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果壳  ·  八成体重都是屎,TA便秘身亡 ·  19 小时前  
科普中国  ·  海平面下1600米,精准投放! ·  2 天前  
赛先生  ·  发烧了,是为什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隐形眼镜能天天戴吗?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20-12-09 18:09

正文

隐形眼镜是一种镜片很薄、佩戴后能够矫正视力并且使用非常方便的眼镜。镜片是如何与眼球贴合的?为什么长时间佩戴会出现干眼症?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看到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光线照射到物体,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由于眼睛里的晶状体起到了镜头的作用,因此光线折射后在眼睛最深处的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对焦)。但是,有时候会发展成慢性的在视网膜前成像的状态(近视,看远处模糊),或是在视网膜后成像的状态(远视,随着症状的逐渐发展,看近及看远都模糊)。



佩戴隐形眼镜看东西更自然


佩戴于眼球表面的隐形眼镜,随着其厚度及形状的变化,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通过对这种变化的调节,能够矫正视网膜上的成像。


隐形眼镜由树脂材料制成,分为软性透镜和硬性透镜两大类。软性透镜柔软,由含水分的树脂材料制成。镜片与眼球表面的角膜几乎紧密贴合(镜片与角膜之间有很薄的泪液层)。而硬性透镜则由不含水分的树脂材料制成,具有硬度。目前,在隐形眼镜的佩戴者中,大约有八成的人选用软性透镜。


相比框架眼镜而言,用隐形眼镜看东西具有更接近真实物体的优点。框架眼镜由于眼球和镜片是分开的,其成像比真实物体小,能够看清物体的视野也小。因此,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佩戴隐形眼镜不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感。


另外,看物体出现重影的散光现象,多数原因是由角膜弧度异常引起。有时连框架眼镜都无法矫正的散光类型,使用硬性隐形眼镜便能够得到矫正。


另一方面,由于框架眼镜的镜片不贴在眼球表面,因此具有眼部不易干燥或供氧不足的优点。


眼球的结构


佩戴隐形眼镜时的氧气供给

本图是以硅酮水凝胶为材料的软性透镜向角膜供氧的机制。在硅酮部分,氧气能够直接通过(与硬性透镜相似);在水凝胶部分,氧气溶入泪液被溶解(与传统的软性透镜相似)。这种镜片,是将干燥时易引起供氧不足的传统软性透镜与氧气供给稳定的硬性透镜材料相结合。



泪液的表面张力使镜片贴合


虽然隐形眼镜偶尔会发生偏移,但几乎能配合着眼睛转动,无论向上仰头还是向下低头都不会脱落。这是由于泪液的表面张力所致。泪液的表面张力起到了尽量减少空气接触面积的作用,由于这个力量,使得镜片被吸引至角膜方向。


另外,软性透镜和硬性透镜相比较,尺寸大的软性透镜的表面张力更强,因此更不容易发生脱落及偏移。



舒适地佩戴,泪液不可或缺


佩戴隐形眼镜时间较长或者持续观看电脑屏幕,会出现泪液分泌量变少,眼睛感到不适、疲劳和疼痛现象,即所谓的“干眼症”。


之所以在佩戴软性透镜时会感到干燥,是因为镜片本身吸收并夺走了水分。软性透镜由被称作“水凝胶”和“硅酮水凝胶”的含水树脂制成,水分会从树脂材料中不断蒸发。因此,在佩戴软性透镜时,镜片中的水分会逐渐减少。失去的水分从泪液中得到补偿,所以整个眼睛会变得干燥。



软性透镜的干燥导致供氧不足


一不小心戴着隐形眼镜睡着了,醒来时感到视力模糊,想必有人经历过吧。这正是由于角膜的供氧不足所导致。因为角膜上没有血管,角膜的细胞并不是从血管中,而是通过泪液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如果有充足的泪液(水分),软性透镜的水凝胶便能够通过泪液(水分)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是睡觉时是闭着眼睛的,因此氧气难以被送到角膜。另外,由于人们在睡眠时不眨眼睛,泪液的补充变得困难,使得镜片所含的水分减少,氧气越来越难以抵达角膜。


一旦角膜发生供氧不足,产生能量以维持角膜细胞活性的反应发生变化,角膜的细胞内便堆积了乳酸。其结果,角膜无法保持透明状态而变得视力模糊,有时还会引发炎症并伴有疼痛感。


为了预防干眼症和供氧不足,遵守佩戴时间尤为重要。并且,最好按时滴眼药或者有意识地眨眼。


硬性透镜本身是由氧气易于通过的材料制作而成,而且镜片的直径小于角膜。因此,相比软性透镜不容易产生供氧不足。


另外,近年来逐渐普及的以硅酮水凝胶为材料的软性透镜,相比传统的软性透镜更易于通过氧气。不过即便如此,在佩戴使用上仍需小心谨慎。



(本文选自《科学世界》2018年第11期)




2021 《科学世界》全年订阅

持续进行中!

单册定价25元,全年12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