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伦·巴菲特: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2017年7月《福布斯富豪榜》发布,巴菲特以净资产734亿美元排名第四。 《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87岁的沃伦·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财富增长31%,成为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的第二人。
☜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可谓空前热闹,总结观点如下:
1、业绩:伯克希尔一季度亏损11.38亿美元,为九年来首度亏损,主要由于新会计准则和要求将未实现利润或亏损计入损益表。
2、中美贸易:相信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有非常多的共同利益,尽管贸易分歧不可避免,两国都能从合作中得到更多。
3、投资人应该把目光投向中国:今天美国的很多投资人错过了中国的机会,应该把观点移向中国。
4、增持苹果:今年一季度增持了7500万股苹果股票,累计持有约2.4亿股,持股比例约4.8%,市值达407亿美元,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大重仓股,仅次于富国银行。
5、加密货币结局糟糕:因为他们没有产生任何跟这个资产相关的价值,而且还会面临一些其它可能很快创造出来的新问题,包括汇率等等。贸然投机,结果不会太美好。
6、看好能源和航空行业:查理·芒格表示,能源行业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的,我们也会非常智慧地进行投资。巴菲特表示,对于航空类公司,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愿景,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业务。
本文,我们主要聊点别的!关于巴菲特和马斯克争论的护城河理论↓↓
01
攻方:马斯克,特斯拉CEO
在特斯拉2018年一季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说:护城河的概念很逊(lame),也很古旧(quaint):
如果你对抗入侵敌人的唯一壁垒就是护城河,你坚持不了多久,真正重要的是创新节奏,这才是保持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02
守方:芒格+巴菲特
94岁的伯克希尔副董事长芒格反击称,马斯克指“护城河老旧”恐怕只是在形容历史上真正的护城河,这是很滑稽的言论(ridiculous),因为巴菲特也不想建设一个真的护城河做防御工事。
87岁的巴菲特表示,他承认某些行业的“护城河”被摧毁速度在最近几年加速,但相信企业会继续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也不认为科技已经摧毁了每一个行业的“护城河”。
他表示,创新的速度确实加快,令更多企业抵挡不住竞争,却不代表现在可以完全否定“护城河”理论:
显然,你应该改善自己的护城河,在任何时候都捍卫自己的护城河。仍有一些非常好的护城河存在,例如成为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商就非常重要。
巴菲特举例称,科技并没有把伯克希尔旗下保险商Geico的竞争对手成本真正降下来太多,导致Geico巩固了自己的护城河;再比如,伯克希尔旗下的喜诗糖果(See's Candies)也有护城河。他调侃道:
马斯克可能在某些领域有所颠覆,我不认为他在糖果领域会颠覆我们。
随后,马斯克在推特上回应了巴菲特的言论,说要成立一家糖果公司:“它会非常棒,我非常非常认真。”
让我们先看看,到底什么是护城河。
03
护城河的出处
1995年。巴菲特对“护城河”的概念作了仔细的描述:
“奇妙的、由很深、很危险的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高雅的人。城堡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是主人天才的大脑;护城河永久地充当着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内的主人制造黄金,但并不都据为己有。
粗略地转译一下就是,
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许权很难被复制,具有极大或者说永久的持续运作能力。
2000年。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
“我们根据‘护城河’、它加宽的能力以及不可攻击性作为判断一家伟大企业的主要标准。而且我们告诉企业的管理层,我们希望企业的护城河每年都能不断加宽。这并不是非要企业的利润要一年比一年多,因为有时做不到。然而,如果企业的‘护城河’每年不断地加宽,这家企业会经营得很好。”
2007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指出:
“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一条坚固持久的“护城河”,保护它的高投资回报。资本动力学决定了竞争对手会不断进攻那些高回报的商业“城堡”。
因此,坚固的防御,例如成为低成本制造商 (汽车保险公司GEICO,好市多仓储超市 Costco)或持有一个强大的世界性品牌 (可口可乐、吉列、美国运通),对于持久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商业的历史充满了‘罗马蜡烛’( RomanCandles),那些自我保护措施不足的公司会很快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
