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史主任司马迁
有逻辑,有功课,有段子,高强无码,1024!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唐史主任司马迁

聊聊原油这个国际范话题

唐史主任司马迁  · 公众号  ·  · 2019-01-29 10:02

正文

聊油的时候,吃瓜群众那个兴奋劲,仅次于聊房子。来,今天也没别的事,我们来聊下油。在聊原油之前,提醒围观群众去挖坟,我也算是本轮油价上涨周期的预判者之一,有很多历史文字。

聊石油时,我们先要把牌桌上的玩家分成产油国和消费国,就好像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GAY分成攻和受一样,否则没法聊。

产油国里有俄罗斯、加拿大,以及沙特、伊朗、阿联酋、科威特、委内瑞拉为代表的一众欧佩克国家。以及一些没有加入欧佩克但是储量比较大的小国家。
石油消费国里有中国、印度、日本、法国、韩国。

吃瓜群众会问了,那美国呢?
美国他是庄家,他即是产油国出口国(轻质原油),又是进口国(重油)。他手里还有一张牌是别人没有的——石油美元。实在不行了,他还可以派出美军保护石油美元。

那么现在开始打架了,首先来一场产油国打消费国。最经典的是“石油危机”。


1973中东战争打到了第四次,阿拉伯地主老财几乎全站到了一起,美国站以色列。于是欧佩克石油禁运了,您没看错,是全面禁运,意识就是“老子不卖油了,谁都不卖,干死以色列再说”。然后油价狂飙两三倍,美国在经济重大受损后,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以沙特为首要拉拢对象(伊朗一开始也是)来稳定油价。
那我们现在就不难理解了,川普那么横,但是沙特王子在土耳其宰人,川普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啥?因为沙特如果倒戈向中俄,美国的中东政策或者说石油美元的基石就动摇了。
石油危机这之后还有两次大的,一次是两伊战争,另一次是伊拉克干科威特。你看,两次都有伊拉克,两次都让美国受损,所以萨达姆挂了。

看官会问,你讲了半天,我知道产油国可以虐消费国了!因为产油国可以虐消费国,所以美国看重沙特,认了这个老铁!这茬我懂了!

其实您才看一半,不着急的,我再扯扯。
美国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石油政策快速调整,比如禁止原油出口,日本当年因此直接倒地身亡。直到这些年页岩油技术让自己本国的产油量上来,而且炼油厂和页岩产出的轻质原油不匹配,才打开出口。
一方面禁止出口,一方面包销了加拿大的所有出口。加拿大的石油储量也是非常惊人的,但是他们国家想修一条管道扩大向太平洋国家的出口,比如出口到中国。这条管道被不断折腾,完全修不起来。又是环保又是原住民的,其实背后都是美国因素:北边的熊二你给我听着,TMD,你的资源都是我熊大的!这个和南边的吉吉国王(墨西哥)的消费品都供给美国是一个意思。你看所谓的北美贸易协议重订,其实也就是排除中国染指这两块地方。


跑偏了一点,回来继续。美国调整为:自己不卖油,买断加拿大油以外,便是考虑石油控盘。
想控盘石油,除了抓住以沙特,并且通过沙特来抓住欧佩克外,更重要的是弄死苏联。因为苏俄也是产油大国,而且在美国经历石油危机的时候,向欧洲卖油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好,戏码进入第二段了,“庄家如何干产油国”。
因为苏联是有核国家,你打他说不定把自己干死了,所以只能冷战思维中找机会。美国在控制了欧佩克以后,靠沙特扩产,成功把石油价格打回了原型。
你想,沙特也是想搞死其它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欧洲也是想油价便宜的,三家一拍即合,搞技术禁运,搞石油扩产,苏联经济立刻就陷入困境。
我们就这么简略一扯,大家就明白了,美国通过打俄国,完全左右了三张牌:欧佩克产能、欧盟消费市场、石油-美元的联动机制。

