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安倍政绩的成与败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20-09-01 08: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内政外交,成绩斐然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在走马灯似换相的日本政坛,安倍实现了长期执政,辞职时收获的媒体评价也基本是正面的。
安倍值得赞赏的政绩,大概以下几点。
首先,整饬吏治。日本官僚治国的传统很深厚,其正面价值是政治稳定,专业度高,折腾较少。不过负面作用也不小。官僚私相授受,结成利益集团,其因循守旧的作派阻挠了改革。安倍上台后加强首相人事权,干预各省厅人事任免,整饬幕僚阁属。此举利于政治家发挥作用,避免日本政坛僵化。这对日本长期的变革有好处。
其次,敦邦睦邻。安倍执政期间,国际关系上左右逢源。日本没有就北方四岛与俄罗斯起冲突,安倍与普京的私人关系还不错;美国方面,特朗普上台之后,因驻军费用问题多次批评日本,安倍放低姿态,拜见特朗普,在众多问题与美国步调一致,巩固了美日同盟。日本仍是西方集团的一员,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
安倍晋三对中国姿态友好,2006年他初任首相,就开启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安倍第二次上任后,中日关系不断升温,没有发生大冲突。中美贸易战爆发,安倍绝少附和特朗普的声调指中国,确保了中日关系正常稳定。
对韩关系,安倍积极解决历史问题。2015年日韩就慰安妇问题达成赔偿协定,安倍正式道歉。此后朴槿惠政府倒台,韩国执行协定出现反复,安倍政府忍无可忍,果断出手,对韩国经济制裁,一时之间震慑了纠缠历史者。这表明安倍政府并非一味软弱,而是有其原则底线。此举为安倍政府在国内获得了空前高的支持率。
安倍政府积极发展和英国、欧盟、中东国家的关系,各边关系良好。维持国际和平,提升国家形象,使日本人民在国际上受欢迎——这不正是政治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吗?可以说,安倍晋三处理国际关系的低调务实,再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安倍晋三在职期间,幕僚发生过丑闻,他本人倒称得上清廉。他上过电视娱乐节目,其呆萌幽默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此次重病请辞,安倍做到了“鞠躬尽瘁”,很符合东亚的政治伦理。安倍晋三是不是日本战后最杰出的首相不好说,但他一定是最受欢迎的首相。
经济表现,其实很差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谈安倍晋三的政绩,怎么可以不谈经济?““安倍经济学””闻名于世,它使日本实现了1995年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安倍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大功臣啊。
媒体评价安倍的政绩,确实都会说““安倍经济学””。不过,我认为安倍执政期间的日本经济是失败的。相较于他在政治和外交的作为,安倍执政的经济成绩太差了。
先看一下日本自2013年到2019年的发展成绩。2012年底安倍上台,次年日本经济总量4.9万亿美元,2019年这个数字是5.09万亿美元。看人均GDP水平, 2013年是3.86万美元,2019年仍达不到4万美元。安倍执政7年,日本经济增长年均0.5%左右,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在发达国家那里也是垫底。无论从何种意义说,这都算不上成功。
有人会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许多年的增长都是负数,安倍政府止住颓势,难能可贵——这种“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对比很难说是赞美。安倍的前任们遇到的困难要比他大多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2011年大地震,这都让略有起色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安倍执政七年,世界太平,美国、中国和韩国的经济都在增长。日本没抓住机遇实现一波繁荣,而像困在泥淖里。说安倍没有责任,绝对说不过去。
“安倍经济学”的祸害
安倍执政经济成绩差,主要原因正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的内容,是被称作“三支箭”的金融政策。
