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海口至儋州!海南高速公路+1 ·  7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02 15:06

正文


冬季天气冷,很多人会选择把门窗紧闭,窝在家中“猫冬”。但也有人,不管多冷都会每天坚持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1


冬天完全闭门关窗不可取


冬天如果完全把门窗关闭,在把寒冷关在窗外的同时,也把“缺氧”的污染空气关在了屋内。 实验显示,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让3个人同时在室内,3个小时后,会使房间内温度上升,二氧化碳、细菌、灰尘数量都会增加。

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 轻则会出现头痛、头晕、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重则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 对健康十分不利。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2


经常开窗通风有这些好处!



1.抑郁风险低

2024年9月在《情感障碍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 与不开窗通风的老年人相比,每周开窗通风>5次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33%显著相关。

在我国老年人群中,高频率的开窗通风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2.呼吸疾病风险低

进入冬季,空气相对干燥,我们的鼻腔、咽喉等黏膜失去水分,降低了防御能力,容易被各类病菌感染。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降低房间内病原体浓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进而防止疾病发生。

3.大脑更舒服

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的氧气不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把有害的、被污染的空气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从室外获得更多的氧气、负离子等有益物质,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3


开窗通风有讲究

做好4件事


1.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

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让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起来,让室外的含氧空气进入室内,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每天开窗2次,时间上可以选择上午9~11点以及下午2~4点 ,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相对较少,空气污染物也少,每次开窗20分钟左右。

此外,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使空气质量变差,如果居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且楼层较低,开窗通风最好避开这一时段。

2.每次开窗不短于15分钟

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不短于15分钟,20~30分钟为宜。如果只将窗户开个小缝,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

3.开窗通风最好对流一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