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大学堂  ·  695年,72岁武则天宣32岁薛怀义共度良宵 ... ·  9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本命年”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要穿红裤头? ·  6 天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2025年,张三丰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换种方式讲西汉75 | 走上迷信之路的汉武帝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5-21 19:56

正文

作者 | 张蠡良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转载需授权


前言:西汉断更太久,先放前一期链接换种方式讲西汉 74 | 田蚡和窦婴都输了

为什么开头放这样一张图?——你们难道没有脑补过断更一个月的作者被关起来这样那样然后像上图一样写作吗?



正文分割线


 各位好久不见,因为大四了,所以前一阵有点忙,忙着一些私事以及努力让自己千万别上大五……就停更了四五期,自己都差点忘了上期讲了些什么。对于还在坚持等待西汉更新的看官们,实在是对不住,不管怎么样,西汉系列都不会太监,算是给各位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毕竟整个系列才写了一半。


 

 上期说到汉武帝元光三年的时候,黄河泛滥,大水淹了关东十六个郡。被汉武帝派去负责治水的是汲黯和郑当时,当时汲黯和郑当时用的办法是“堵”,征发了无数民夫和囚徒,企图堵住决口。刚开始堵住了一次,结果刚堵住没多久便又被洪水冲开了。田蚡的食邑在鄃县,位于黄河北边,决堤是向南方泛滥,对田蚡的鄃县是毫无影响的。但一汲黯他们要是把决口堵住了,未来的事就不好说了,指不定下一个决口就在北边,把鄃县给淹了。

 

因为担心洪水影响自己食邑的收成,所以田蚡便找了个神棍来支持自己的言论,“决堤是天意,凭人力堵塞是行不通的。”而汉武帝听信了田蚡的这番话,很大程度是因为神棍们也这么说。汉武帝是个十分敬畏鬼神的皇帝,几乎每个欲望充溢的皇帝,都迷信这些。

 

西汉六博彩绘俑


 之前就提到过,《史记·孝武本纪》里面讲的全是汉武帝怎么迷信的,好像汉武帝这一辈子啥都度没干,光去祭祀拜神求长生了,那不整个一昏君吗?事实当然不是,虽然后世对汉武帝争议颇多,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他的雄才大略。《孝武本纪》虽然出自司马迁之手,却并非最原版的《孝武本纪》了。

 

意不意外!震不震惊!

 

司马迁开始写《孝武本纪》的时候,刘彻还年轻着呢,身体倍儿棒,司马迁怎么会知道这小爷驾崩后谥号叫什么呢?给一活着的皇帝按上个谥号,岂不是嫌命太长?所以《孝武本纪》的原名应叫《今上本纪》。由于《史记》最初并不是公开的,所以司马迁成《史记》之时,此书并无太多人知道。多亏自己有个女儿为自己找了个好女婿,名叫杨敞。女儿和女婿又为自己生了个好外孙,叫杨恽。这杨恽也酷爱历史,十分崇拜自己的外公,正逢当时明主在位,杨恽便将将《史记》公开,关于《史记》以及杨敞父子的事情,以后再说。很遗憾的是,杨恽还未来得及将史记全部公开给世人,便去见自己的外公了……

 

到了成帝年间,《史记》共失传了十篇,目录在,正文没了,这十篇分别是《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以及《傅靳蒯成列传》。当时有位名叫褚少孙的博士,对《史记》十分痴迷,可自己看到的《史记》缺章少页,并非原版,心里真是一万个别扭。出于一个学者的执着,褚少孙便开始四处拜访学者名士,收集资料,结合史记内容补充了缺失的史记内容,其中《孝武本纪》便是褚少孙根据《史记·封禅书》补充而作,所以《孝武本纪》中基本记载的都是汉武帝如何迷信以及想着封禅祭祀的一系列事情。如果单看《孝武本纪》,是没法看的,虽说里面描写的汉武帝是个真实的汉武帝,但却并非是汉武帝的全部。如果想了解汉武帝的全部,还是要结合《史记》、《汉书》两本正史,以及《资治通鉴》这样的别史,加之一些野史记载以增添趣味。

 

西汉青铜雕牵马人


《史记·孝武本纪》就像是一本《防诈骗指南》,因为其中内容基本出自《封禅书》,所以能从文中看出司马迁作为一个旁观者是有多么的不屑,语气中充满了讽刺。有些骗局最终被揭开,而有些骗局,虽然司马迁的笔中带着讽刺和不屑,却也没能找到证据表示这是一场真的骗局!

