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晰FICC研究
各位朋友好,我是明明,中信证券债券研究首席。从人民银行到中信证券,不变的是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流动性、利率与汇率等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我们团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及时判断市场风险和机遇,精确把握市场走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明晰FICC研究

基本面走弱,但预期在改善

明晰FICC研究  · 公众号  ·  · 2022-11-15 21: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丨明 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10月经济在局部疫情扰动下再度走弱,除了基建、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相对坚挺以外,消费、出口、地产的表现均弱,短期来看11月亦难言乐观。但是,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和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支持力度的大幅增加,市场预期已经走在前面,支撑利率低位运行的两大逻辑开始反转,资金面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预计利率债将进入调整阶段,短期应保持谨慎,不要轻易搏反弹。

工业: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效果显现,工业产需相对稳定。 10月份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季调环比增速为0.33%,较9月份有所回落,但比10月PMI数据所体现出来的状态要好。从高频数据上看,10月化工、钢铁等行业的开工状况相对良好,9月以来的一揽子接续政策有力支撑了工业生产和需求的回暖。但是从短期的趋势来看,10月的工业产需可能是逐渐向下的态势,PMI数据似乎更能够反映月末的情况而非整月。尤其到了11月份,在多点散发的疫情影响下,工业生产短期内面临趋弱的风险。

消费和服务业:社零同环比读数超预期回落至负区间。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0.5%,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1%。季调环比增速录得-0.68%,说明10月消费的表现弱于三季度的各个月份。考虑到冬季疫情扩散的风险和防控压力或将有所增大,消费和服务业市场恢复的基础并不牢固,仍需政策支持和巩固。

投资:三大投资格局未变,但均有所走弱,基建、制造业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 经我们估算,10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2.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9%,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6%。由于新增专项债的大幅同比少增,基建投资在四季度降速的概率较大,但预计基建的实物工作量会延续到四季度,明年大概率又会有专项债的前置发行接续,对于基建板块的需求不宜悲观。制造业则会受到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利好的提振,虽然在基数因素的影响下预计11、12月份也会降速,但绝对水平仍高。对于这两个板块,金融系统的配套支持较强,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央行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制造业。

地产:地产投资走弱,未来地产的走势则需一分为二来看。 10月地产投资延续下滑趋势,同比降幅扩大至16%,销售额同比下滑23.7%,降幅比9月扩大近10个百分点。虽然房企购地和新开工面积增速的读数有所回暖,但主要原因在于基数大幅下降,实际开发状况仍然偏弱。展望未来,近期出台的“第二支箭”和“十六条措施”有望提振楼市信心,地产销售或将在政策的大力刺激下逐步实现弱复苏,但地产投资可能持续受到房企开发投资能力和意愿偏弱的影响,明年延续负增长的概率较高。

就业:局部疫情冲击加剧,失业率有所上升。 10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9月持平,但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上升0.2pct至6%,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为17.9%,与9月持平。

债市策略: 尽管经济基本面在局部疫情反复扰动下表现偏弱,11月亦难言乐观,但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和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支持力度的大幅增加,市场预期已经走在前面。支撑利率低位运行的两大逻辑已经反转,资金面的逻辑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利率债进入调整阶段,短期应保持谨慎,不要轻易搏反弹。

正文

图表附录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2年11月15日发布《2022年10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分析——基本面走弱,但预期在改善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