超级量化宽松。2013年,日本央行将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一倍,次年加码。到2016年,日本央行一共推出400万亿基础货币,占GDP总量的80%。这些货币几乎用来购买国债,股市节节上涨。日本央行购买大量ETF股票,已经占到日本股市将近一半市值。
积极财政政策。量化宽松是希望民众积极花钱,刺激经济增长。用安倍晋三经济顾问滨田弘一则的话来说,如果我们让某人钱包里的钱由1万日元增加到2万日元,他一定会比从前更加积极消费。大家都积极消费,日本经济就会迅速恢复往日雄风。为了鼓励花钱,日本一再降低银行利率,甚至推出“0利率”。此外政府推出各种公共工程和福利,鼓励民众休假。
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相对复杂。在企业领域,它鼓励重组,加强对新兴和重点产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打破僵化的雇佣制度,提高竞争力;消费领域,它一方面鼓励消费,同时提高消费税;福利方面,全方位提高养老教育等福利,鼓励生育。
结构性改革没有统一的纲领策略,而是日本政府针对社会问题的“积极有为”。总体思路还是,政府多花钱办事,解决企业办不成的事情。
显而易见,“安倍经济学”并无新意,它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日本版。通过银行放水、压低利率鼓励消费,短期内确实能让市场繁荣——2013年日本经济闪亮一时,一二季度增长都将近4%,到2014年,日本经济大跌。除了在股市获利的人群,绝大多数人工资缩水了——商品价格确实没有大涨,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25%。
通过央行操作,日本通货膨胀以奇特的形式存在着。国债不断膨胀,目前突破了1000万亿日元,国民人均负债800万日元(约50万人民币)。国债用于政府开支和扶持企业,股市节节上涨,少数人获利,大部分人得不到好处。日本商品价格确实上涨不多,但工资水平在下跌。民众不敢消费,政府继续加大药量。日本人民以勤奋著称,多年来生活水平却没有提升。
发展经济没有太多秘密。通过节制消费积累储蓄,储蓄转化为资本,用于未来生产,经济自然发展。在这其中,企业家起到关键作用。所有正确的经济政策,都要从保障资本积累,保护企业家精神着手。“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基本是反着来的,日本经济如何变好?
一些不理解“安倍经济学”的人说,安倍晋三挺能干,“安倍经济学”看着也不错,为什么日本经济还是不行呢?我只能说,照“安倍经济学”的折腾法,日本经济低迷不振,不正是最自然的结果吗?经济学规律可以不被看见,但它从来不曾失效。
日本经济,积弊甚深
当然,把日本经济萎靡全归结到安倍晋三,也不公道。安倍只执政七年多(加上他第一次执政,也才八年多),日本经济不景气已有近三十年,很多问题不是安倍造成的,他在短期内确实难以解决。
比如说,人口问题。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是东亚国家共有的问题。日本从1980年代就有少子化潮流,积弊四十年,原因涉及多方面。安倍晋三没有儿女,不过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上台一直在解决这问题。到目前为止,日本基本遏制了出生率持续下滑的趋势,东亚中日韩三国,日本生育率最高(虽然也不到2.1的生育率)。
当然,安倍政府的鼓励生育政策也有错招。他出台了“高等教育免费”政策,这被认为将压低日本的生育率。日本年轻人不是受教育太少,而是太多了,高校容留了太多本应走向工作和家庭的年轻人,这不是好事。
日本老年人的福利冠绝全球,政客要顾及他们庞大的票仓,不得不一再许诺,给老年人加福利。老年人寄身于政府福利,俨然已是利益集团,哪个党派都不敢得罪。老年人福利越好,年轻人负担越重,他们越不想生孩子——反正政府兜底,何必担心养老问题?年轻人都会变老,这样的循环,确实太难解了。
安倍晋三2006年第一次上台,时年52岁,是战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彼时他一定雄心勃勃,无奈受疾病困扰,只干一年就辞职。2012年安倍再度出山,却执迷于错误的“安倍经济学”,不断推出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日本经济迟迟没有起色。幸好安倍在其他领域做得还不错,这掩盖了经济平庸的尴尬。
如果不是安倍来干,换作其他人会更好吗?可能性不大。在日本政坛,安倍所属的自民党已属中间偏右的政党,己方阵营里,也没有经济观念清晰正确的实力派。安倍宣布辞职后,他表示还将留任议员,在日本政坛发挥影响力。可想而知,“安倍经济学”还将笼罩日本,短期之内,我们很难看到新的气象。
安倍晋三是因健康原因辞职的。他和疾病斗争五十年,现在年近七旬,还在遭受病痛折磨,确实让人不忍。希望安倍辞职后安心治病,颐养天年。

觉得好看?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