 

从元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33年开始,汉武帝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求神祭祀活动。为什么从元光二年才开始呢?也是因为之前一直有太皇太后窦氏的存在,汉武帝不敢有所动作。什么?祭祀都不可以?像汉武帝这种三天两头又兴师动众的祭祀,窦太后确实不支持的,这其中也涉及到了当初儒家和道家之间的学术之争。

 

古代祭祀属于中华传统“五礼”中的吉礼,其实具体什么时候有的五礼,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关于“五礼”的记载,最早是记录于《周礼》之中,虽然“五礼”最早见于《周礼》,但五礼的出现,一定比《周礼》早的多。“五礼”是中华文明发展中衍生出的一系列传统礼仪,周朝将这些礼仪归纳总结,并为五礼。那什么是五礼呢?“五礼”指的并非五种礼仪,而是五类礼仪,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刚才说祭祀属于吉礼,吉礼便是五礼之首,主祭祀。吉礼又分为三大类,祭祀天神、祭祀地祗、祭祀人鬼。天神中最大的是昊天上帝,也就是平时人们口中说的“老天爷”,很多人老是仰着头喊“老天爷啊……”,但实际也不知道谁是老天爷,现在说了,老天爷就是昊天上帝,中华文明中最顶尖的神,掌管自然万物,以后再说“老天爷”的时候心里可以将昊天上帝意象一下。除了“老天爷”之外,祭祀的天神中还有风伯雨师、司中司命、日月星辰等等;地祗们则是指五岳、五帝、社稷以及山川林泽等;人鬼则是指祭祀祖宗宗庙,汉武帝以后又多了个孔子。

 

西汉文物


对于祭祀的对象不同,祭祀用的祭品和礼器也有所不同。一般祭品都是五谷粮食、动物蔬菜、瓜果酒水等等。大家都知道“执牛耳者”一词的意思,这一词也是来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可是祭品那么多,为什么不是“执羊耳者”、“执猪耳者”?古代六畜中,马、牛、羊、鸡、犬、猪,以马、牛、羊、猪的体型最大,马作为战争物资,是禁止随便宰杀的,所以牛羊猪便成了祭祀以及盟约时最重要的肉类祭品。猪是中国人最先饲养的家畜,所以数量较多,并不珍贵。而牛和羊则不同了,牛是周朝时,周人从雅利安人那里引进的,最为稀少;羊是从藏族人那里引进的,也不多。不过牛可以作为耕田的劳动力,所以比羊更加贵重。

 

当然了,也不是说你有钱就可以什么祭品都往上摆,也是要看身份的。《周礼》中,天子祭祀是要牛羊猪三畜齐备的,称为“太牢”或是“大牢”;诸侯或大夫级别的只能有羊和猪作为祭品,称为“少牢”;而低级贵族们,只能用一只猪做祭品,称为“特豖”。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另外还要特别讲两点。

 

第一,以上的祭祀中,什么最重要?看起来昊天天帝是最牛的,所以应该是最重要。看似如此,其实不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人最讲究一个孝,讲究血缘亲情,祭祀祖宗宗庙才是第一重要的。这点还是十分值得赞扬的,不像某些宗教教徒,人家采访问:“如果你的妹妹不相信XX,你会怎么做?”被采访的教徒说:“那她就不再是我的妹妹了……”

 

第二,祭祀社稷,社稷是什么?很多电视剧以及书里总能看到有人说:“为了江山……为了社稷……”渐渐地人们就都默认社稷指的是国家。没毛病是没毛病,但社稷的原意是指土神和谷神。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对土神及谷神是十分崇拜的。粮食丰收不丰收,全凭二位点下头。所以古代人祭祀社稷也并不是说祭祀国家(是咒国家要亡吗?),而是祭祀土神和谷神。

 

法律是硬规矩,礼仪是软规矩。在太平盛世,礼仪的作用要比法律更有效果,可在战乱饥荒年代,礼仪就显得脆弱无力。春秋战国,战争连年不止,礼崩乐坏,实力才是一切,又因为法家当时很吃香,礼仪便被很多人忽视。儒家十分推崇周朝,尤其是周朝这一系列礼制,所以儒家也就成了《周礼》的发扬者,对于《周礼》记载中的五礼自然十分推崇。汉武帝自登基以来就想重儒学,而窦老太后就一个劲的反儒学,因此窦老太后在位的时候,刘彻没敢肆无忌惮的搞这些东西。

 

窦老太后建元六年就走了,为什么汉武帝要元光二年才开始祭祀呢?因为汉武帝需要人手啊!当初刚登基招的那批儒家学者要么被窦老太后排挤走,要么就是被弄死了,所以元光元年刘彻光顾着去广招各路人才去了,第一年把人招好,第二年就开工了。

 

刘彻在元光二年第一次祭祀,是在雍县祭祀了五天帝,也就是刚才说的,属于吉礼中的祭祀地祗。这里说一下五天帝,五天帝其实就是平时我们说“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只不过这个五帝到底是哪五帝,说法就有点多了。《史记》中记载的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吕氏春秋》和《山海经》里记载的则是伏羲、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从元光二年这一次开始,汉武帝便决定每三年都要祭祀一次。

 

