爱爸爸” 的彩虹🌈
看看这思维,这应变能力!
简直针针见血,刀刀毙命!
孩子一张嘴,就知有没有!
微博上,有一位小女孩在针对老父亲以嗷嗷喊叫为主的教育方式时,就来了一波以理服人的神仙操作。

“你骂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点来骂人呢?”
“你已经读过小学、初中、大学,你还不会用好的句子、名句来骂人吗?不会用古诗来骂人吗?”
这无法反驳的质问,我哭了!
这天衣无缝的逻辑,我跪了!
PART2
孩子怼人第二招:简单粗暴疗效好
现在的孩子都是人精, 怼人不眨眼,教育有风险
煽情的结束了,那他们就粗暴;防守还不够,那他们就主动进攻。
总之,他们会的可多着呢。💅
比如,一位黑人妈妈刚刚箍了牙齿,正拍视频跟网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旁边的儿子轻松几句话就惹得妈妈大打出手,秘诀就是 直击痛点
妈妈:“我今天箍了牙……”
鹅子:“你要是不吃那么多糖果、零食的话,就不用箍牙了。”
妈妈:“总之,这个夏天我将是最嗨的辣妹。”
鹅子 :“得了吧,你算什么辣妹,你就是个牙套妹。”
几个回合下来,这位妈妈总算明白一个道理: 强大的武力才是震慑话唠的唯一途径



试图跟孩子讲道理,最后的结局就是一个急赤白脸、斯文扫地;一个屡败 屡战 、没心没肺。
别看这一届熊孩子怼父母的样子貌似是简单粗暴,实际上却是粗中有细,突出重点!
因为他们太擅长使用反问句了!
在一档综艺里,伊能静就曾分享过自己跟儿子哈利第一次吵架时的情形,当时儿子想要学剪辑,但伊能静想让他学编剧,两人发生了冲突。
哈利问她:
“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
“我的未来你去过吗?!”
这……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伊能静听完以后,只觉得像被敲了一棒子。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自然也没有“别人家的父母”。什么辣妹明星有钱没钱,在被怼这方面,孩子总是一视同仁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怼就完事了。
PART3
孩子怼人第三招:强硬认怂无缝切换
当然了,这届孩子大多数求生欲还是比较强。
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主要就是写作业的时候。
作为当代亲子关系的重大考验,在进行写作业这项活动的时候,熊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一个不小心,就不再是讲道理的事情了。
只要情形不对劲,或是大哭,或是秒怂。
前一秒还是一心求死,后一秒就是“皇军托我给您带句话”。


在这种敌我矛盾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熊孩子依旧是逻辑感人,但往往会增加一些苦情的戏码。

妈妈很激动,女儿也在一旁边哭边说话,每句话都带着哭腔,还间杂着吸鼻涕的哼声。
女儿突然提高音量: “就这个题我都给你讲几遍了还不会! 我跟你学的对吗嘤嘤嘤? 对吗鹅鹅鹅?
妈妈:“今天这个问题,是不是妈妈教你一个多小时了都没会?”
女儿:“你现在再教我最后一次,我把这些都念完了,你,你让我玩这个玩具。”
女儿不怎么哭了,虽然态度还是无比强硬,但是内容开始服软了。
最后两人各退一句,妈妈不再嗷嗷喊,女儿也继续抽抽嗒嗒地写作业。
正是这种粗暴与苦情,自由切换的演技。让孩子在跟父母讲道理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灭火器的角色。
反正山水有相逢,谁也不知道孩子的一顿毒打和老母亲的脑溢血谁会先到来。
这时候置身事外的老父亲上线了,此刻他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嘱咐女儿:
“一会儿你学完习赶快给你妈哄好,别最后连累我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