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热播好剧《小巷人家》展开,介绍了该剧的背景、剧情以及剧中人物的故事。文章还强调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眼界、言行和三观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巷人家》是一部热度高、口碑好的电视剧,讲述了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一条小巷里两代人的生活故事。
剧中揭示了父母最该知道的3个教育真相,包括眼界的广狭、言行的影响以及三观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父母的教育眼界对孩子的未来有重要影响。眼界开阔的父母能从多个维度考虑孩子的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
剧中庄图南的母亲黄玲就是一个例子,她果断拒绝家人的无理要求,为图南的高考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关键观点3: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对世界的第一认知,积极乐观的言辞能够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
剧中林武峰总是鼓励妻子宋莹,为她创造幸福的家庭氛围,这种氛围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关键观点4: 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正确的三观能引领孩子走向正道,健康成长。
文章强调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提升自己的眼界、优化语言、修正三观,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正文
自开播以来,这部剧热度居高不下,口碑更是持续走高,豆瓣评分高达8.1。
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讲述了在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一条小巷子里,庄家、林家、吴家两代人的生活故事。
精彩的剧情,不仅勾勒出时代变迁下的众生百态、人情冷暖,还揭示了父母最该知道的3个教育真相。
看完这部剧,你会顿悟:
家庭教育,足以决定孩子一生。
剧中,吴家的女儿姗姗,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本有可能成为小巷里的第二个大学生。
在他和妻子看来,就算姗姗读了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就算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分配工作。
的确,读大学后的发展未必比中专好,但至少能让姗姗有更多选择权。
而不是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条件相对差、离家远的乡镇学校;也不至于因为学历低,难往更好的工作岗位上调动。
眼界狭隘的父母,很容易因为一时利益,断送孩子未来;
眼界开阔的父母,则会从多个维度长远考虑问题,做出更好的选择。
庄图南之所以能成为小巷里的第一位大学生,与母亲黄玲有很大关系。
高考前一年,生活在贵州的小姑子庄桦林,希望能在苏州为儿子求个住处。
不仅如此,一向偏心的庄父庄母,还得寸进尺地提出,让老三家的两个孩子也住进来,三个人和图南挤一张床。
面对一家人的步步紧逼和道德绑架,黄玲果断拒绝,并耐心解释:
他们住进来后,庄父庄母会不断地提要求,导致她和超英吵架,影响图南学习。
她表示不能让图南冒一点险,宁愿离婚自己带两个孩子,也决不让步。
直到第二年图南考上同济大学,庄超英才理解黄玲的苦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都依据自己的眼界,为孩子规划未来。
正如《哈佛学子“无我”专注力》中写的:“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常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对孩子进行了怎样的教育。”
有眼界的父母,会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孩子选择更具潜力之路。
他们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开阔眼界,提升自我,如此便在孩子面临求学、婚姻等重大问题时,给出更合理的建议。
否则孩子就只能被困在狭隘的认知里,一辈子走毫无竞争力的“老路”。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项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他在1-6年级中,随机选出一些学生,对老师说他们具有极高潜能。
八个月后惊奇地发现,这些学生竟在多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实验说明:
他人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改变命运。
庄超英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母亲经常诉说自己供三个孩子读书的不易。
以至于庄超英从很小起,就学会了为家人付出,比如为了能让父母和老三多吃一口,他自愿少吃。
每次这么做,母亲都会不停地夸他懂事,直夸到他觉得自己就该饿着。
黄玲刚嫁到庄家时,庄母也经常和她念叨以前的苦日子。
她告诉黄玲,为了供孩子们读书,家里欠了太多债,必须要用超英的工资偿还,出于感动,黄玲并未拒绝。
直到老三结婚时,她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债早就还完了,那些钱是给老三结婚用的。
后来迫于生计,每生一个孩子,黄玲都会让超英拿回一部分工资。
用自己赚的钱养家糊口,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超英觉得特别愧疚,为此经常找理由和黄玲吵架,即使他知道黄玲是对的。
受父母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想让孩子们,也无条件地帮扶父母和老三一家。
庄超英作为家中一份子,理应帮家人分担,但绝不是建立在“牺牲小家”的基础上。
有位诗人说:“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力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
一味诉苦、打压,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让他一生都活在内疚与自我怀疑中;
即便有天觉醒了,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会因为父母说过的话,不敢做出改变,进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中。
要想让孩子成为积极乐观的人,就要多说肯定和鼓励的话,让孩子觉得自己配得上世间的一切美好。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
林武峰小时,家庭条件也特别不好,为了省点助学金寄给家里,他从高中起就过着喝凉水吃地瓜的日子。
与庄父庄母不同的是,经济状况好转后,母亲就让他别再寄那么多钱,攒钱成家。
作为当时难得的大学生,林武峰与初中生宋
莹结婚后,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相反总是把妻儿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宋莹所在的厂子评选先进生产者,奖品是她心心念念的电视机票。
但她差几票落选了,伤心时,林武峰突然拿出用50斤粮票换的电视机票,并安慰宋莹说一定是同事嫉妒她太出色了,才没选她。
自幼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林栋哲,虽然调皮,却特别懂事。
他会在妈妈被取消当年所有考核评分资格时,偷偷制作奖状送给妈妈。
由于林武峰工作原因,要一家人搬去广东,他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起我,你们肯定更不想走,你们都决定要走,那就一定对咱家是最好的选择。”
后来,林栋哲和青梅竹马的筱婷谈恋爱,被问到何时与家长坦白,他贴心地说:“我得看筱婷的意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就在于父母。“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平凡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调皮、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缺少正确的认知。
三观扭曲、善恶不分的父母,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逐渐偏离正轨。
三观正的父母,则能引领孩子走向正道,健康成长,修炼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