在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看来,“护城河”就是“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芒格和巴菲特的比喻则是:公司本身等同于“城堡”,而城堡的价值是由“护城河”决定的。
在某年的年会相声上,二人有下面这段话:
“谷歌有一个巨大的新护城河。事实上,我从未见过这么宽的护城河。”芒格说;
“我不知道该如何对付他们,”巴菲特说;
“他们的护城河充满了鲨鱼!”芒格又补充说。
然而,他们并没有买入谷歌的股票。
04
护城河的四大来源
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多尔西总结了“护城河的四大来源”:
1、无形资产
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法定许可权。
如果消费者仅仅因为品牌就愿意购买或是支付更高的价钱,这就是经济护城河存在的有力证明。巴菲特曾使用了一个词“消费品牌地位”简明地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专利权和法定许可权就不展开说了。
“在评价无形资产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看它们到底能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以及它们能持续多久。”
芒格最喜欢的投资——喜诗糖果的购买经过,其核心逻辑,
就是商誉。
在加州给女孩送糖果,如果不是喜诗,你简直不好意思。
茅台在中国,也是类似逻辑。
2、转换成本
“客户从公司A产品转向B公司产品省下的钱,低于进行转换发生的花费,它们的差额就是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的最大收益者就是你的开户银行。其他从转换成本中受益的行业还包括:软件业中的企业数据库、财务软件,机械制造业的精细铸件公司,金融服务业中的资产管理公司,能源业中的丙烷配送业务,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验室设备生产企业等。
3、网络效应
“如果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客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受益于网络效应。信用卡、在线拍卖和某些金融产品交易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网络的天性是“以主导者为核心实现扩张”,因此网络效应的绝对本质意味着,不可能同时存在众多的受益者,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企业,更易于形成自然垄断和寡头垄断,这就是网络效应成为极其强大的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
针对计算机领域,梅特卡夫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他后来还亲自证明过Facebook的营收与用户数(用户相当于节点背后的每台联网计算机)的平方之间呈现正相关性。
把梅特卡夫定律套用在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中,可以产生一个简单的公式:v=km^2,v是价值(估值),k是变现系数,m可以理解为月活用户数MAU。
而传统行业的用户价值很可能是线性的,即v=km。这体现了连网的价值。
4、成本优势
在价格决定客户采购决策的行业里,成本优势至关重要。它来自四个方面:低成本的流程优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
05
虚假护城河
在书中,多尔西在论述护城河的来源时并没有提到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事实上他认为这是最常见的虚假护城河,是四个陷阱。这块儿的话题很意外、很有趣,有机会可以展开聊一下。
他还提醒我们必须注意投资企业的竞争态势,紧盯护城河遭到侵蚀的种种迹象。如技术变革对技术创造型企业护城河的破坏性,行业结构的变迁对企业竞争优势带来的永久性破坏,一个企业在没有护城河的领域寻求增长带来的破坏等。
对于一个护城河理论的阐述者,当然要为自己的理论也建立护城河。
06
钢铁侠的护城河
一个人竭力反驳的,一定是他心底在意、或者多少有些忧虑的地方。
马斯克扮演着攻城者的角色,所以不喜欢护城河。但是作为电动车的领先者,他自然也要思考这个问题,创新固然重要,但一直靠比别人跑得快,其实并不现实。
当然,马斯克“改变世界”的出发点,与股神略有不同;
而马斯克对特斯拉、以及自己的产业体系,有着“何止是电动车和能源企业”的、更宏大的构想。
即使如此,借用护城河的理论体系,来敲打一下特斯拉的商业逻辑,也未尝不可。
1、无形资产。
目前来看,做得不错。而且马斯克找到了一种新玩儿法。很多人买特斯拉的车,不是因为要买电动车,而是要买和奔驰宝马那些妖冶贱货不一样的“某种车”。特斯拉某次给投资人带来信心,是因为其成为美国七万美金以上豪华车的销售冠军。
2、转换成本。
似乎还不够高。男人换车,和女人换包一样,毫无忠诚度,是对现实生活中无法随便换掉伴侣的一种强烈补偿。
3、网络效应。
这一块的悬念最大。充电网络,是物理意义上的,难有平方效应。作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分享,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都有待验证。
每个iPhone卖出去之后,都继续为苹果赚钱,汽车显然不能只靠售后服务市场。那么是什么呢?如何确保与奔驰宝马之间的竞争优势呢?
