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志龙
来源: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NO. 1|
400多受害人,
有企业主和支行行长
改变命运的事常发生在你无法预料的时刻。
“如果不是这个遭遇,我现在可以带着1000多万现金回老家,过富足安稳的退休生活,老两口周游世界。
但踩了雷,如果不能把钱要回来,
我一生积累的所有财富都可能化为乌有。
我怕面对现实,天天不能入睡,老头子要我去深圳找肖建海要钱,我到哪儿能找到他啊?”
肖建海,是深圳私募轩鸿基金(轩鸿控股旗下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向笔者痛诉的,是一位快60岁的退休女性,
半年前还是坐拥1500万现金的富裕人士,现在买张去深圳讨债的机票都要刷半天携程,选一张最便宜的早班机。
30多年前,夫妻俩同到深圳,赤手空拳打拼,转眼到了退休年龄。
去年底,他们把在深圳及惠州的房子卖了1000多万元,准备回江苏安度晚年。
因为在单位一直管财务,有个熟悉的理财经理,从银行跳槽到一家私募基金,以前经常给她推销一些理财产品,利率比银行高,也从来没出过事。
这回理财经理推荐的是一家叫轩鸿基金的私募发行的
年化11%的产品
。凭着过去的信任,
她把卖房的钱和身边所有的现金全买了三个月的短期产品。
她想,反正年底和春节也不用钱,春节以后就回江苏了,孩子建议到时可以配置点股票。
3个月的短期产品,去年12月买的,春节后2月份就到期了,
可轩鸿以各种理由不兑付,要她签展期合同,或者选择新的理财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投资人不能兑付,他们开始向相关部门投诉。
到了5月,好不容易通过“建群”把买了轩鸿产品的难兄难弟凑齐,
居然有400多人,其中有小企业主,有银行职员,有在深圳奉献了半辈子的异乡人。
一位四川籍的姓贺的投资人,早年在工程兵部队翻山越岭,当过排长,转业后是第一批深圳建设者,老婆跟着从老家来深圳,没有文化进不了工厂,就靠捡垃圾、做保洁员的微薄收入接济家用,供两个孩子上学。
平时省吃俭用,几百万的积蓄是一生的血汗钱。
听了轩鸿理财经理的话,
买了一年期年息11%的“固定收益产品”,
欲哭无泪。“现在年龄大了,经济环境又不好,到哪里去挣这个钱啊?”老排长说。
踩雷的不仅有这些不懂私募为何物的普通人,还有一些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有银行的支行长,有企业主,都是熟人介绍来买的。
“这个三十几岁的‘小杆子’真没有人性啊!我们并不是贪心,而是看到他的利率10%,说是用来赎楼的过桥资金,信以为真。
现在100多万元栽在里面,家有重病号在ICU(重症监护室),这是我们家的救命钱啊。
好不容易堵住他,他居然说:
‘哪家没有个生病的,在ICU里又怎么了?’甚至说‘你跳楼我又不要偿命’,‘把你们骗翻是我的本事,你买了就自认自己是傻逼吧。’”
一位私营企业主说。因为没有流动资金,他的企业陷入困境。
他请律师调查,
发现肖建海从去年底就把实际控制的所有公司财产都转移了,爆雷后的几个月中仍发生了十多起以资产转移为目的的工商变更。
NO. 2|
资产都是假的,
实际资产已转移或者隔离,
所有银行帐户都是空的
“就是鬼画符,从5月到现在,我们已经跟肖建海谈了几轮,每次他承诺的都落空了,一会说要拿自己的房产、商铺等资产变现,把本金还给我们,一会说你们400人成立个公司来承接资产,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
投资者唐斌(化名)对笔者说,
导演这幕基金骗局的肖建海,是个85后,潮汕人,初中文化,公司网站上说是清华五道口的EMBA,在深圳做房产中介挖得第一桶金。
2018年,他的轩鸿基金邀请知名经济学家站台,到处搞财富讲座,成立公益基金,大搞慈善活动。
挖来100多人的理财经理团队到处找高净值客户。
轩鸿控股官网显示,就在爆雷前,轩鸿公益基金会主办了“问势2019”报告会,肖建海作为主办方致辞,
邀请了两位知名经济学家参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官员今年5月也到公司考察,为其站台背书。
据内部员工介绍,轩鸿一直通过高提成、高激励挖理财经理。年化收益11%的产品,只要拉来,
客户经理马上就能拿6~7%的提成,都是提现金,从来不用交个税。
春节前有个客户经理拉来3000万元进帐,直接开庆功会,
现场提成200万元现金,全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连公司高管都拉亲戚朋友来买产品。
经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查询,轩鸿发行的26只所谓私募产品,
其中的23只都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募集,均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托管在包商银行深圳科技园支行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许多资金当天到账当天转走。包装的所有项目都是子虚乌有。
以合伙企业名义开设的多个募集账户资金全部清零。经查,深圳轩鸿虽然办理过私募基金登记,但早已被标注为“
异常机构”
,但其仍然巧立名目,大肆以并不存在的虚假项目兜售所谓的私募基金。
深圳市证监局给投资者的回复称,对于轩鸿控股涉嫌经济犯罪的相关线索已移交公安机关。
轩鸿基金遍布全国的受害者有400多人,爆雷后几个月,各路投资人通过司法保全和工商信息查询,汇总各方信息显示,
大量所谓“底层资产”都是编造出来的虚假资产,一些房产证明的“小红本”是过期作废的。
理财经理推销产品时介绍说,
募集资金用于前海的公寓、坂田的美食城、滨海之窗房产等高档小区、学位房、人才公寓、赎楼基金等实物资产,但现在查证都是造假,实际不存在。
多个投资人通过司法手段保全相关银行账户后显示,大多数账户资金余额少于1元,只有一个账户上有1万多元,还不够付律师费的。
轩鸿基金在爆雷后通过微信发给投资人一段小视频,显示公司有数亿存款,也被证明造假。
“我一收到那个视频就知道坏了,这是非常低级的行骗手段,我们撞上骗子了。”一位被骗的金融从业者说。
根据由投资者提供的截至2019年2月18日的轩鸿基金产品汇总,尚未结束的基金产品有20只处于封账兑付中或募集中,如2016年9月12日的鸿盈四号(规模1亿元),标的物为轩鸿·深圳核心片区优质资产产业基金I期第四批.
