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粥左罗的好奇心
文章不多,每一篇都值得你看。欢迎进来坐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周鸿祎,公开道歉!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特斯拉到访山东高速 ...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一票难求,涨价已超10倍!官方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粥左罗的好奇心

阿里彭蕾,人人想要

粥左罗的好奇心  · 公众号  ·  · 2020-10-18 21:07

正文

007


作者 l 浮光掠影

来源 l 笔记侠(ID:Notesman)

分享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你好,我是粥左罗。

一个员工进入一家公司,公司希望他以什么样的状态开展工作?


这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是:要有管培生意识和客服意识。


有管培生意识的人,能站在公司整体层面思考自己的工作该如何改进,怎么能跟别人配合得更好;有客服意识的人,离市场和用户更近。


人不利,事难成。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


在职场上有一个很热的说法,五年后,你的同龄人是怎么和你拉开差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去了“TMD”那样的公司(TMD,互联网企业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的合称)。


这些公司除了本身就干着改变世界的事以及自身用户体量巨大,更重要的是它们追求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无时不刻、不在最大限度调动着员工的积极性。


的确,这是一个无创新、不颠覆的时代,但创新不仅是指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更有组织管理的创新。


事实上,也只有在组织管理方面进行更好地创新,才能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完成真正的颠覆。


那作为一个职场人,应该如何“利用”好组织管理上的创新来提升自己呢?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




01


每一名新员工

都应是管培生



01 员工应该真正理解公司的业务


奈飞为此成立了新员工大学。每个季度有一整天,各部门负责人都会来做一个小时的分享,讲解他们各自领域内的重大发展。


曾有奈飞员工如此形容在新员工大学里学习的情景,就像盛夏在消防水管下冲凉,酣畅淋漓。


他们可以听到详细的介绍,包括每个部门的指标和成果,这不但帮助员工深入了解了公司的业务,还让大家认识了各个板块的负责人,更有意思的是,新员工可以向这些负责人提问。


为更高效沟通,奈飞新员工大学里的教材一定会保证时效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实时更新极具价值的信息,才会让同样具有迭代思维和真知灼见的学员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而且企业还要确保前来分享的负责人对所在公司拥有真正的认同感,他是真的热爱并精通企业的某项业务,否则,借助情绪的感染,原本跃跃欲试的新人也可能变得心灰意冷。


新员工大学还是一个接受员工批评与发表不同意见的渠道,这样做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成长,还能在公司内部注入一种好奇文化。


当年,在奈飞的新员工大学里,首席内容官刚解释完什么是窗口期,就有一位工程师提出质疑:为什么会存在窗口期?


首席内容官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他甚至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只知道这是业界的一种约定俗成,影片先在影院上映,之后出售给视频网站。


但此后的日子里,首席内容官一直对此念念不忘,心中始终存有一种执念,如何突破窗口期的牵绊和束缚。


终于,在2013年,借助政治讽刺剧《纸牌屋》的上线,奈飞史无前例地将所有剧集一次性全部放出,重塑了影视作品的发行模式。


这便是因一个提问而引发的业界颠覆。


02 员工需要以管理者的视角看问题


当员工的所思所想与高层的所经所历同频时,所有层级与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才能产生真正的关联,才能发现每个环节上的短板和机会,也才能有之后的具体落地执行。


但领导层普遍存在一种偏见,他们认为理解某些重要信息是“高管们的事”,员工对此不会感兴趣,而且也搞不懂。


人力资源专家却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


要么,就不要雇用那些“笨”的人;再者,也请不要随意臆想员工很笨,员工做出愚蠢的事,很大程度是因为未被告知相关信息,或被告知了错误信息。


奈飞前首席人才官就曾对这一现象为公司里的管理层支招:


用和你妈说话的方式去向员工说清一个问题。因为每当这位人才官流利地操着术语向母亲讲述自己的工作时,老人都会对她说:亲爱的,说人话行吗。


而在准确获得信息并攻克难关后,员工也更易找到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否则永远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缺乏all in的动力,自然也会影响团队的默契与协作。


那么,怎么让员工具备高层视角呢?