刘彻对神的追求,绝不仅限于看不到也摸不着的这些个远古神灵。在刘彻开始祭祀五帝的同年,还从长陵求来了一个半鬼半神的“神君”回来。要说这位神君可真就邪乎了,在天庭没有排位座次,便在人间博得众人吹捧,真是应了《失乐园》中的那话,“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这位神君曾经也是位人间女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后来因为自己的爱子夭折,便每日以泪洗面,最后竟因哀伤而死。这位神君死后显灵于自己的妯娌宛若身上,也就是所谓的鬼附身吧。一个正常人,碰到这种超自然现象,当时就惊呆了!宛若被附身后,立马把神君供了起来,时常祭祀。乡里乡亲的听闻此事后,便也来宛若家祭祀这位神君,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神君居然就火了起来,以至于后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也前往祭祀。百年来,这位神君的香火就不曾断过。后来到了汉武帝这,听说此事后便请神君移了步,将其供奉在了宫内。最诡异的是,宫里的人居然真的可以听到神君说话!不过也只是得闻其声,不见其人。

 

对于只能听到声音见不得人的神君,汉武帝是不满足的,汉武帝是个有追求的人……有时候人运气好了,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就在汉武帝想要个能看得见摸的着的神君时,还就真来了个半仙,此人叫李少君。

 

李少君看上去年纪不大,但却自称已过古稀。当然了,记录这件事的司马迁是绝对不信的,所以司马迁直接就说了,“(少君)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当时李少君自己找上门来,声称自己可以祭灶致福、辟谷不食、驱使鬼物,甚至长生不老!前三者倒无所谓,可这个长生不老让刘彻听乐了,心里实在是痒痒的不行,所以立马将李少君供奉了起来,十分敬重。李少君的职业也就是个方士,当时的方士几乎都说自己有那么两下子,也不知道李少君是真的有本事,还是真的会忽悠,不仅汉武帝对其十分信任,就连当时全国的诸侯都将其奉为上宾。哪怕李少君是个骗子,也绝对是个骗子中的高手,就凭这张嘴,放在今天也绝对是个人才。

 

由于李少君将自己包装营销的特别好,所以达官显贵们都抢着给李少君送礼,李少君整天啥事不干,都能日进斗金,大家就越发的觉得李少君厉害,便越来越相信李少君不一般。当时没有网络,也人肉不到李少君到底何许人也,李少君很懂得保持神秘感,死活不说自己是哪人。放在今天可能就完蛋了,照片在网上一放,搞不好就有人说了“嘿,这不是我隔壁楼的王富贵吗?跟我光屁股长大的咋就年过古稀了?”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李少君,但随后的一件事,就让人打消了对李少君的怀疑。

 

李少君曾被武安侯田蚡请到过府上做客,席间有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一看那老人,便激动了,对着老人说:“孩子,我记得你。”在座的所有人都懵了。李少君也不顾旁人惊愕的表情,慢慢的笑着跟老人聊了起来,表示自己跟老人的祖父是老朋友,曾经一起到哪里哪里玩过。这老人听完比在座的其他人更惊艳,嘴都合不上了。为什么?因为这位老先生人虽老,脑子还清楚的很,自己小时候的确跟祖父去过那些地方!宴席过后,这件事就更是传开了,都说李少君是真的仙儿啊!

 

不过,李少君不是自称七十多岁吗……为什么会跟一个九十岁老人的祖父一起玩过?是史书记录有误还是当时的人没有注意到呢?

 

之后还有一件事,让汉武帝也对李少君更加信任了。有次汉武帝拿出了一件古铜器,并问李少君知不知道这件铜器的来历。李少君仔细看了看这件古铜器后,便说道:“这件铜器,齐桓公十年时陈列在柏寝台。”后来汉武帝找到了专业人士查验了古铜器上的铭文后,发现这果真是齐桓公时期的古物!宫里的人当时都惊呆了,所有人都明白了,李少君就是个骗子!为什么会是个骗子呢?因为你李少君肯定已经上百岁了,却骗我们说自己才七十岁!

 

……

 

所以说,李少君就算是个骗子也不是那种只能骗老人养老金的低级骗子,就凭这嘴,以及这见识,在当世都可以混的不错。

 

再后来李少君得到了汉武帝完全的信任,李少君为了报答汉武帝,便说了该如何长生不老,“祭祀灶神可以招来鬼神,招来鬼神后可以将朱砂炼成黄金,等黄金炼成,将其打造成饮食器具,使用后便可延年益寿。寿命长了就可以见到东海蓬莱仙岛上的仙人,等见到仙人后,陛下您再举行个封禅大典,就可长生不死了,当年黄帝便是如此。我曾在海上游历,碰到过安期生,他给我了颗枣吃,那枣跟瓜一样大!安期生是仙人,游历于蓬莱岛的群山之间,与他投缘的,他便出来相见;不投缘的,便避而不见。”

 

李少君一番话让汉武帝深信不疑,当即就开始亲自祭祀灶神,以及用丹砂提炼黄金等事务,并派了自己信任的方士前往东海以求访得蓬莱岛上的仙人。

 




近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荆轲的武功,很像现在的武林?

锦衣卫抓人不是想抓就能抓!也要经过批捕?

震惊全国的下岗潮,为何发生于90年代?

古代人妻离婚指南(教科书级别)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you态度的原创历史平台


更多靠谱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email protected]

读者群号 535858375