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你买菜,我帮做!”菜市场“代炒”服务火了 ·  17 小时前  
观察者网  ·  青岛警方凌晨通报 ·  20 小时前  
人民网  ·  潘展乐人民日报撰文 ·  21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昨天  
新华社  ·  可怕!出租屋里竟堆满了肉毒素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不放鞭炮就不算过年?如果有人跟你聊放弃这个节日情怀......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6 11:32

正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烟花爆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夕之夜燃放的爆竹叫“封门爆竹”;正月初一早上所燃放的爆竹,叫“开门爆竹”;正月初五放的爆竹叫“开市爆竹”……


春节庙会烟花



中国人的烟花情结源远流长


烟花爆竹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最初,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后来,燃放烟花爆竹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特色民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学进升迁、大厦落成、生意开张、庆典活动等都要放爆竹、燃焰火。



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燃放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种风俗,更成为国人的一种情结,一种传统文化。

 

烟花爆竹也曾经历灿烂的历史,唐代的“起花火箭”“火树银花”,宋代的“火药什戏”,明朝有“木架烟花”。明朝时期,烟花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代的小说中描绘了一二丈高的“木架烟花”,可以说,那时候的烟花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特种工艺行业了。也就在那时,烟花随中国发明的黑火药一道从丝绸之路进入伊斯兰国家,之后又进入欧亚大陆。

 

当烟花爆竹与严峻环境问题“碰撞”……?



长期以来,放烟花鞭炮一直被视为过春节的“规定动作”,震耳欲聋的鞭炮和绚丽绽放的烟花确实烘托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然而——


 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每年春节,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所引发的火灾损失、人员伤亡等事件屡见不鲜;


 城市的日益发展,在密集的住宅区和大马路上放鞭炮,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言自明;


烟花爆竹所产生的纸屑等“红色垃圾”也给环卫工人增添大量额外工作量,地上的纸屑和残渣时常随风乱飘,有些还飘到了绿化带里,而且地面上还会遗留下很多燃烧过的灰烬,所以一条街道通常需要环卫工人来来回回扫上几遍才能扫干净;



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硝烟废气人们更是掩鼻而避之,它是产生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雾霾的侵袭,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切身体会了大气污染之害;


而因此造成的噪音污染更令人难以忍受,面对这些矛盾,我国不少地方选择了“禁放令”。



2016年4月1日起,《烟花爆竹组合烟花》和《烟花爆竹标志》两个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为此,市政府烟花办组织质监、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修订了北京烟花爆竹地方标准,对组合烟花规格、燃放性能,以及烟花爆竹产品标识标注等内容进行了限制。新版地方标准已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实施。


2017年是北京执行烟花爆竹“禁改限”政策的第12年,过去的11年中,各执法单位在不断加强维护秩序和打击非法的工作力度,燃放引发的伤情、火情持续向低。根据今年的相关规定,北京市今年烟花爆竹临时零售网点允许销售的时间为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初五(2017年1月22日至2月2日)。



电子鞭炮成新宠!


烟花爆竹的禁放令使得替代品电子鞭炮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人们选择买一串电子鞭炮作为替代。“电子鞭炮没有呛人的烟雾,也没有纸屑,平时就挂在房间里做装饰,每年过年都拿出来用一下,也算是一种环保行为。”电子鞭炮的外形跟普通鞭炮差不多,约2米长,上面挂着若干个鞭炮筒,印着“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等喜庆字眼,顶端有根电线,电源开关打开后,里面是逼真的鞭炮声。



质疑声不断,电子鞭炮安全不?


在我国实施的《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中并未涉及电子鞭炮,目前也没有关于电子鞭炮的行业标准,国外也尚无电子鞭炮的标准。


为了评估电子鞭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状况,上海市质监局组织开展了电子鞭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发现有95%的不合格。



电子鞭炮、电子礼炮是由天然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电击发声,又是在密集人群实施,容易对社会安全造成危害;建议公众在选购电子鞭炮时应向商家索要相关认证标识和质量证明,不要购买三无产品,以免维权困难。

 

“电子鞭炮属于一种电子产品,由电线、灯泡和音响盒构成,如果没有质量保证,还可能会引起漏电、短路。此外,大型的高仿真电子鞭炮声音非常大,玩得时间长了会对听力造成一定伤害,市民在挑选时应该慎重。”


没有好的生存环境,何谈民俗文化传承?


事实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此起彼伏,已经喊了好多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早已经走在了禁放的前列,而有的地方,却又出现了“禁了又放、放了又禁”的情况。为什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民俗,习惯思维根深蒂固,使得推行禁放的阻力太过强大。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应做到能不放就不放,能少放就少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我们的环境容量有限,目前的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临界点,任何增加环境负荷的排放活动都应该加以控制。


我们又该如何传承?



我们的传统民俗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民俗的传承也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消费观、环保观、“过年观”也在悄然进步着,不合时宜的、不利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民俗,就得摒弃、改变它们。民俗是历史积淀的时尚,时尚是与时俱进的民俗。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传承那些正面的、有积极意义的民俗,摒弃一些消极的旧俗,推动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共同进步成长。



限制销售和燃放烟花鞭炮,也能倒逼民俗文化创新,使古老传统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生产环保型的烟花爆竹品种,如电子烟花、环保鞭炮等,使人们既享受到节日的欢乐,又不给环境造成负担,过一个低碳、环保、安全的春节。


从国情出发,如果做不到完全禁放烟花爆竹,就应该在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过程中做到相对环保。



*加大民俗常识普及,让大众了解民俗的演变历史及其在现代视角下的冲突与利弊,由此确立对民俗的现代化认知。推广环保型烟花爆竹,也需要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认识。


*此外,引导烟花爆竹企业对原料进行改良,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研发生产“叫好又叫座”的环保型烟花爆竹。研究和开发更多绿色、环保的烟花爆竹替代品,如电子礼炮等等,让放鞭炮回归理性,提供集体燃放点等。

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这些传统文化将会长存,改变的只是我们记录的方式,庆祝的方式,传承的方式,创新才是文化长存的精神。



编辑;武司宇

微信编辑:刘曦文

综合来源: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济宁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科学报、长城网、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