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为人父母,一定要跟孩子说的7句话 ·  2 天前  
新华网  ·  官宣!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揭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学诗计划│《望月怀远》:“想你了”,他的情诗美成一幅画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7 06:41

正文




【第9天】


古代没有电话、微信、QQ,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想家了怎么办?传话太慢,写信太远,所以只能用“月亮代表我的心”。


诗人们都爱望月思乡,李白说“举头望明月”,苏轼说“千里共婵娟”,但他们心里期盼的恐怕都是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君授业】


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 芣苢

诗君说

诗人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被贬为荆州长史,《望月怀远》就创作于那个时候。


此诗,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是一首月夜怀人之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全诗以“望”、“怀”为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的物和人。所以整首诗读来处处明月拂面,句句字字专注怀远,把月写得那么包含真挚,把情写得那么沉静清澈,把月夜写得如此清洁醇美。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诗人把人世间常有的情景娓娓道来,写得字字戳心,泪洒月下,感人至深。


【传道解惑】


诗宝



诗君, 开头 写月亮为什么不用 “升”,却用“生”呢?



诗君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而用“生”字则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

诗宝

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诗人的错别字呢!

诗君

这可不是错别字,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是这么用的。

诗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我不太理解。

诗君

诗中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 ,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

诗宝


古人除了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外,还有其他形式吗?


这样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感时生情的有中秋望月、重阳登高、日暮思归、 伤春悲秋 等等。

诗宝


原来古人表达思乡之情有这么多方式呢!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那么爱看月亮呢?

诗君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











【领学团斗才】


大师姐: 细想想 “不堪盈手赠”一句还真是别有韵致:“身隔两处,除了满手的月光,我还拿什么送给你,表达我的相思?”


读诗词往往是这样,一些语言出新的句子总是很讨巧,其实细读之下,一些读上去风清云淡的句子却常能更深地体现出作者的情之所系。比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比“剪不断、理还乱”句更来得婉约深致。


班长: “天涯共此时”,遥寄思念。中学时候熟记在心!



三师兄: 除了首联的千古佳句,尾联也是点睛之笔。虽然千里共赏这一轮明月,却不能亲手将月光相送与思念之人。只有在梦中,才能缓解这相思之愁,可见诗人之情深意切。


每天加两首,更上一层楼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友秀秀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