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大学堂
与传统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这里有最新鲜有趣又有料的历史秘闻。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大学堂

相伴50载,遭丈夫背叛,她绝食而亡,一年后丈夫把情人娶回了家

历史大学堂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1-03 08:00

正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加关注不迷路


1920年,陈布文诞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

与众多被“无才便是德”观念束缚的女性不同,她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在那个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的年代,她紧随潮流,十几岁便开始向各大报刊投稿,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

上天似乎格外眷顾这位天才少女,13岁时,她凭借一篇题为《假如我有了爱人》的文章,在《月子女刊》的投稿中获得一等奖。

随后几篇风格犀利的文章,使她赢得了“小鲁迅”的称号,备受瞩目。

然而,陈布文的家庭无法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16岁那年,她的父亲开始为她物色婚配人选,希望她能早日嫁人,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这与她自由不羁的性格水火不容。

面对多次沟通无果的局面,陈布文决定不再妥协,毅然选择离家出走,带着满腹的才情,前往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正是在这一段的逃离中,她结识了张仃,一个注定在她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男子。

来到南京后,为了生计,陈布文在《扶轮日报》担任撰稿人。

在此期间,她被同报社的插画师张仃深深吸引。张仃的画风反映出同样对现状不满、努力向上的灵魂。

两人在南京的防空洞中相遇,那时,陈布文17岁,张仃20岁。他们迅速坠入爱河,毫不犹豫地走入了婚姻。

战争的动荡迫使两人从南京辗转至延安。

在陌生的环境中,两人的事业重新开始,尤其是张仃,由于性格清高,不愿降低身段去找工作,而他的艺术风格又过于激进,与当时的延安传统环境格格不入。

相比之下,陈布文凭借开朗的性格在延安如鱼得水,她与鲁迅研究会的作家们相处融洽,特别是因“小鲁迅”的美誉而备受推崇。

然而,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张仃愈发沮丧,频繁地与陈布文发生争执,甚至开始砸东西。

面对这种局面,陈布文始终支持着丈夫,努力鼓励他坚持梦想,并为他在鲁迅艺术学院争取到了一个教员职位。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起飞,然而,又一次因画风被批评,他选择离开延安,前往重庆与张光宇合办《新美术》。

陈布文则留在延安,继续担任研究会的秘书,尽力维持家庭。

几年后,在张仃被误指为特务时,陈布文毫不犹豫地站在他这一边,他们的感情因此得到升华。

抗战胜利后,夫妻二人重返东北,尽管生活多舛,陈布文始终没有放弃写作,并在顾家的同时坚持提升自己。

张仃则逐渐从美术创作转向美术设计,取得突出成就,譬如1949年为国家设计徽章的任务。

随着1952年陈布文成为周总的秘书,夫妻两人的事业达到巅峰,但此时的家庭却无暇顾及。

育有四子的现实使两人必须有一人退居家庭。

出于对丈夫历经磨难终于事业有成的怜惜,陈布文选择了舍弃自己的职业生涯,全心投入家庭生活,用自己的退让支撑起张仃的梦想。

“我们好像石头与铁,一碰就冒出火花……”陈布文深知她和丈夫间的不同,然而,她始终期盼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能够和合共存。

事实却无情打碎了她的幻想。张仃出轨于共同学生灰娃,使陈布文深受打击。

1985年,病重的陈布文在整理家务时发现他们的通信,明白了整个事实。

勇敢的她决不容忍对方的背叛,最终以绝食方式表示她的态度,于1985年12月离开了人世。

一年后,张仃娶了灰娃。

尽管陈布文才华横溢、勇敢无畏,她的一生却以如此悲剧收尾。

不禁感叹,命运为何如此不公,红颜常遇薄情郎。

若当年陈布文未放弃领导秘书的职位,她的成就或许与张仃无异甚至更高。

那篇在她13岁时所写的《假如我有一个爱人》,表达了她对理想爱情的美好憧憬:“假如我有一个爱人,就脱离这个烟火气的社会,和爱人到乡村去……”。

希望在来生,这样一位纯粹干净的女子能找到一个愿与她静享岁月、心无旁骛相携一生的伴侣。

· 完 ·


/ 推荐阅读 /

历史上三个假太监:一个睡了皇后,一个让太后生子,一个杀了皇帝


武则天年过古稀,为何还要找男宠?多年后才知道她有多高明!


发现更多皇宫秘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紫极女史】


点亮“在看”,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