4、成本优势。
看看超级电池工厂后面会带来什么惊喜吧。
芒格和马斯克都是物理爱好者,本质上他们其实是一类人。我不觉得他们彼此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07
护城河衍生的思考工具
下面我快速扫描几个由“护城河”延伸开来的、对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很有帮助的思考工具。因为每个话题都能展开说很久,我只略略带过,不太顾及论证的全面与严谨,仅供作为讨论清单。
思考工具1:靠天资的领域不是好领域
和朋友聊天,听说有个网红店,只做一种泰国糕点,打爆款,经营者素质很高,物流上也下了大功夫,在淘宝的销售量很牛。我脱口而出,你应该去买阿里的股票。
你不知道一个网红多久被另一个网红替代。
那些需要靠聪明、天才、姿色来维持竞争力的行业,通常很残忍。
例如围棋,以前四五十岁还能战斗在第一线,现在呢?二十来岁棋手就嫌老了。
再如拳击、选美等等。
很多行业本质上和选美差不多。例如电影。最安全的电影,要么来自于系列电影,要么来自于大导演和明星的IP。民众对明星的狂热有多不理性,其抛弃就有多残酷。
思考工具2:你死我活的领域不是好领域
搜索引擎只需有一个。除了老大,其他都得死。餐馆一条街可以有很多个。
打车软件理论上可以只有一个,但却不能轻易阻止别人进入。而别人进来了,也要你死我活的竞争。
小米铁人三项的故事听起来不错,但雷军必须回答一个问题:
如何脱离与华为、OPPO们的“你死我活”的竞争?
苹果的iPhone X贵到死,人人都骂,但销量还是创新高。
小米再便宜再良心,也挡不住华为们推出更加青春靓丽、价格更温顺的手机。
所以小米还有生态系统的故事。小米需要从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迅速升级到更高的维度。
简而言之,特斯拉和小米,都要证明自己商业模式的“梅特卡夫定律”效应。
思考工具3:思维占有率
在古典的护城河理论里,品牌忠诚度能牢牢地抓住顾客,通过长期购买同一种品牌的产品建立起来的忠诚度是很难撼动的。
例如,喜诗糖果在加州通过抓住市场中大份额的思维占有率(注: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意识),建立了一支及其忠诚的“消费者大军”。这通常跟顾客愉悦的体验有关。
思维占有率,本质上是定位理论,即:争夺用户心智资源。
定位理论认为,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定位理论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以“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
《新定位》一书中总结了消费者的五大心智模式:
(1)消费者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
(2)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3)消费者缺乏安全感;
(4)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
(5)消费者的心智容易失去焦点。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咪蒙的文笔,以前连《女友》杂志都会嫌弃,却因为鲜明的“人格化”叙述,在去中心化的手机阅读时代,脱“影”而出。
咪蒙不是任何人的影子,根据定位理论,她是某个品类,她写字再烂,观点再离谱,你也不会将其与另外一个“号”去对比。
假如你要申请美国大学,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是一个多好的人更加重要。在申请信上,你能否描绘出一个鲜活的、鲜明的角色,决定了自己是否不被扔进垃圾桶。
思考工具4:现金流与定价权
《巴菲特的护城河》上说,企业价值等于它在未来所创造的全部现金。巴菲特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方法很朴素:计算这家公司生命周期内的自由现金流折现。
基于此,将公司打造为一台复利机器。
比特币的问题之一,可能在于其不能产生现金流。当然这是对韭菜而言,对于发行者倒是有。
护城河的持续时间是其深浅的一个判断标准。
另外一个批判标准是:定价权。
如前所述:苹果是有定价权的,而安卓手机较难有定价权。
就像女孩可以用撒娇来检验男友的真心程度,是否拥有定价能力,是批判护城河的关键。巴菲特说过,如果你在提价之前必须举行祈祷会,那你就没有护城河。
思考工具5:赌马比赌骑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