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人生
欢迎关注数学人生。这里为大家提供江湖八卦,数学秘籍,科研经验,留学总结,转行咨询等各类信息。————读完博士之后,有人问我当年读博士期间一个人夜晚从办公室回宿舍的心情,我想起的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天空闪耀的星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不到4折!KAYANO ...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闺蜜结婚了结果新郎居然这样看我!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男人的内裤,怎么这样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人生

梦回金陵:南京大学(一)

数学人生  · 公众号  · 数学  · 2018-11-15 20:39

正文

笔者从事数学研究大约有十年的期间,后面五年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度过的,而前面的五年则是在南京大学度过的。之前写过不少文章介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点点滴滴,感觉有必要回忆一下笔者在南京大学的一些事迹。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是在南京大学的时候其实还是有许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情,也许有一些事情已经不太记得清楚,但是在南京大学度过的五年生活也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五年。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高校都在发展,学生和老师的人数都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越来越多,老校区毕竟面积有限。于是在 1993 年的时候,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开始接收第一批新生。在 2005 年笔者刚入学的时候,南京大学的浦口校区已经走过了 12 年的历史。而作为老校区的鼓楼校区则依旧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景色,无论是校长办公室的北大楼,还是数学系的西大楼,都见证了南京大学的发展和变迁。当年,南京大学只有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仙林校区还没有对外开放。因此,在 2005 年前后,几乎所有专业的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都在鼓楼校区,而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一般都会在浦口校区。


由于南京的地理位置原因,鼓楼校区与浦口校区相隔很远,每次进城购物或者买东西的时候,总是要跨越南京长江大桥。而当年浦口地区还没有通地铁,当年南京唯一的一条地铁就是一号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从火车站到奥体中心。跨越南京长江大桥的办法除了靠双腿走过去之外,还可以选择坐公交 131 路或者 159路。131 路公交当年是开到大桥南路的家乐福店,而 159 路则是开到南京火车站附近。如果浦口大学的学生们只是去大超市买点东西的话,其实大桥南路的家乐福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当年很多时候笔者都是乘坐 131 公交去家乐福。不过由于当年的交通工具实在是不方便,每次乘车的时候都是人山人海,要和其他同学一起挤上车,而且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更是人满为患。


虽然说当年的浦口校区距离市区非常远,但是学校里面该有的设施基本上还是有的。当年有三个大食堂,分别是六七八号食堂,随着时间迁移,到了大三的时候,九食堂就已经修好并且对外开放。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由于当时上泛函分析课程的地点是在西平教室,并且是早上的三四节课,为了避免在 12 点钟的时候在食堂排长队,于是趁着三四节课课间休息的十几分钟就可以冲去九食堂吃饭,然后迅速返回教室。除了食堂之外,当年的浴室是公共浴室,在宿舍只有凉水,于是如果要去洗澡的话,就必须去浦口大学的公共澡堂。而浦口大学的公共澡堂位于当年的八食堂附近,每天下午 14:00 左右开门,晚上 21:00 左右结束。南京素有火炉之称,每逢夏天的晚上,女浴室的门口总是排起了长龙,排队洗澡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而男浴室的门口则没有那么多人,一是因为男生洗澡的速度通常比女生快很多,二是有不少的男生会选择在宿舍里面洗冷水澡。


在 2005 年左右,当年的手机还是 Nokia 的时代,移动端的娱乐方式并没有现在那么丰富。大家的娱乐方式通常来说就是聚在一起打扑克,或者在一起玩电脑游戏。当时比较风靡的单机游戏是暴雪公司开放的魔兽争霸,网络游戏也是该公司开发的魔兽世界。而大一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于是为了玩这些游戏通常都只能够去浦口大学门口的多瑙河网吧,因此一些人就出现了白天上课,晚上包夜的情况。也许是刚20岁出头的年纪身体比较好,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想通宵熬夜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有趣的是,当时一个宿舍会有四个人,一旦有一个人开始打游戏,通常都会带动整个宿舍的人一起玩。

而学生的想象力总是无穷的,总能够挖掘身边无数的资源,变腐朽为神奇。除了浦口大学门口的多瑙河之外,其实学校内部也有机房。当年大一的时候,数学系总会开设 C++ 编程设计这门课,既然是编程课,那么就需要上机实验,因此玉辉楼的数学系机房就是一个还不错的环境。不过既然是机房,那么它的硬件设施就肯定没有外面的网吧好。但是,机房总是免费的,于是就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在机房玩一些小游戏,当年的几十台机器还是能够择优选择出几台机器可以运行 Diablo II 的。


除了数学系的机房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地方提供了不少的电脑。对于南京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和英语是两门必修课。既然是学英语,那无法避免的就是听说练习,为了提供必要的听说训练,南京大学在教学楼的三区五楼提供了一块场地,叫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心。当年刚入学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一次入学考试,目的就是把每个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分级。总共分了四级。其中,四级的能力最高,只需要上一个学期的英语课;一级的能力最差,要上四个学期的英语课。不过作为贵州出来的学生,英语通常都不会太好,于是就只能够混到二级,上三个学期的英语课。既然是要上课,就无法避免地要做作业和考试。而当年做作业的方式就是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心做,学习某门课程之后,然后在机房里面做阅读理解和听力测试。而当时做作业的时候是限时的,必须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题目才算及格,而这些作业就算平时的作业成绩了。记得当年考试的时候,考试的题目有一部分就出于书本里面,只要熟记书本里面的内容,虽然不能够保证得高分,但是能够保证自己顺利地通过考试。

作为数学系的学生,通常来说学业压力都比较重,一般来说只靠课堂上的时间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需要在课下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巩固已知的课程。而在宿舍几乎就没有办法去学习,毕竟宿舍是提供住宿的地方。而当年浦口大学没有图书馆,图书馆是在2007年左右才建立起来的,在05年左右的图书馆是临时搭建的,属于过渡期。于是,能够提供自习的场所就只剩下了教学楼,西平,南平。西平教室当年是给金陵学院的,南平教室的环境也比较恶劣,就只有教学楼的环境还可以。不过教学楼整体来说也不小,八角楼附近的人比较多,于是为了寻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通常都会去一区五楼的教室自习。教学楼一区的人数相对偏少,而教室偏多,五楼又是一个比较高的地方,于是自习的人数是最少的。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推荐:

1.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第一年

2.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第二年

3.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第三年

4.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第四年

5. 在新加坡的这五年---第五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