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5月19日股市前瞻

姚尧  · 公众号  ·  · 2020-05-18 19:07

正文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6.96点,收盘报2875.42点,成交量为2891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今天呈现震荡格局,成交量较前几日明显放大,或许是与美国全面限制华为事件产生的情绪波动有关。周末,看到不少文章说对于芯片国产替代会是大利好。长期来看,这个逻辑当然是对的,只是短期内的影响就很难讲了。今天,港股中芯国际的股价开盘时高开高走创出历史新高,之后又一路杀跌下来,收出了大阴线,如下图所示:

今天盘中最有意思的新闻莫过于台积电了,大约是12:20左右,有消息称台积电停止接收华为的订单,到了12:50左右,又传来了对此辟谣的消息。不过,昨天的文章原本是想说说台积电的,因为时间篇幅的限制来不及谈,今天就再说一下。



5月15日上午,台积电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120亿美元的芯片厂。工厂将采用台积公司的5纳米制程技术生产半导体晶片,规划月产能为2万片晶圆,该晶圆厂将于2021年动工,于2024年开始量产。15日晚上,就出来了美国商务部全面限制华为的消息。

当今天中午传出台积电拒收华为新订单的消息时,我是很讶异的。因为,台积电夹在华为和美国之间左右为难,最终迫不得已同意前往美国投资120亿美元建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能够继续向华为供货,毕竟台积电同样需要华为的市场。就算是有朝一日被迫向华为断货,那也该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而不是刚答应投巨资建厂的现在。

那么,台积电去美国设厂会成功吗?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要知道台积电在美国为什么不会成功,那就得先明白台积电当初为什么会成功。简单来讲,台积电的成功,是在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


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芯片是美国的天下,日本则以举国体制奋起直追。到了八十年代末,世界十大芯片厂商中日本占据六席,而且包揽了前三名,美国沦落到只有三席,另一席是韩国的三星。1985年,张忠谋来到中国台湾,两年后创立台积电。但是,张忠谋并没有仿效日本赶超美国,韩国赶超日本的模式,在技术创新上拼命砸钱,而是利用东亚地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成本优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代工之路。


当时,芯片企业从设计到制造、测试、封装等所有环节都是一力承担,这时候张忠谋就找到英特尔、德州仪器、摩托罗拉这些芯片企业,跟他们说,你们以后就专心做设计,把最辛苦、最不挣钱的制造环节交给我。这样一来呢,你们可以把最有才华的人集中到做最有价值的事上,而我呢,反正是在台湾做,台湾人成本低。而且,你们这些聪明人都找我做代工的粗活,那我的产量就会变大,量大就会有规模经济,就能够进一步压低成本。美国的芯片企业一听,觉得好像很有道理,一试,果然又快又好又便宜。于是,越来越多的芯片公司将生产制造环节交给台积电,台积电由此将代工做到了极致。


那么,什么叫做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呢?首先,张忠谋是正确的人,他27岁进入德州仪器,离开时54岁,已经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而德州仪器也早已是美国芯片巨头。因此,张忠谋有足够的技术和人脉去拉来代工的订单;其次,80年代末正值美国芯片公司被日本人凭借成本优势打的焦头烂额,所以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有人来为其解决成本问题;再次,台湾是适合做代工的地方,不仅是台积电,像鸿海、HTC、广达这些台湾顶级的IT巨头都是做代工出身。最后,做代工本身就是追求创新的美国科技巨头看不上的辛苦活,所以无论台积电如何茁壮成长,也不会招来美国人嫉恨。


明白了台积电何以能够成功,就明白了台积电何以不能在美国成功了,因为它原本就是美国人不愿意做的事。如果当初美国人愿意做,那在美国就有代工巨头了,又哪里会有台积电什么事呢?同样的道理,可以参看郭台铭的富士康去美国投资的事。当初新闻炒的震天响,现在还有人关心这事吗?



那么,对于此次赴美设厂必定不会成功这事,台积电知不知道? 我相信,他们一定是知道的。 为什么知道还要硬干呢? 因为他们另有所求,非如此不足以逃避美国商务部的制裁。 在这笔投资案里,台积电拿到的是可以继续向中国大陆厂商供货的许可,特朗普拿到的是可以吹嘘自己成功招商的选举资本,蔡英文拿到的是台美关系进一步深化的政治靠山,算是各取所需吧。 另外,蔡英文和张忠谋的关系本来就很好,甚至被外界形容为“情同父女”,蔡英文执政四年来,前两年委派出席APEC的代表是宋楚瑜,后两年 是张忠谋。


最后一个问题,大陆是否诞生击败台积电的公司?对此,我的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台积电确实是有技术,但它的技术并非来自天才的想象和创造,而是将工艺做到精湛极致、物美价廉。这,其实也是东亚文明的共性。在东亚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其实并不鼓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特立独行的创新,我们真正鼓励的是听话的、温顺的、勤勉的解题高手。这种人,就特别适合做代工。因此,台积电的成功,早期是没有竞争对手,欧美不屑于干,日韩没想到干。后期是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市场和经验,不断完善其工艺流程,以构建出无可比拟的垄断优势。可是,当大陆拥有更多的技术人才、更多的资金扶持,更多的市场空间时,这些都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天堑,只不过是早早晚晚的差别而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