2017年8月15日轩鸿大冲契约型基金(规模3.8亿元),用于折价受让南山大冲华润城5678平方米物业.
2018年6月15日鸿图私募基金(规模8000万元)用于并购深圳南山红树西岸694.84平方米物业等。但多位投资人聘请律师对以上资产申请保全时发现,这些资产要么不存在,要么早已物是人非,全部易手转移。
深圳潮汕圈内人介绍说,有些项目是肖建海主动找“一致行动人”提前介入进行司法保全的,等醒悟过来的投资者动作时,已经没有机会了。
也有消息说,过去半年间,
肖建海通过潮汕的地下钱庄已把数亿资金转至香港,其老婆孩子也早已移民香港。
5月以来,谈判一轮又一轮,证监局、金融办、公安部门均已介入,金融办已要求轩鸿控股于7月12日之前将可覆盖投资人本金与利息的资产清单汇总上缴。
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肖建海通过控制仓促选出的并不专业的临时投委,不断地给投资人出难题,要400多投资人成立公司来接资产,但至今没有提供真实可靠的资产证明。
几个月下来,事态没有任何进展,原地打转,多个投资人表示肖建海把投资者当猴耍,拖得精疲力竭。
“最近肖建海突然说为表示诚意,要交公司的印章和银行的U盾,账上一分钱没有,要公章、U盾有什么用呢?”
延伸阅读:
20亿地产私募底层资产成谜!
钱难退,投资人与85后实控人拉锯两个月,曾邀名人站台拉客
来源:
券商中国 作者:
刘筱攸 胡飞军
7月12日星期五,轩鸿基金投资人召开了最新一次的投资人见面会。轩鸿基金维权群里已验资的410名投资人诉求很明确:
安全拿回本金。
“从5月末到现在,我们基本每周都会跟肖建海 (轩鸿金融控股集团实控人)见面谈判。每次他承诺的都落空了,
说要拿自己的房产、商铺等资产进行变现把本金还给我们,根本没有付诸行动,时间就这么一拖再拖。
”
一名投资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祸起今年5月初,深圳私募鸿轩控股多只产品逾期。吊诡的是,这些产品均号称投向真实底层资产,如位于前海的公寓、坂田的美食城、滨海之窗房产等高档小区、学位房、人才公寓、赎楼基金等实物资产,但却都无法退出。
既然底层资产真实,轩鸿基金为何到期不退?如果资金未流向上述房产,那么钱去了哪?投资人的疑惑至今未能得到合理解释。他们认为,轩鸿基金的部分底层资产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未流向实际地产类项目)。据已验资的投资人和投资经理统计,轩鸿基金逾期规模共约20亿元。
众多投资人随后于5月中旬、6月初分别向经侦和证监局报案。记者获得的报案书显示,轩鸿控股未兑付的理财产品共计26只,其中23只基金都以有限合伙形式募集,均没有备案。
最新的进展是:
深圳证监局与金融办均已介入,金融办已要求轩鸿控股于7月12日之前将可覆盖投资人本金与利息的资产清单汇总上缴。
根据轩鸿控股网站介绍,深圳轩鸿金融控股集团(简称“轩鸿控股”)成立于2006年,业务涉及商业地产运营及资产管理等领域。轩鸿控股董事长肖建海生于1985年,是地地道道85后。
5月,轩鸿控股产品出现集中逾期,但就在1月和2月轩鸿控股还陆续主办或冠名多场活动,邀请社会知名人士站台,以吸引高净值客户。
“2019年初爆雷之前,他们还邀请了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等站台,现场也有不少有意向投资的高净值客户。”投资者唐斌(化名)对记者表示。
轩鸿控股官网显示,1月6日,由轩鸿公益基金会主办的“问势2019”报告会,轩鸿控股董事长肖建海作为主办方致辞,并邀请了知名经济学家
樊纲
做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