这三张牌怎么用呢?
我们来看最近的川普主政期间,首先是推高油价,作为美元指数上涨的前奏。那怎么推高油价呢?老套路——在中东打架,打叙利亚。俄罗斯也乐得跟美国干,干的过程中,他也是赚钱的。
川普还打算干伊朗,配合高油价、高美元指数、退群、毛衣战来收割中德日这样的石油消费国。
但是欧洲不行了,油价太高了。默克尔直接和普京把北溪二号这种符号意义的工程开工了。法国黄马甲各种起来了。英国的脱欧也有反复了。那作为基本盘的欧洲不能乱,于是川普就让欧佩克扩产,石油价格便下来了。
那么这一圈下来,谁挨刀了呢?不用想,当然是消费国。
比如我们去看中石化,子公司套保亏损和当年的中航油在新加坡被割一样(人为高波动才能刺激出高风险套保和投机)。

看到这,看官应该明白一件事了:作为不是庄家的最大原油消费国,石油安全远比石油价格重要。假如哪一天,我们被石油禁运,那么除了俄罗斯伊朗,还有谁会卖油给我们?
如果想有人卖油给我们,只有两条路:去跪对我们发起禁运的国家,承认他是宗主国。或者自己先去圈点地。起码现在非洲的油,安哥拉、尼日利亚的我们真的可以拉来。苏丹我们才拿下时,产油区南苏丹就直接被人搞走了,以至于我们的蓝水海军第一个咬死的战略据点,竟然是吉布提。

即使我们抬头去看产油国,除了狗大户因为干过美国,被封了铁帽子王以外,别的无不例外都走向了求核、求独立(独裁)的方向。比如两伊都搞核武去了,伊朗搞差不多了没事,伊拉克没搞成,死了。利比亚也去搞核,没搞成,死了。剩下的,几乎都走向专制。
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这一长串欧佩克国家,您告诉我,哪个是皿煮国家?
所以,买委内瑞拉的油,和买狗大户的油,是一样的,没有哪家是白莲花。关键是,除了价格还要有安全。谁和美国亲,谁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安全。谁和美国对着干,谁对我们来说就安全。因为提供了额外的“安全”需求,也会贵一点。


我们和委内瑞拉做交易,其实也是为了“安全”,时下这个事情比较热,在这里插入一下委内瑞拉的一段评述:

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按照BP的数据,2018年是超过沙特的,全球第一。但是产量却差沙特一大截。储量占了欧佩克组织的四分之一,产量却只有欧佩克组织的4%。来个图:

那么对于我们这个石油进口国而言,委内瑞拉便是一个巨大的蛋糕。这个蛋糕比沙特好的地方就在于:沙特是美国的盟友,委国却是美国的死敌。所以,投资委国在经济利益之外,还有一层政治因素。

看官先不着急喷500亿的事,我们先看一个事实,即使美国长期对委内瑞拉不满,但墨西哥湾沿岸的重质原油炼油厂,每天依旧进口50万桶原油。甚至两国断交的背景下,美国依旧没有下狠心禁运委内瑞拉原油。所以,利益就是利益。

至于这个500亿,是2007年后,处于高油价和石油供应安全双重焦虑中分批借出去的。彼时查韦斯还健在,委国经济也还可以。后来就不行了,看个通货膨胀的图:


其实用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这个国家可能在危难中卖我们油,而且基建和采油能力都不行。所以,我们贷款给他,然后帮他搞基建(把钱赚回来)并扩大采油量,至不济也能拿石油抵债。后来查韦斯死了,委国开始江河日下,只能拿石油抵债。还赶上国际油价下跌,委国要还的石油就变多,而他的产能跟不上,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还不起的局面。还不起就延期还,这个和苏丹是一样的模式,苏丹是因为南苏丹闹独立,所以产油量就不够还欠了。

不够还欠,那么就很难借新的贷款。2015年,委国总统来中国,也就是签了个200亿的合作框架,只是协议,不是现钱。而在贷款得不到现金偿还的背景下,委国每天向中国输送小40万桶的石油偿付债务。如果稍微有点常识,就会发现这和“石油换贷款”很像。这个套路在委国可能亏一些,但在安哥拉却赚翻了。

从一带一路的角度来看,我们和一个产油国的交易最完美版本是这样:签一揽子基建协议(包括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等),然后给予一笔启动贷款,贷款的抵押物是产油国的原油输出。然后贷款的钱用于中资企业承建基建项目。等基建稍微起来后,可以用基建项目运营权抵押再搞采油项目。采油项目扩大产油能力后,再抵押一笔贷款扩大消费品进口和生产,而这正是我们要出清的产能。这个套路在委国没有成功,但在非洲大多数地区是成功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