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关灯拆电影
关灯后做的才是最高级的事
51好读  ›  专栏  ›  关灯拆电影

《爱》的导演这次用直播软件拍电影,还进了戛纳主竞赛

关灯拆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8-03 21:58

正文


十年前“网瘾”还是种病

要送到戒瘾中心进行封闭式治疗

十年后没人再提这一茬了

因为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人人都成了网瘾患者

上至80岁,下至8个月

所有人的手机里都装满了各路直播、短视频APP

离了视频媒体的一天似乎空虚到无处消磨时间

于是我们都成了媒体手里的提线木偶


戛纳电影节的常客迈克尔·哈内克

(代表作《爱》、《钢琴教师》等)

他这一次瞄准了这一现象

用手机后置镜头代替摄影机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冷静、克制地向观众展示了一出

欧洲中产们精致的丑陋生活



亲情的疏离


影片伊始于一组直播画面:


一个女人正在完成睡前的准备工作;一只小仓鼠吃过拌有抑郁药物的粮食后在笼中暴毙身亡;女人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录制者开始思考是否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显然它们来自于同一个录制者,画面配文直接传达了TA对于母亲的情感,简而言之两个字:厌恶。


厌恶的程度到了她不惜拿宠物做实验,最终给母亲下药成了植物人。


天使脸庞的女孩,内心却住着魔鬼。



而哈内克却说她的冷漠并非空穴来风。他进一步带我们窥视了这个家庭的内部情形。


女孩被送往父亲家,从父女二人疏远的站位立刻就能得出他们已经许久未见的结论,家里养的狗都不认得女孩。



而在进一步的相处中,女孩又发现了父亲的种种劣迹。


诸如刚和第二任妻子有喜得一子,就在网上与情人劲爆聊天;不顾女儿,兀自接情人的电话;家庭聚会上居然还把情人请到家中表演,装模作样地好似两人初次相识。


镜头切换间,一张“虚伪”的标签贴上了这个中产家庭。



爱还是利益


持续深挖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


著名影星伊莎贝尔·于贝尔饰演小女孩的姑姑,也是这个中产家庭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她身上肩负着振兴家业的使命,无奈的是事业日益滑坡,还遇到了工地事故这样的重创。


而她唯一的继承人——她的儿子,却无法担负起支持家族的重任。


深夜里她来到儿子的住所,先是公事公办地教训起他如何没能料理好公务,之后才化身一个母亲企图给儿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儿子是抵触的,他带着愤怒地乞求于贝尔不要再装了




无奈之下于贝尔只得继续独挑大梁,找了个银行家男友以解决公司的贷款困难。


终于当贷款批下,于贝尔松了一口气。她走出办公室时主动握住了男友的手,一个微小的动作似乎是出于感激。


很难说这段姻缘究竟是爱情优先还是利益驱使,哈内克把答案交给观众自行抉择。



种族与阶级


近来难民问题一直在欧洲得到热议,年近耄耋的哈内克依然不忘赶个时髦。


这个问题层出的中产家庭先后三次与黑人发生关系,三次分别传递了不同的等级信号。


第一次,家里的爷爷一心求死,出门找到一群黑人小伙帮忙,脱下手表想作为交换条件。正当小伙迷茫之时一个白人老头前来干涉,似乎把这一幕想象成了打劫。



第二次,家中的狗咬伤了佣人的女儿,母亲爱女心切责怪了主人几句,父亲却是忧虑的眼神生怕影响差事生计。



第三次,于贝尔的儿子带着一伙黑人前来大闹老妈的订婚宴。在这个坐满了高加索人的漂亮餐厅中,角落里的黑好似一颗老鼠屎般搅乱了宾客们进餐的兴致。


在欧洲这片依旧袭乘着以白皮肤为傲的土地上,黑人或者说难民们的生活状态是艰苦的,他们委屈迁就,也常常被恶意揣测



而那些自称自由、平等、民主的白色家伙们只得装作兼容并包地接纳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


“假装”是这个家庭的核心词汇,也是整个欧洲中产阶级的集体面貌。


勉强维持离散的亲情,因为心中只有自我;


为了资本牺牲情感,把爱和金钱的界限扭曲得模糊;


自诩上帝的选民,踩着高跷和其他“劣等民族”一比高低…



正应了那句嘴上不承认,身体却很诚实。当今的欧洲中产阶级正在一步步走向人格分裂,伪装久了甚至连自己都信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爷爷人到晚年,本该是颐享天年的时候,四处寻找自杀的机会。开车自杀不成,找理发师帮忙不成,找黑人小伙不成,最终找上了自己的孙女……


他正是经历了一双儿女正在经历的种种资产阶级窘境,感到疲惫和不堪,不再愿意继续伪装



留白式镜头语言


想要深刻领略《快乐结局》并不容易,它过于细碎的线索埋设在一段段看似没有联系的画面当中,像解一个谜题似地等着观众去挖掘。


譬如父亲的出轨对象在片中并没有具体交代,而是通过家庭聚会上的一组正反打来表现二人热烈的凝视。



女儿谋害母亲的事实也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只是女孩在ICU外接受问话时提到了“抑郁”、“药物”等字眼。


它是那么隐晦以至于首次接触这部影片的观众往往有类似于拼拼图的感受,从一段段叙事中寻找其中的关联性,这也是哈内克一贯的影像风格。



它分解式的叙事方法又恰巧应了如今媒体快餐时代,人们阅读短视频的习惯,总是难以安静地沉浸地进入一个故事。


影片里里外外,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中产的深度揶揄。


当你还在手指上划刷动着别人的悲喜,哈内克已经把你的生活拍成了电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