一位咨询师在与一位公司高管交谈时,对方告诉她,他们的年轻职员正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管理者。


咨询师反问:他们需要学些什么呢?高管回答:我们准备开两门课讲解冲突管理和人际沟通。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公司有这种类似的培训课程,而结果却差强人意。


如果非要挑选一门课面向公司全员讲授,也许更应是“公司业务运作和客户服务的基础知识”,因为,新老员工学完后马上就能学以致用。


此后,再上马需要协作完成的项目也更能事半功倍,员工也会因此学到更多可以受益终身的技能,继而成为更好的终身学习者,借此反哺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




02


每一名员工

都应该有客服意识



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对业务进行详细解释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员工的客服意识。


现在,尽管大家天天都在讲要提升客户体验,但你知道企业在客户服务上犯错的频率有多高吗?


据报道,78%的消费者会因为一次糟糕的用户体验而无法完成购买或其他交易。


尽管现在可以通过电脑程序或预编程问答系统为顾客提供服务,但面对面的沟通或语音交流还是最有效的服务方式。


因此,公司必须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确知道,他为客户带来的体验会直接影响公司利润。


我们都知道,深层而论,所有的商业成功都来自口碑营销,而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是口碑的制造者。


就拿最简单的内推制度来讲,如果一名优秀员工,推荐了另一名他相识多年、在一个领域深耕已久的同学或朋友。


后者进入公司后,确实为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甚至还顺带激活了所在部门的潜能和气氛,这样不可多得的事究竟意义几何,相信每个资深职场人都心领神会。


更不要说离市场和客户最近的员工所产生的效益或损失。


笔者的一位友人就是一名极具企业责任感的职场人,尽管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在外出采访介绍所在媒体时,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总是充满自豪和感恩。


正是因为她的热情和专业,仅半年时间,就为所在机构成功开拓出非商务层面的顶级电影资源,此后该公司的线下观影团、商务对接、培训板块、业界声望都因此得到飞速提升。


每一名员工都应知晓,自己与外界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影响获客率,而倘若在其中产生了绝佳效果,这种宣传成本还几乎为零。


当然,想培养这种客服意识,一需要公司氛围,二仰仗个人素养。


如果员工本身就没有精致的服务精神,觉得公司的业务与我何干,做完我的工作,拿到我的薪资,就“躲进小楼成一统”(鲁迅《自嘲》一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那复购率的提升根本无从谈起。


而我们常说的华为人、阿里人、清华人,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个优秀的个体,才最终汇聚成了华为、阿里、清华这样伟大的企业或学府。


这样的机构,又孕育出更多这样的人,如此周而复始,它们才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并长期保持领跑姿态。




03


管培生和客服意识

要从HR抓起



HR是一份极其特殊的职业,在一家公司里,你也许不会接触到所有同事,但一定会与人力资源部打交道。


而专业的招聘是招聘专业人才的第一步。


如果应聘者在离开时都对这场既高效又准时,问题设计合理,对话者人聪明且尊重人的面试感到喜出望外,即使最终没有成为该公司的员工,也可能会变成这家企业的客户,还可能把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推荐给其他人,由此发生更多This world is too small( 世界太小了 )的连锁效应。


这就需要 HR先要有成为管培生的潜质以及本身就要是顶级客服


而很多HR本人为人冷淡、平平无奇,在面试中,只会问些“面试常见topic( 攻略 )”里的问题,这样的人如何发现秀外慧中、热情洋溢的人; 发现了,又会不会因为对方太过与众不同而把他刷掉。


因此,要让精心挑选出的HR成为公司的业务缔造伙伴,让他们参加重要会议,确保他们了解公司的运作原理和实操流程。


对于“公司收入的三大驱动因素是什么”,“公司的四大竞争对手是谁”,“公司所面临的的最大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何”之类关键问题, 如果HR对此都一无所知,又怎么能确保所招聘的人员确实是公司所需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的彭蕾就曾是一名HR。


2018年,在她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的感谢信中,马云写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是人才队伍中最大的成功。


而正是一度作为首席人才官的彭蕾,在10年的兢兢业业中,一手打造出阿里的价值体系,挖掘出如 CTO王坚、副总裁童文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