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音频团队以东方时事解读简版为理论基础,致力于以平实的语言,简约的文字让更多喜爱东方时事解读的粉丝们深入的了解世界局势演变的内在逻辑。具体观点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与《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经济节简版》为准。
====================
朝鲜问题
朝鲜问题一直是网友们产生众多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以平实、简洁的形式阐述朝鲜问题的6个方面,并且以各个方面成型一篇文章,将朝鲜问题进行分解。标题如下
1《中国周边残酷的核现实》
2《朝鲜是中国在境外的军事有效延伸》
3《朝鲜核爆损害了谁的利益》
4《朝鲜核爆之后中国官方表达的解读》
5《中国与朝鲜的“合法贸易”》
6《关于朝鲜内政,中国不搞霸权主义》
第三篇《朝鲜核爆损害了谁的利益》
在朝鲜悍然核爆之后,到底损害了谁的利益问题上,很多媒体从中国不愿意周边出现一个核国家的角度出发,简单的认为朝鲜核爆最损害中国的利益。这是因为如果将眼光只盯着东北亚、钓鱼岛、朝核问题本身,看不到整体与全局(朝核问题在世界博弈当中的作用),自然就会狭隘的得出上述观点,在上一期《朝鲜是中国在境外的军事有效延伸》当中,就以南亚方向为例简单的进行了阐述。
那种简单认为朝鲜核爆最损害中国利益的观点,东方时事解读曾经以小事聪明(它们也知道中国与美国一样,只要有一丝可能,就都打心里不喜欢东北亚出现核竞赛、不希望朝鲜、韩国、特别是日本跨入核门槛),大事糊涂(却不知道美国等始终不愿意与朝鲜关系正常化、从而彻底解决朝核问题的核心意图是什么)来评价过。
这里,我们梳理一下朝鲜第二次核爆附近的事件,从各方的表现来看看“朝鲜核爆”对谁的损害最大。
2009年5月8日,朝鲜外务省表示“即使与敌视朝鲜的国家(美国)进行了对话,也不会得出任何结果”。
2009年5月13日,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想访问朝鲜”,这位美国特使亲口吐露的“访朝目的”与条件——他说:“访朝目的在于劝说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并强调“美国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可以同朝鲜进行直接对话”。
2009年5月14日,一名驻阿富汗的美国情报官员称:“我们制订了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确保巴基斯坦核武安全的计划。对中国的重中之重巴基斯坦最大限度的施压压力。
2009年5月15日,美警告以色列:“不要在未通知美方的情况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以色列和美国用这种“你不要拉着我,我要去揍他”和“拼命拉着喊着你要冷静”的方式对中国核心战略节点伊朗进行“战争警告”。
2009年5月15日,巴基斯坦总统:“拉登是美国间谍,基地二号人物可自由进出美军控制地区”。对“国际社会”又一次发出“求救信号”。
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从而让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局势迅速平稳下来。
在上述梳理过程中,亮点之一是,仍然敌视朝鲜的奥巴马政府在5月13日,用“愿意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与朝鲜进行直接对话”的条件将朝鲜“请回”六方会谈,目的并不在于重启“六方会谈”,而在于维持“六方会谈框架”;但维持也不过是手段,真正的目的还是想借用“即有的”六方会谈框架继续约束朝鲜,防止朝鲜在朝核六方会谈框架之外,做出“足以令美国进退失据”的事情。
这里所谓做出“令美国进退失据”的事情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回顾中国外交部在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前后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当时的表态无非在针对“方方面面”做如下警告:
其一:06年10月爆发于东北亚的核冲击波,就是对06年9月发自南亚方向的”呼救信号”之最为及时且最为强悍的回应;
其二:如果有人想在南亚破局,就必须承担东亚破局的后果;
其三:如果有人想在南亚“寻找”战略翻盘的捷径,就得准备去面对、并自信有能力处理好现有大西洋安全框架被全面颠覆的局面。
当时,东方时事解读对所谓“现有大西洋安全框架被全面颠覆的局面”有两种设想,而中国可以选择默认日本跨进核门槛,从而鼓励日本摆脱美国的军事控制,直接将美国“和平地”赶出东亚(尽管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将因此而更趋复杂化,但那是后话),只是其中的一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心在南亚方向寻找“翻盘捷径”的华盛顿,其对朝鲜第一次核试验的“最后处理方式”,其实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美国人即没有准备去面对、也没有信心处理好“现有大西洋安全框架”被全面颠覆的局面。起码在当时是这样的。
我们从朝鲜总是在国际局势演化的关键时刻、基于“朝鲜自身核心利益”与“国际社会的期望”,“适时”地让“美国(西方资本)”的“核心人物”在“它们最需要朝核六方会谈(借助其约束朝鲜核扩散)”的时候,一次次“钻破脑袋、不顾脸面求”地在“中、俄”的空中飞来飞去,求“国际社会”“帮帮忙”的过程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朝鲜核爆到底对谁的损害最大”。
====================
东方音频团队以东方时事解读简版为理论基础,致力于以平实的语言,简约的文字让更多喜爱东方时事解读的粉丝们深入的了解世界局势演变的内在逻辑。具体观点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与《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经济节简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